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

河池铜鼓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运用

2016-05-13 14: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河池享有铜鼓之乡之誉,自然要首选铜鼓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乡土教育资源。因此,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探索河池铜鼓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运用,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达到传扬和继承河池本土民族文化——铜鼓。

 

  铜鼓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物,而河池享有铜鼓之乡之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1]因此,自然要首选铜鼓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乡土教育资源。乡土教育资源主要指幼儿园所在地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氛围方面的资源,包括风土人情、乡土地理、文物古迹、饮食文化、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2]。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工作规程》的指导下,幼儿园从实际出发,结合幼儿身体发展、年龄、心理,兴趣、能力、需要等特点,充分利用和挖掘河池本土资源的特色文化资源的优势,将河池乡土教育资源——铜鼓运用到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有利于丰富幼儿园的艺术教育资源,使艺术教育活动本土化;有利于幼儿更好地感受和体验河池铜鼓文化;有利于培养幼儿教师挖掘和利用乡土教育资源——铜鼓的能力。下面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河池铜鼓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运用。

 

  一、把河池铜鼓渗透在艺术教育中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也要与时俱进,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但也不能丢下祖宗留给我们的富有无价之宝的优秀传统文化。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要把河池铜鼓渗透于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具体渗透在舞蹈教学、美术教育和手工活动课。

 

  1.舞蹈教学

 

  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根据幼儿身体、年龄、发展、兴趣、需要等情况把河池铜鼓创编融入幼儿舞蹈中,慢慢形成本土化特色化教学。这样,让幼儿通过音乐节奏、动作表情和姿态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和释放他们的情感。因此,我们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利用敲打铜鼓的节奏创编舞蹈节拍,根据节奏创编幼儿舞蹈动作,把铜鼓作为舞蹈的一个亮点或舞蹈的剧情,使铜鼓在舞蹈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这样创编出来的舞蹈具有多方面作用:(1)幼儿身体可以得到锻炼,增强体质、磨炼其意志力。(2)让幼儿从小就在优秀的铜鼓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慢慢形成活泼、开朗、热情的性格。(3)幼儿轻松愉悦地舞动着铜鼓舞蹈,在不知不觉中萌发出对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同时为以后创新与开发铜鼓文化奠定一定的基础。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渗透铜鼓做得最好的是河池市直属机关幼儿园,《河池教育简志》中记载了该园教师将铜鼓创编成幼儿舞蹈《铜鼓乐》在2005年全国第三届少儿《小荷风采》舞蹈比赛中获得了小荷之星奖。近年来,该幼儿园还把本民族特色文化资源——铜鼓渗透在幼儿舞蹈中参加了全国各个省市区的各种比赛都得了奖。由此可见,河池铜鼓适合渗透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

 

  2.美术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独特认识、释放情绪和形成良好态度。因此,幼儿园老师可以把河池铜鼓融入幼儿美术教育中,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铜鼓、画出自己喜欢的铜鼓或者画出自己希望与期待的铜鼓的样子。这样,为幼儿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在画铜鼓时自由发挥,可以促进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由此可见,其实幼儿才是真正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是天然的,没有预先性,却富有艺术性。原因是幼儿期的孩子还没有受到太多外界影响和强化,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让幼儿自由主动性地画,幼儿自然对铜鼓产生联想。接着,幼儿教师为幼儿创造和谐自由愉悦受尊重的环境,让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展示自我,主动和身边的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画的铜鼓,从中得到自主性发展。总之,把河池铜鼓融入幼儿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手工活动课

 

  如果老师能将河池铜鼓引进幼儿园手工活动课中,河池铜鼓就可能成为幼儿最好的活教育。因此,老师要善于把河池的乡土教育资源——铜鼓融入幼儿园手工活动课中,利用生活废弃物品或是橡皮泥、泥巴等,鼓励、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铜鼓。这样做,不但节约资源,而且节约资金,还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与铜鼓、同伴交往中,使幼儿主动探索、观察、模仿、操作、感知和表达个性,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和形成环保意识。总之,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身边各种各样的乡土教育资源,特别是河池铜鼓,把它渗透到幼儿园手工活动课中,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QQ截图20160513141517.jpg


  二、把河池铜鼓渗透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

 

  为了延伸河池铜鼓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教育作用,我们可以为幼儿创设和营造具有浓厚乡土民族特色的铜鼓文化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区角环境中通过与各种材料互动,以实现发展的一种活动。为了吸引幼儿对铜鼓文化感兴趣,在视觉空间环境刺激中主动学习铜鼓文化,让幼儿从小受到铜鼓文化的熏陶,可以在幼儿园的走廊楼梯或者其他地方摆设铜鼓的画、挂饰、小铜鼓等,还可以把河池铜鼓渗透到阅读区、表演区、建构区等区域活动中。

 

  1.阅读区

 

  铜鼓文化在阅读区域中的渗透,可以把这些有关铜鼓文化的渊源历史“2011年中国铜鼓之乡河池市东兰县500面传世铜鼓齐演奏和谐音符申报大世界吉尼斯纪录在金城江举行”;“全世界现存传世铜鼓2400多面,河池就保存了1400多面等编写成幼儿故事书和图画书,供幼儿阅读,让幼儿在故事和精美的图画中感受了解铜鼓文化,从而使幼儿对民族文化产生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2.表演区

 

  由于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一直以来与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桂林山水旅游节列为广西三大艺术节,已被列入自治区重点节庆活动之一,因此,在幼儿园表演区中,我们可以将铜鼓敲打的节奏、声韵、表演和对山歌等创编出来,让幼儿大胆地在表演区表演,感受舞台表演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表演能力、模仿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创编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内在潜力,不断探索创新总结教学经验,从而提高整个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

 

  3.建构区

 

  在区域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材料的投放和利用。幼儿园每天的活动都需要大量材料,现代社会是提倡低碳的社会,因此,我们可以在幼儿园的建构区中投放泥巴,让幼儿用泥土捏铜鼓。这样能保证充足的材料,让幼儿尽情地用泥巴捏铜鼓,在玩中学、学中玩。由此可见,只要我们肯去想肯去做,就能把河池铜鼓渗透到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让幼儿得到发展,而且能形成具有河池铜鼓特色的幼儿园,从而打造出幼儿园的品牌。

 

  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园艺术教育范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从幼儿园的自身条件出发,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因此,幼儿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幼儿到河池市的铜鼓广场或文化广场参观或搞活动,也可以组织幼儿参观铜鼓博物馆,还可以邀请铜鼓名人到幼儿园为幼儿做相关报告或表演,甚至可以带幼儿观看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等相关节目。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社区中与铜鼓相关的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从而促进河池铜鼓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运用。

 

  乡土教育资源——河池铜鼓在舞蹈教学、美术教育和手工活动课到在区域活动中的科学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完整理念、生活理念、活动理念、生态理念和园本理念[3]。所以,河池铜鼓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社区中与铜鼓相关的资源拓展幼儿园艺术教育范围。总之,我们要把河池铜鼓渗透到幼儿园艺术等教育中,慢慢形成具有河池铜鼓特色的幼儿园,从而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还要让幼儿慢慢地认同自己的本民族特色文化并传承,从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作者:李杰平 来源:考试周刊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