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

深度理解艺术教育及其学科价值

2016-04-18 14: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时至今日,对于艺术教育与艺术教育学学科,不少人依然要么是分不清,要么还是有误解的,如此,是不利于各类真正的艺术教育开展的。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国办发〔201543),通知指出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明显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特制定乡村教师(包括全国乡中心区、村庄学校教师,下同)支持计划”(1)。其中,在第三款主要举措的第七条中还明确说: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到2020年前,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要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乡村学校音体美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1)由此,我们至少需要思考和解决三个问题。其一,如何更进一步实施全民的艺术教育?其二,目前城市里的各级各类学校实施的艺术教育一定比乡村的强吗?强又强在何处?其三,对全国乡村学校音体美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实施的“360学时的培训之艺术教育思想和规格是什么?总之,清晰认知、深度理解艺术教育与艺术教育学学科的价值,是确保所有艺术教育顺利展开和取得理想成效的前提条件。是故,本文特别想阐释三个观点,即:不是会唱就会教;理解一体三构的艺术教育世界;在艺术教育中获得和确立人生三个支架

 

  一、不是会唱就会教

 

  不是会唱就会教,或者说不是会画就会教,虽然这已经是些老话了。但是,能够理解这些话的本意和深意的人,也并不是很多。一句话,艺术教育与艺术教育学学科是有差别的。

 

  追索那些认为会唱就会教、或会跳舞就会教舞蹈课程的认识源头,就在于混淆或误解了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活动的艺术教育与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艺术教育学学科的区别。

 

  作为活动的艺术教育,就是把艺术这种文化实际传播给想学习艺术文化的人的一种育人活动。更学术一点儿来讲,所谓艺术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规格方法发掘和帮助受教育者形成艺术文化教养与类型能力而有型成长的社会化润泽行为。最终让学生凭借所获得的艺术文化知识和想象性创造能力实现自己的意义化生存和文明化生活的目标。意义化生存是指个人有价值地保存生命成长。衡量意义化生存体现的体系指标包含四个核心元素内涵:存道+有情趣+履行人生职责+创造价值。文明化生活,是指人有精神气象地保存生命成长的生活方式。衡量文明化生活体现的核心元素指标包含五个核心元素内涵:高贵感+新派气质+教养化习惯+理想纯爱+慈善周围世界。艺术文化教养,是指个体或群体具有理解、尊重、珍视、分享、创造艺术文化的意识与能力修养。简言之,艺术教育是艺术文化的教育。如:某人想学习唱一首歌后参加晚会的表演,为了获得更好的表演效果,于是去找曾经学过声乐专业的人教一教,这里的教一教唱歌的活动,或诸如请人教一教画素描的活动就称为艺术教育活动。只不过这样的艺术教育活动是较为零散的、随机的,而在幼儿、小学、中学之学校课表里规定实施的美术课和音乐课的教育活动,则必须是正规的、系统的、有规格的艺术教育活动。为此,需要人们讨论的命题是——不论是哪一种艺术教育活动,如何才能开展或实施得好呢?这就探源归宗到艺术教育学学科这里了。

 

  艺术教育学学科,是专门研究如何把教一教画素描这样的艺术教育活动做好的系统的学问。换句话说,艺术教育学是研究如何更好地引领优质实施艺术文化教育行为、制度、规律、理论和实验的一门人文学科。包括研究具体的艺术教育思潮、艺术教育思想、艺术教育观念、艺术教育理论、艺术教育技术、艺术教育方法、艺术教育模式、艺术教育设计、艺术教育实施、艺术教育评价、艺术教育学习论、艺术教育历史、艺术教育学术、元艺术教育学、比较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社会学、艺术教育资源开发、艺术教育哲学、艺术教育法学、艺术教育实验等等众多子结构的系统性内涵。简单地说,艺术教育学就是专门研究如何搞好艺术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学科。艺术教育学学科是更具有宏观整体性、学术探索性、原理引领性和行为建构性特征。而每一个具体的艺术教育活动,则是讲究思考每一个具体教学活动如何开展与实施,包括其实施的环节、过程、细节、调控、方法和成效等内容。比如:确立教学依据、选择教学内容、设定教学方案、辨析教学重点与难点、采用教学方式与技术手段、教学场的推进节奏和秩序调控、针对性育人、解疑答惑、评判教与学的实际效果、反思改进的可能等等内容。因此,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艺术教育的人,一方面,应清楚艺术教育活动与艺术教育学学科的区别。另一方面,艺术教育者都应该懂得艺术教育学科的专业属性,及其专业知识体系与专业能力规格。也就是要善于把自己懂得的艺术文化内容,有效地传播转换给学习者,让他们有规则的、有系统的学得更好、更快,成长得也更快、更有型,最后能够促成学习者真正进入和置身于一个专业,获得有自己的特别的发展空间与办法,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一科一技上。考察常说的师徒式经验教学的优点,那也仅仅是把自己会的东西教给人家,那么教师自己不会的呢?人家就学不到了,这就是师徒式纯粹经验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所以,在认识艺术教育活动与艺术教育学学科的时候,要把这两者分清楚。由这里也应该明确两个基本点,一是做艺术教育首先要懂得艺术文化本身是什么?比如:自己担任艺术概论教学、声乐教学、钢琴表演教学、中国画创作教学、书法临摹教学、民族舞蹈节目编排教学、餐具设计教学、外国美术史教学、艺术欣赏教学等等教育任务的时候,自己要能够对自己的教授对象予以透彻的、系统的、研究性的、整体的知道”;二是要有艺术教育学学科的专业能力,如此,才能把每一项艺术教育活动做得有声有色、有效果、有品位,关键是让学生能有真正的成长与成型。

 

  事实上,对艺术教育活动内涵与艺术教育学学科价值的正确认识,是当下一个还需要进一步明晰的课题。艺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艺术文化素养的人,而不仅仅是造就专业艺术工作者。所以,狭义的艺术教育活动可理解为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如各种艺术院校的艺术学科教育。广义的艺术教育活动是以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表现方法,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来提高人们的艺术教养和艺术鉴赏力、作品形成或表现能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心智。通常我把广义的艺术教育活动称为大众艺术教育,狭义的艺术教育活动称为小众艺术教育。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艺术教育活动,都是艺术的”“专业的。因此,不宜将艺术教育分类为专业艺术教育业余艺术教育的名称。也就是说,习惯所说的学校艺术教育、家庭艺术教育、社会艺术教育都属于艺术文化专业的艺术教育。对于艺术教育学来说,都需要认真系统研究、提供开展、优效实施大众艺术教育为小众艺术教育的思想、知识、理论、方法、评价标准等众多的学科专项内容。比如,20151014日,我参加了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的由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主办、亚洲美术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承办的中外基础美术教育交流会暨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研讨会,从会上所讨论的几个主题就可以明白单纯的艺术教育活动艺术教育学学科任务目标的差异。本次会议正是为了更好地打磨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而召开的。”[1]其中,美术教育学家尹少淳介绍了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精神和主要内容,阐释了高中美术学科发展的三个时期(‘双基时期’‘三维目标时期’‘核心素养时期’)。继而,尹少淳教授高屋建瓴且极其生动形象地解读了现代公民应具备的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通过此报告,与会者了解到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力求转变育人模式,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再到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根本转型。其中,学科核心素养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或能力。对此,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也主要是基于传承美术知识与文化’‘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现实问题形成学生独特的心理品质进行设计的。

 

  此外,大家还就国外美术教育观念中出现的大概念”(Big Idea)进行了辨析;同时,对《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讨论。最后,来自南京艺术学院的奚传绩(1936-)教授说:在充分论证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编制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广泛国际视野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是我们的努力方向。”[1]从会议中讨论的三大主题内容就可以认识到:所论的主题不仅仅是美术教育活动的问题,而是涉及到美术教育思想、美术教育视野、美术教育方针、美术教育理论、美术教育策略、美术教育检测与评价等等系统的、学科深度的专项问题。所以说,对涉及艺术教育活动的这些根本性、方向性、原理性、理论性、反思性、学术性课题的思考,就是属于艺术教育学学科层面和领域的专项思考内容。只有清晰地明白了艺术教育活动与艺术教育学学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才能做好实际的艺术教育活动,也才能让艺术教育学学科发挥应有的功能与价值。一句话,没有艺术教育学科建设的高地,那么,也就难以让艺术教育实践活动开创获得令人满意的新效果。

 

  综上所述,要懂得艺术教育学科是什么、要做好具体的艺术教育活动,所有从事艺术教育活动的人,不管是大中小幼学校的艺术老师,还是学校之外的一些从事艺术教育活动教师,都必须要懂得两个专业,第一个专业就是熟知艺术文化本体内容。比方说,会唱、会弹、会画、会跳,而且是有自己心得的、研究的独立成果。第二个专业就是拥有艺术教育学科的专业职业能力,即要有自己的怎样把必须要教的内容有效教好的专业的执行能力。艺术教师对自己所在学科如或美术、或音乐这些具体艺术形态本身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与创造能力,比方说,艺术观念、艺术创作思想、艺术作品创造能力等等这些都要有。同样,作为置身于艺术教育学科的教师来说,也应该具备艺术教育观念、艺术教学思想、艺术教学艺术、艺术教育评价思想、艺术教学实施类型能力、关键能力等等。其实,这就好比艺术理论的研究和艺术史的研究、艺术批评的研究不相同一样,因为这些是有不同的学科范畴内容的。因此,艺术史研究,它不能代替对艺术原理的研究,也不能代替艺术创作实验研究。同样,仅仅会唱、会画、会跳,也是不能代替艺术教育学学科价值的。所以说,艺术教育活动,有它自己受制于它自己学科制度与规范的特性。这是在当下应该明确和知道的艺术教育学的道与理、事与情,否则,就容易让艺术教育活动还仅仅在经验上运行,让艺术教育学学科还在混沌中存在。如果把认识的模糊性和迷茫性相比较的话,应该是模糊性比迷茫性更有危害。

 QQ截图20160407161818.jpg

  因此,在当下应该是从深度上理解艺术教育活动与艺术教育学科二者的根本区别,以及相互的关系。由此再联系到眼下要开展的全国乡村学校音体美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实施的“360学时培训之艺术教育思想和规格该怎么设定的问题了。简单地说,明白了以上所述的道理,那么就可以便捷地把其培训依据定位在从加强教师的两科素养与能力的提升培训的立场去实施培训计划。两科提升教育,就是指加强对艺术学科艺术教育学科的专项教育提升培训,进而全面促进和提高中国乡村学校音体美教师对艺术文化的理解能力与艺术文化专项教学能力与水平,实现中国乡村艺术教学效果有持续整体性与递进式提高的理想。

 

  总之,要想从事好艺术教育活动,如果没有艺术教育学科的专业思想、专业理论、专业知识的支撑,那么艺术教育活动是不会达到更前沿、更学术、更能够创造性培养人才的这样的一个理想的目标。

 

  二、理解一体三构的艺术教育世界

 

  谈到艺术教育活动,有的人就是把自己的视点与视野仅仅圈定在艺术文化本身的教与学上,由于这一孤立的认识就容易导致艺术教育的教与学不能拓展视野、不能拓展边界,或不能深耕性实施。为此,这里提出确立一体三构的艺术教育世界观念,也就是讨论艺术教育的必须构成因素。

 

  作为一个当代文明人来讲,必须接受和获得良好的三个领域的专项教育。这三个领域的专项教育就是——公民教育+人文教育+专业教育。基于此,所谓一体三构的艺术教育世界观念,就是强调确立在任何一个艺术教育制度与实施活动中都包含和充分落实培养公民规格+培养人文教养+培养跨入艺术具体学科专业的整体性教育思想。

 

  20161月中旬,中国有一则关于中学监考教师在教室监考过程中猝死的新闻广为流传,无论该事件到底是怎样,我们仅从如下这些标题的表述中——《江苏女教师监考中去世,中学生平静做题——冷血无知的考试机器何以造就?(117日微信朋友圈)、《江苏泰兴36岁女教师监考时猝死 校方:学生并非冷血无知》(117日中国网·江苏)、《监考老师猝死 学生专注考试 太冷漠?(118日网易新闻)、《监考老师猝死真相学生缘何没有发言权?(119日东方网),还是可以揭示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教育习惯了什么?忽视了什么?缺失了什么?该事件让作为教师的自己也有诸多的思考。比如:我在一则题为《教育悲哀随时在身边》的短文中就讲到: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为什么有的人不容易教过来,不是没有教、例如:我曾明确要求自己所有的研究生在来校与离校时,最好要告知我知道,以免担心。可是,在已经放寒假已经过了几天的时候,我还是不知道弟子们是全离开学校了,还是有不准备回家的人?即便有的人在告知要走的时候,也欠缺一些基本的属于人之常情的内容。如:不会说说问问或聊聊天似的问候自己的导师在假日或者说春节,将会如何安排等等属于日常人情关怀的内容,也属于人文教养的内容。其实,未来是不是计划或希望的样子还不一定。再见,只是人生理想;见不着了,是个常态。因为,意外与黎明不知道哪一个会先到来。同时,有的弟子在平素的规格履行上,总是不是差东,就是缺了西的,似乎不会考虑到导师的不便与忙碌。本科生学生就更甚了,哪怕教师全力以赴地帮助之,学生对其知会和领略者寡矣。

 

  著名艺术学家张道一(1932-)教授曾说:自己为人民服务人民不领情是最大的悲哀。的确如是,世事是不断检验这句话的正确性与悲伤性,尤其是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那些无知还翻脸不认人的类似农夫与蛇一般的德性,更让文明蒙羞。我主张师生之间追求两不相欠的思想与实践,然而,似乎也很难的。不少上学的人,不是在接受公民教育,也不是获得了人文教育,更不是得到了很好的专业教育,而是谋求唯利是图的功利主义培训。对待自己接受的教育之思考,只有个人那鼻子跟前的一点利益,没有更大的、高远的、讲究的、精致人生的那些高尚观念和思想。所以说,即便是老师再怎么做,在一些学生眼里就只是教师的事情,没有把自己正在接受的教育当成自己的历史课。故,悲鸣于野。所以,有研究美术教育的湖南朋友开设了一个专业性学者参加的微信圈,取名叫艺术教育改造局。的确,当今艺术教育如何改造,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课题。

 

  正是基于对诸多非文明现实的思考,又从建构文明人规格素养需求和当代教育的历史理想来看,艺术教育中的公民教育、人文教育、专业教育这三个体系性结构因素是一个都不能缺失和偏废的。换句话讲,从作为一个当代的自然人必须社会化成为社会人来说,其所受教育的结构内容,应该包含公民+人文+专业这三个方面的教育与训练(如图1所示)。那么,对于艺术教育来说,也必须包含着公民教育、人文教育和具体专业教育的这三个内涵。

 

  需要强调的是:实施三构一体或称为一体三构艺术教育的前提,是作为艺术教师应该或者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为人之师德素养和品质。也就是说,一个艺术教师他要能够亲自体现和传达出人类的、中国的、文明的那些有效的、正向的、正义的、高尚的思想、理想、价值、观念和精神。否则,他就容易给学生带来错误的引导,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由此,特别申明的是——中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艺术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思想、理论、情感、价值观,才能够把学生作为国家继承人来培养。有了这样的使命,教师的教育才会有自发的责任意识,才会全力以赴地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国家继承人和人类文化的实践者、创造者和贡献者,由此教师自己也会产生一些荣誉感和使命感。否则,他的眼光就只能是在眼前,而没有未来。所以,师德素养和品质也是艺术教育学科的艺术教育专业的教育者必须具备的思想、素养、品质、能力,而且应该是高尚的、高水平的境界。的确,人之生也,不能无所为,而为其所当为者,是谓道德。道德者,非可以猝然而袭取也,必也有理想、有方法。修身一科,即所以示其方法者也。”[2]2这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和陶行知在谈到教育促进修身之修己过程当中所谈的道理,今天来看也并不过时。

 

  总之,我老是在想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学生对自己的艺术教师不满意呢?二是中国的每一位艺术教师何时才能成为真正的文明大国教师?所以,我主张普遍实施三个强化,注重艺术教师之师德教育与自主师德修身,即整体与系统性实施强化人类文明教养、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现代文明人境界的专项教育,让每一个艺术教师形成优良主体人格与大国文明规格化教养,如是,学生自然是会敬爱他的艺术教师的。

 

  ()在艺术教育当中,首先实施的一个维度是公民教育。公民教育,就是要把每一个接受艺术教育的人培养成为现代国家的、现代社会的、懂得现时美妙生活的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公民教育宜紧扣具有为社会+为国家+为生活+为人类之服务思想的核心结构要素而进行。也就是要培养出能够具有独立主体人格、具有高贵精神、具有履行社会责任意识与能力、具有族群荣誉感的这样的一个人,使他们在自我人生的旅程中有健康的体魄、有宽广的胸怀、有人类基本文明的素质和修养。所以说,帮助自然人成为社会人是艺术教育过程当中首要的一个职责和任务。

 

  其实,加强对族群社会之公民教育,是人类历来重视的首要教育内容。早在战国时期形成的中国教育史上重要而经典的著作《学记》就讲: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3]5意思是说,古代的帝王,建立国家后管理民众,无不是先从教育着手的。也就是说,作为国家的管理者教育培养自己的国民,是很重要的管理方式、方法和途径。远在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427-347)构建的城邦理想国当中,他就借用他的老师、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469-399)的话来说,他的城邦的护卫者应该获得良好的正义教育。为此,他一方面主张要用正义的高尚的思想和大故事来塑造城邦的人民。这也是他之所以进一步强调不要让那些不好的诗人或者故事进入他们建立的城邦的原因。无论如何不该让他们混进我们的城邦里来。”[4]73二方面,强调要建立教育内容的审查制度。苏格拉底说,我们要鼓励母亲和保姆给孩子们讲那些已经审定的故事,用这些故事塑造他们的心灵。”[4]71三方面,他强调要选择能够塑造人心灵的教育内容来施教。所以,他强调即使这些事是真的,我认为也不应该随便讲给天真单纯的年轻人听[4]73“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为了培养美德,儿童们最初听到的应该是最优美高尚的故事。”[4]73总之,从中可以理解柏拉图也是强调用正义的高尚的思想来塑造城邦的人民。一句话,柏拉图十分重视用良好和健康的教育来加强培养城邦的护卫者。这个城邦的护卫者,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就是培养国家继承人,也就是开展公民教育的问题。总之,公民教育就是把自然人培养成基于合格而优秀的族群社会人。

 

  ()艺术教育当中实施的第二个维度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就是要把每一个接受艺术教育的人培养成为真正具有人之本性且可爱的人的教育。人文教育宜紧扣具有为人性+为素养+为心灵+为伦理+为仁爱之教养体现思想的核心结构要素而进行。也就是要培养出在任何时候都是个心灵敞亮的人、是个可爱的人、是个有精神气象的人、是个有境界格局品位的人、是个具有独立思想的人、是个具有慈善心的人、是个有益于族群社会的人、是个讲究的人、是个具有宽广见识的人、是个具有高尚正义的人、是个觉悟的人、是个具有感恩情怀的人、是个没有人生债务的人、是个有气质风度的人、是个值得欣赏信赖的人、是个意义化生存的人、是个文明化生活的人。多家新闻网在20160121-22日刊发了题为《陈光标:我帮的人90%不懂感恩 建议国家发好人卡》的消息。该消息说: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1968-),打算在2016年江苏省两会上提出一个名为《好人保护法》的提案,意在通过立法的形式为好人提供刚性保护。谈到设立好人保护法的初衷,陈光标表示是因为做好事被伤了心。他说:我帮助了上百万人,其中90%的人不懂得感恩,认为我这么做是应该的。大部分好人都不被理解、没有好报,这是非常可怕的。

 

  因此,陈光标想到通过法律来保护这些好人”[5]坦诚地说,这则消息与前文提到的《江苏女教师监考中去世,中学生平静做题——冷血无知的考试机器何以造就?》一样,都是值得当下人们深思的。无论是说“90%的人不懂得感恩,还是对别人的为难处或病痛漠不关心,都说明置身其中的这个人那些人的人文品质是出了问题的。人与人之间彼此不理解、不关心、不互助,表明这个群体是生病了,而且是病得不轻,这也就意味着要必须予以准确地诊断治疗了。所以说,人文教育就是要修养自己;为周围的人修养自己;为建构周围人良好的社会群体伦理关系而修养自己;也为了自己善良的内在的心灵做一些信守、做一些开拓。总之不能把自己染变成为一个无益于人类的人、一个野蛮的人、一个机械的人、一个没有温度的人、一个冷漠的人、一个不与别人发生关系的人、一个不知道感恩的人、一个缺乏功德的人、一个恶人心的人、一个破坏族群文明的人、一个无人生情趣的俗人。欠缺人文素养的人,对社会、对自身都是没有益处的。那些动辄就自杀的人,不就是一种典型的没有人文素养与品质的表现吗?我们从蔡元培和陶行知论析自杀之罪杀身成仁的思想中,既可以看到人文教育的内容是什么,又可以看到自杀者的人文反动性表现实质。自杀其身,罪莫大焉。彼或以一切罪恶得因自杀而消灭,是亦以私情没公义者。惟志士仁人,杀身成仁,则诚人生之本务,平时所以爱惜吾身者,正为此耳。彼或以衣食不给,且自问无益于世,乃以一死自谢,此则情有可悯,而其薄志弱行,亦可陋也。人生至此,要当百折不饶,排艰阻而为之,精神一到,何事不成?见险而止者,非夫也。”[2]6所以,尤其在艺术教育当中,就更要好好寻思如何贯彻和落实人文教育。想想看,缺失了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的艺术,还有魅力、有价值、有意义吗?其实,艺术之所以很重要,就在于它能够对人类灵魂、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新的深层影响、有新的塑造作用和价值。所以说,人文教育在艺术教育当中是不可缺失的、不可忽视的、不可替代的,这也是强调艺术教育是人接受完整社会教育当中必须之教育内容的重要原因所在。

 

  注重和加强艺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落实是在任何时候。图2所示的内容,就是我在2015年秋天给美术与设计专业大一新生讲授《艺术文化与专业认知》课程过程中,要求每一位同学用艺术的作品观念来塑造自己肉身形象的结果状态。其教育效果在同学们的总结报告中有所反馈:其中有一位同学说:梁老师让我们穿正装上课的时候,可能大家都有疑惑,但当我开始着手画淡妆,穿上显身材的正装的时候,刚开始可能感觉会有点约束,不过自己的腰肢,走路的姿态与步伐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很有精气神,就我来说吧,平时上课可能打盹儿,但是着正装后,整个人的精力提升不少。讲话时不再像以前悄悄的,而是声音洪亮,讲出自己的内容。”[6]另一同学讲:自觉不自觉间,我已经习惯把自己用心完成的东西叫做作品,记得这叫作品意识。”[7]再一位同学说:我们在学到了知识的同时也学到了对人处事的方式,学着为他人去鼓掌,学着改变自己的形象,给自己一个崭新的定位。”[8]下面一大段文字,是美术专业一位大三同学在我教授的外国美术史课程结束时所做的《外国美术史》课程学习报告中的第八、九部分的内容,从中,可以知道于专业课程中实施人文教育对学习者成长的价值和重要性所在。

 

  关于课程中的论文和创作训练。写论文的过程对我帮助最大的是我能静下心来去体会艺术家的生平、情感、生活等各个方面,仿佛她是自己的一个朋友,我需要全方位的去了解她,从她身上找到能帮助自己的地方并加以吸收。我的创作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这让我感觉到我并没有像以前那样不喜欢自己了,相反我觉得自己还不错,尽管有缺点,但是我还是快乐的生活着,有什么困难会慢慢克服,学会了爱自己才会爱别人。当我学会了爱,我发现生活比我想象的要美好。我也希望以后的路自己能走好,想把祝福送给自己。关于成绩。我想给自己90分。在这门课上,没有迟到过,我觉得上课首先就要守时,老师没有迟到过,我更不能迟到。我也一直提醒自己要认真听讲,跟随老师的思路,学到了很多。在接触这门课程之前,我对规格没有多少了解,但经过了这门课,我知道我不能在讲话表达过程中老说然后这个词,还要尊重老师和师兄师姐以及师弟师妹、同学们,注意自己的出场、仪表。而且,在这上课时间,我精神状态还算不错,没有一次打瞌睡,我觉得上课睡觉既不尊重老师,也不尊重自己,更重要的是老师传授给我们的知识都没法学到,而且,重要的一点是,老师都能集中精力在讲台上一直站着为我们传授知识,扪心自问,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打瞌睡?如果换做是我们自己去讲课,我们能做到像老师那样尽职尽责吗?所以,我尽量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老师教给我很多,言行举止都能影响我们。反思自己,让我学到了这些,我觉得值这个分数。但是,我在课上说话声音小,还被老师唱美声训练以提升讲话的表达能力与水平,我觉得应该扣5分,让自己长记性,这是我自己还不够注重规格,更是让老师同学们听着费力气,以后我一定会改正这个缺点,要为他人着想。

 

  另外,我一直觉得我的绘画功底挺弱的,尽管自己尽量去画自己的创作了,可是我总是觉得不足太多,就给自己扣3分。再有2分,是综合情况下减去的,我想激励自己,在下学期的课上能表现得更好,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总之,经过写这些感悟,我又重新复习了所学的内容。感谢梁老师带给我们丰富多彩的西方美术史,不仅仅教给我书本上的知识,更教给我们很多哲理以及做人的道理。老师提到的很多地方都能让我自己反思,比如老师一开始就讲到的梳理自己的人生债务,我对此感触颇多。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越早知道这个债务概念越好。我们正处于积累知识以及人生经验的重要时期,对于自己欠缺的地方我们都应该非常重视。这些都是我们欠下的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他人,还是这个社会,我们都不能欠下债务,要经常自己反省,问问自己还有哪些债务需要还,我觉得时刻提醒自己认真对待这个问题,有助于自己将来顺利进入社会。再次感谢梁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教导,我相信这将对我以后的人生有重要的影响。

 

  实践证明,诸如此类的人文教育训练,对学生们的影响是深刻而深远的。

 

  总之,帮助自然人升华成为纷繁复杂社会中还叫个高尚文明人的人之教育责任与内容,是艺术教育过程当中不可缺失的一个职责和任务。

 

  ()在艺术教育当中实施学科专有的专业教育是一个中心任务。学科的专业教育,就是要把每一个接受艺术学习的人培养成为是很专业的有前途的人。专业教育当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守候专业性。这个专业性是体现在它的规格上。如图3所示,图中的圆形=个体人生存的族群社会、正方形=个人接受的成型的学士本科教育、等腰三角形=个人接受的成型的硕士研究生教育、钝角三角形=个人接受的成型的博士研究生教育。规格教育内涵,就是强调每一种教育都应该具有它自身内在的规格尺度和程度形状。如图中的各种几何图形差异所示。一方面,个人接受的每一种教育都有它独立的边界和时空结构内涵,彼此既不相等,也不能替代,各有各的规格内涵。那种让人学习结束了,既无意识也不能对所学课程代表的学科有明晰认知的课程教学活动,就是欠缺规格的不成型的教育。另一方面,高一级的规格教育总是属于基于前一种规格教育的升级规格教育,而且后面的升级规格所学也能超越性覆盖到前面基础一级规格所学内涵。一句话,既然是博士,那么它就肯定不同于硕士,这就是专业规格教育的本质。专业教育宜紧扣具有为梦想+为跨入+为能力+为职业+为创造+为荣誉之拥有思想的核心结构要素而进行。

 

  然而,在当下的艺术教育当中,一个突出的不好现象是学科的专业性往往停留在教师拥有的艺术经验和教学经验上。如果让学习者仅仅是出发在经验上、运行也在经验上,最终也止于经验,至于专业广阔的视野、专业研究空间、问鼎专业经典、个人专业发展预留空间等等方面,却没有深入地去引领、去实践。那么,这样的专业教育就只能意味着是学科浅层的知识教育。专业教育始终是要信守专业规格与深度空间的发展,核心是要让学生能进入专业,能够形成专业能力,能够以这个专业获得他立世(谋生+专业研究、专业创造、专业行业工作)的、荣誉的凭借和根本资本。否则,学生获得的专业教育水平就值得怀疑了。其实,为什么不少学校艺术专业的学生总是觉得自己所学不专业,原因就在于他自认为也被认为获得的专业教育水平不高。如果是这样,那么只要自己学音乐专业不是在中央音乐学院或中国音乐学院学习的,就总是觉得自己比人家差。如果承认这个说法的正确性,那么,其它开设音乐专业的学校还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吗?显然,答案不是这样的。在非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美术专业人士认为自己获得的专业教育不好,首先是由于信心上就有所缺失,其次,所在专业教育可能存在一定的教育问题。所以,一个不容置疑的命题就是:所有的学校,只要是标称自己办的是艺术专业,那么它的教育就应该是专业的——是有规格与深度的专业状态。总之,帮助和促进学生成为一个专业人或者是具有艺术文化素养是艺术教育信守的始终职责和任务。

 

  此外,达到真正深度理解艺术教育、做好艺术教育活动、研究好艺术教育学,还需要清晰认知艺术特性、从事艺术专业学习的道与理、一体三构艺术教育世界的内在关系这三个主题。

 

  多数人历来把艺术理解和定性为感性学科。通过对比就会发现,艺术的本质特征应该是想象的,而不是感性的。好比历史是一种时间记忆的学科,哲学是体现人类自己探索理智成果的学科。所以,如果能够把艺术本质核心界定在创造想象的这样的一个认识上,则更容易理解和把握艺术教育诉求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意识、创造素养和创造能力。

 

  关于认识从事艺术专业学习的道与理,通过读解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在《学术的进展》中的观点,能获得一些开悟性的明理、启示和有正向价值的选择。培根说,学习者最大的过失是误解或者错置了知识最终或最大的目的。一般人之所以求知求学,有时是出于天生的好奇心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嗜好,有时是为了给心灵带来变化和愉悦,有时是为了光荣和名誉,有时是为了在智力上折服他人,但多数时候还是为了得到钱财和好职业,很少人求知是为了真正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人类的利益和福祉上面。一些人求知就好像在寻找一张睡椅,让自己求索不息的灵魂有一个休息的地方;或者寻找一个阳台,使自己恍惚不定的心灵能够俯仰观赏,尽览美景;或者寻找一座高塔,让高傲的心灵高耸其上;或是寻找一处堡垒,好使自己跟别人厮杀争斗;或者寻找一家商店,好为主人带来利润和生意;但是,他们并不想寻找一座收藏丰富的仓库,来彰显造物主的荣耀,改善人类的境况[10]30所有的艺术教育者和艺术求学者,都应该对照检视自己对待学习的动机与目的。简言之,从培根的这段话里头是可以清楚地知道对待求学、对待学问、对待专业应该做什么。在艺术教育当中,教师应该引导求学者,真正去激发他们的潜质,鼓励他们用天生禀赋和后天教养去为人类创造新的知识、新的智慧,做到如何让人有高贵感,为了人类美好谋求成为更好的自己、也让他们深度思考自己如何能够通过所学,获得很好的、健康的、正常美妙的生活。所以,这在实际的艺术教育当中,是要让学习者能够很好地区分学科的资讯,让自己有一个好的选择。比如:在我系的本科里新开设了一门《艺术文化与专业认知》的专业认识论课程,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们很好地明白自己将何为。作为初进艺术专业的学生,教师有责任告诉他们一些事实、思考一些根本的问题,及时做出一些现实阶段的人生抉择。

 

  比如,我曾在给他们的阶段式授课中不断地让他们思考三个概念及相关问题。第一思考的是自己人生要有这个概念——不要积累人生债务。今天该努力学习却不努力,不该挂科却挂了科,该形成敬畏崇高学术之心却任性妄为等等,这些就是自己积攒的人生债务。第二个观点是要请同学思考确立消费人生观念。也就是说要思考自己究竟怎样来消费自己的生命时光?消费人生观念,就是一种积极分配自己生命历程的主张。在艺术专业学习过程中,你不要仅仅是说——我每天都到了画室、或到了琴房、或到了舞蹈练功房,而是要追问自己仅仅是去完成作业,还是去创作作品?或是为了自己未来的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都是要思考的。其实,有了这些积极的思考以后,就会更清楚自己的路该怎么选择、怎么走、走多深、走多远。在专业道路上出发的时候,就要有一个基本的思考,这样自己的学习才会更有效果。在当下,许多学校都有让学生评教师教学状态的评教方式。事实上,在目前缺乏基本正义和道义的族群社会语境里,这种方式是弊大于利的。时常出现对学生要求严格、教学认真的教师,最终被学生评价的分数远低于应该得到肯定其贡献价值的分数,这就导致一些教师会顾及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因素而避免尽职尽责。由此也说明,艺术教育中,尽管加强师德素养教育与修养很重要,但对学生实施公民教育与人文教育也是具有不可缺失的重要性意义。想想看,教与学是个互为依存的一体两面的事情,如何让教与学都有效果是一个研究的大课题。老师的引导固然很重要,但是,学生的主体人格彰显牵引的学习主动性也是很重要的。第三,是让学生思考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人生职业规划选择。比方说,应该仔细评估自己的天生条件是否允许你执着于艺术的某一个专业方向的发展?如果自己发现不能有效地在这个专业领域前进,那就要思考是否要转到另外的学科专业去学习。如果不是,那么通过在艺术这个具体专业的学习与体会历程中,应思考清楚自己今后要做什么、能够做什么?自己是真正能做艺术创造者,并还有可能成为艺术大家?还是预计做艺术学科知识的承传者、做群众艺术工作,成为艺术活动的工作者?还是成为艺术的赞助者?比方说,去赞助自己那些真正有禀赋从事艺术高深学术研究、从事艺术创作的同学。或者今后干脆就很好地成为艺术的消费者,并让自己一生亲近艺术、分享艺术、赞美艺术。总之,不像有的人还反感艺术。

 

  在公民教育、人文教育和学科专业教育构成的艺术教育世界中,公民教育和人文教育是作为艺术学科专业教育两翼的价值而发挥功能作用的。

 

  综上所述,在艺术教育当中,一定要把公民教育、人文教育和学科专业教育这三驾马车紧密连接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艺术教育的历史理想。

 

  三、在艺术教育中获得和确立人生三个支架

 

  在讨论深度理解艺术教育及其学科价值的命题中,还宜关注思考这个专题内容——在艺术教育中如何引领和促成学生获得和确立人生三个支架的观念与命题研究任务。

 

  为什么提出要在艺术教育中强调思考如何引领学生寻找和确立人生的三个支架?目的也就在于要让学习者在自我的灵魂上、在自我的学术上、在自我的生活上,去找到应该有的内容。比如:学素描有什么用?学色彩,能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学了钢琴,从中能获得怎样的回报?学各种舞蹈跳法又会有什么样的启示?等等。如果从寻求自我灵魂、学术、生活的高贵实在支架角度看,教师引导学生学素描,除了获得绘画造型意识、方法、技术和能力之外,至少还应该形成认识事物的整体观念+系统观点+秩序调控观念+深入精致的观点,等等,也就是说,要通过素描等学科的学习形成一系列高一级的美好的人生观念、素养、方法和境界,让其有助于自己的人生、思想、学术,生活能够有品位、有境界,而不至于俗气。所以,我对我的研究生们就要求出手去俗。我们可以以这样的思想逻辑来思考学舞蹈又给予人生道理带来哪些揭示与帮助。舞蹈节目演出时,你会发现当演员不管从舞台上的哪一个角度点开始进入的时候,首先会看到演员没有走几步,就开始了要么提着脚后跟走、要么开始旋转身体、要么大幅度跨步腾挪出有造型的肉身,总之是要呈现有身体造型节奏的变化。那么,这是否就启示我们思考一些人生的道理——在不断的行走当中,只要自己在人生舞台上出了场,你是要准备着有所超越提着脚尖走路,还是准备有思想的飞跃而让自己开始旋转人生呢?一句话,自己的人生总是要随着社会存在音乐声而舞蹈着行进的。总之,自己的一切最好是要有思想的造型,要有造型思想的传达,这也是学舞蹈应该有的规格认识论。那么,学钢琴的人该如何呢?我认为学钢琴的人,首先要形成为人要靠谱的这样的人生概念,要在表演追逐每一个音准节奏与和声旋律中形成精致的人生思想和行为目标。学设计的人,宜形成有预设、有计划、有创意、有强调任何行为都要有高级制造工艺水平的这样的一些思想。所以说,艺术教育让人要获得应该有的内容是在这些实在的方方面面中体现的,不可以仅仅只是陷入单纯技术的获取与练习熟练上。我指导的一位来自音乐学专业的博士后,他除了研究音乐史之外,本来也能够吹奏乐器和歌唱,且有较高的水平。可是,刚来的时候,我们对他说请来吹一个、唱一曲时,他总是说哎呀,不行、不行的。

 

  每当此时,我都予以规格性要求之。两个月之后,他做学期简短总结报告的时候很真诚地说,做博士后以来最大的转变,第一个就是认识到音乐不是比赛的,而是让人们分享的、让人和谐快乐的艺术。所以,现在我也敢于在人前自由的、创造性地去表演、去享受自己拥有音乐的快乐(2)虽然,学音乐专业的他一直在从事着音乐行当,却是待走到博士后阶段之时,才明晰了音乐文化是人类的一种满足心灵需求的精神文化,而不是只用于比赛的一个行当或技术。从这里可知在中国完善艺术教育认识论的路还是很长的。

 

  所谓寻找和确立的人生三个支架,乃强调学习艺术的人应该寻求和拥有让自己的灵魂有个高贵支架+让自己的学术有个高级支架+让自己的生活有个厚实支架之主张。弗兰西斯·培根在辨析知识的价值时说,知识不应当如同情妇似的,只是增加人的欢愉和虚荣,或者像女奴隶,只供主人占有和驱使,而应当如同配偶,是为了繁殖、结果和慰藉[10]31从培根的这个见解里我们同样认为,艺术教育既不仅仅是为了让人获得艺术的技术,也不仅仅是为了让学习者获得惟一满足功利需求的手段,而应该是要诉求获得自己在灵魂上、在学术上、在生活上的基础、高地和境界,进而让自己的肉身安驻一个灵魂,让自己的艺术学术、让自己的人生能够发挥出高深的智慧价值光辉。

 

  综上所述,想想看,如果从事艺术教育的人彼此都明白艺术文化学科能够给予学习者诸多的学科道理与人生道理,那么就应该主动地让自己不管是在灵魂上,还是在学术上、生活上都有一些应该有的人生品位、独立力量。所以说,怎样理解艺术教育活动与艺术教育学学科及其价值,是当下值得好好思考和总结的命题。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