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

李清照词及译词中的\"音美\"

2015-09-12 08:5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介绍了词的音美特征,发展历史及代表人物,作为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文章对其词作及译文从音美方面进行了细致探讨。     

关键词:李清照 词 音美

一. 引言
词最初作为配合歌曲的新诗体,与音乐有特别密切的关系。隋唐时代兴起的一种包含中原乐,江南乐,边疆民族乐,外族乐等多种成分的燕乐,对词的产生与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词最初产生于民间,到了中唐时期,一些诗人也依照一定曲调的曲拍制作文人词,到了唐五代,出现了最早的文人词总集《花间集》。唐五代词人的创作,为词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艺术经验,为宋词的繁荣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宋词的繁荣
宋朝伴随着商业兴旺,都市繁荣而起的歌舞升平,饮宴享乐的文化生活时尚,有力地推动了词的发展。歌舞宴上,花前月下,离亭别筳,都少不了歌词遣兴佐酒。坊间瓦舍,市井酒楼等场所企望文人墨客为他们作歌词,借以使曲调得以更广泛地流行。词借音乐广泛传播,音乐也借歌词深入人心。
北宋初期成就最高的词人是柳永。他继承婉约传统,加以白描手法描绘出真挚动人的感人情境,并将赋法移植于词,铺陈衍叙,推进了慢词艺术的发展。北宋中叶,苏轼以博大胸襟和豪迈气魄对词体作出大刀阔斧的开拓和变革,和后来的南宋中叶的辛弃疾,同为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人物。
三. 李清照词及译词的音美赏析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前期多表现闺怨离愁;后期词风一变,主要表现国破家亡后的深切哀痛。她的词语言清新雅丽,精妙清亮,含韵无穷。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无不语意新妙,纯粹天然。李清照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富创造力,艺术成就最高的女词人。
  词人既要用语言所包含的意义去影响读者的感情,又要调动语言的声音去打动读者的心灵,使诗词产生音乐的效果。李清照词主要运用以下声乐手法遣词造句达到婉转悦耳的声乐音效,如押韵(包括双声,叠韵等),叠字和拟声叠词等。
1.押韵
浣溪沙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ian)
            玉炉沉水袅残烟。(ian)
            梦回山枕隐花钿。(ian)
         
            海燕未来人斗草,(ao)
            江梅已过柳生绵。(ian)
黄昏疏雨湿秋千。(ian)

 Spring sheds a mild and wild light on Cold Food Day; (ei)
 Jade burner spreads the dying incense like a spray. (ei)
 Walking, I find my hairpin under the pillow stray. (ei)

 The swallows not yet come, a game of grass we play; (ei)
 Willow down wafts while mume blossoms fade away. (wei)
 In drizzling rain at dusk the garden swing won't sway. (wei)
    (许渊冲)
这首《浣溪沙》是李清照写闲愁的词作。原词几乎每行都用了相同的尾韵ian, 译文也采取这种形式来保存其音乐特征,译文在尾韵上很好地传达了其音乐效果。原词中,尾韵/ian/体现在字"天", "烟", "钿", "绵"和"千"中,英文译文中,尾韵/ei/ 体现在单词 day, spray, stray, away and sway,可以说既音似,又有音美。上片第一句中的"淡荡"二字是双声词,译成mild和wild是叠韵词,可以说是音义俱合。
2. 叠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戚戚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
                             (林语堂)
李清照的《声声慢》融合词人的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情调凄惨悲怆,感人至深。原文首句十四个叠字,声调艰涩,一声紧似一声,感情深刻,译文用了十四个单音词,每两个单词用一个so, 产生了反复的有节奏的音效,艺术内涵推入深远的境界。和so 搭配,其他的词都用了以字母d 开头的头韵,d 字开头的声音深沉压抑,反复回响,似乎是感触的回音,很好地传达了原句抑郁的氛围,生动地再现了词人在无望寻求后悲痛怆郁的心境。
3. 拟声叠词
孤雁儿
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在这句 "小风疏雨萧萧地" 中,许多译者用不同的方式传达"萧萧":
(1)Small wind, fine rain, Hsiao, Hsiao (Kenneth Rexroth& Ling Chung)
(2)Now a faint wind sighs/through the thin rain (James Cryer)
(3)Light breeze, sparse rain, whisper on the ground (Eugene Chen Eoyang)
(4)Light wind/sprinkle of rain/hissing (C.H.Kwock&Vincent McHugh)
(5)A grizzling wind and drizzling rain (许渊冲)
在这五种译文中,除了Kenneth Rexroth& Ling Chung采取音译直译,用了Hsiao, Hsiao,其他译者都采用了英文中原有的拟声词,如sighs, whisper, hissing, grizzling and drizzling. "萧萧"指的是淅沥小雨声,点点滴滴敲击着词人悲痛断肠的心灵,词人悲伤的心境不禁为此催下千行滚泪,相比较而言,最后一种译文更能体现出回环的声效,表达出词人郁结于心的凄痛。
四. 结语
中国古典诗词"音美"丰富,包括平仄,节奏,押韵,双声,叠韵,叠字等等,除了平仄以外,其他都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译成英文,我们应不懈努力最大程度上传达出原作的音美。

【参考文献】
[1] 许渊冲,2003,《文学与翻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 杨义,2006,《宋词选评》,湖南长沙:岳麓书社。
[3] 郦青,2009,《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