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钢琴教学不同于一般学科的教学,它不仅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正确地、有创造性地塑造作品的音乐形象。本文从分析和理解钢琴作品、弹奏的节奏和速度及旋律三个方面展开阐述,为提高钢琴课的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弹奏 旋律 教学
钢琴教学要使学生从分析、理解作品人手,抓住音乐特征,全面掌握作品的风格 、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和创作意图。如果作品的风格 、音乐的特性没有把握好 ,把活泼的作品弹成了抒情的,或者是把舞曲弹成了进行曲,那就会变得一塌糊涂,失去了音乐表现的内在美。如何培养和启发学生的音乐领悟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够逐步的理解音乐、欣赏音乐,最终能够充分地表现音乐,这是我们钢琴教学的最终目的,同时也对我们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分析和理解钢琴作品
首先,在我们去理解一个新的作品之前,应该了解与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了解作品的创造背景和创作意图。作品的创作背景小到作者日常生活的背景,大到作品的时代背景。日常生活背景往往直接影响到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这些都是作品所要表达情感的生活基础和来源。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在艺术上的表现风格和表现特点,这种风格和特点也会影响到作曲家在创作上的整体风格。只有把握好时代特征才能对作品风格和情感有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往往是作品内涵情感的最直接和最好的提示。
其次,了解作品相关背景知识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帮助指导学生进行作品曲式结构分析。这是了解作品最直接的手段与方法,具体步骤是:第一要判断是什么曲式结构,第二要分清作品的乐段,第三要划分作品的乐句,第四要找出音乐的主题动机,第五要掌握主题动机的发展和变化。完成上述五个步骤之后,教师应开始指导学生进行慢速度视奏。视奏能力是钢琴学生的一项基本的艺术素养。所谓视奏并非是指一般的识谱,而是要通过视奏快速找出段落的主题音乐,包括乐曲的进行和主题动机的变化发展。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和启发学生的这种视奏能力,从而达到让学生对音乐语言有高度的敏锐性,有利于学生对作品风格和内涵情感的把握,有利于对音乐作品的表现。
二、演奏中正确掌握钢琴弹奏的节奏和速度
节奏是音乐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没有节奏的音乐就像人失去了脉搏,音乐可以不用乐音,但永远离不开节奏。一首作品往往是通过一种特定的节奏韵律来表现它的性质和风格。如新疆舞曲,它的特定节奏是切分节奏,掌握了这种节奏律动,弹奏出的乐曲才具有生命力。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熟悉的事物来启发他们的形象思维,如自己脉搏的跳动 、马蹄声、雨滴声等,从而在弹奏中把作品特有的节奏特点表现出来。
我们可依据音的自然倾向和发展的自然趋势把握节奏。如在弹奏音阶时,根据音一级一级向上推动的原则,我们可以正确处理音乐速度。另外 ,音乐本身的特性也会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运用节奏速度的技巧。如进行曲是坚定有力的,舞曲是活泼欢快的。所有的音乐作品,除了特有的节奏韵律外,还要凭借不同的速度来表现其不同的性质和风格。一般来说 ,欢快的作品不能采用缓慢的速度去表现,而悲伤的乐曲也不能弹得过快。当然,不同的人在弹奏同一首乐曲时采用的速度也是不完全相同的,但不管怎样,都要以符合乐曲的性质为前提,不能随心所欲,任意放慢或加快 ,否则就会颠倒作品的性质。如:有的学生在容易弹的段落上速度快,而在难度较大的段落就会不自觉地放慢速度;还有的学生在渐强时就加快 ,在渐弱时就跟着放慢。这会使作品没有整体感,尤其在弹奏古典作品时,更要注意这一点。
三、实际演奏中,培养学生掌握突出旋律的能力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对弹奏技巧的训练非常重要,但那是“硬件”,可以通过“时间+苦练”得以实现,而作为“软件”的“音乐旋律能力”培养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这里的“音乐旋律能力”是指客观准确地把作曲家的音乐思想传递给倾听者的能力。俄罗斯钢琴家、教育家涅高兹说:“……超凡技艺天分,技术装备程度并不是目的本身,而是为了更真实更准确地表达作曲家音乐构思。”可以说学生“音乐旋律能力”的培养是钢琴教学成败的关键及标志。对学生“音乐旋律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掌握大量的音乐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还需要教师有领悟并表达作曲家音乐思想旋律的能力。
可以说音乐中最富于表现力的部分是旋律,要弹奏好旋律首先要认真读谱,找到旋律的动向形态,这就像是朗诵一篇散文一样,必须先找出段落、句子、呼吸、换气的地方,这样读出来才绘声绘色,充满感召力。每一句旋律要有适当的呼吸,像歌唱和说话一样,抑扬顿挫,有始有终,主次分明。遇到激动时,旋律要激昂起来,遇到平静悠闲时,旋律也要优美恬静下来 。要突出好旋律,表现好旋律,必须靠自己反复多练和多听,才能体验到作曲家的意图、音乐的风格、句子的结构以及理想的音色、表现的内涵及语气等等。旋律本身的表现力不能局限于渐强和渐弱,更不能简单地看表情记号去处理旋律,而应该根据作品的内容来处理。有些作品在旋律的进行中应用了一些延长音记号或连续的休止符,这时就不能理解为音乐的停止,而应看作音断而情不断,也就是旋律的意义不能因为音符的停止而静止。
结 论
要想准确地表现好一首钢琴作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首先既要求学生能够完整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风格和情感,继而确定演奏基调;又要求学生能够合理运用演奏技巧来表达所理解的钢琴作品,如旋律、音色、力度、速度、踏板等等。在钢琴教学中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仅仅只是强调技巧的运用是不够的,应该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强,钢琴演奏,第1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
2 常德柄,钢琴弹奏教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3 徐松,弹奏的节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