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研究生论文

从“助学”到“培养”看我国高校研究生助教制度的转变

2023-12-08 16: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我国高校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开展和实施,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助教制度已经开始注重以“培养”为主,更多地关注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和成长。研究生助教制度完全实现从助学到培养过程的转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要改进我国研究生助教制度,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制定选拔标准,严格选择研究生助教;完善岗位制度,增强沟通;严格管理,促进质量;完善薪资体系。


  [关键词]助教;研究生;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9-0176-03


  我国高校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实施,是在我国高校“三助”岗位建设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教育部在有关“三助”岗位和学生辅导员的工作意见中指出,助教岗位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强化其培养功能,对相关的管理服务需要实现一定的改进和发展,这样就有助于推进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建设,促进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提升。


  一、我国研究生助教工作政策的变化


  我国研究生助教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1986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高校要设立研究生兼职助教的工作岗位,主要对研究生进行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我国实施研究生助教工作的开始。1988年,国家根据研究生助教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发现很多担任助教岗位的,往往是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对于助教岗位工作的薪资也有一定的需求,因此,国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岗位工作进行了重新界定,新增了解决待遇问题的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研究生解決了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同时,针对研究生从事助教岗位时所体现的能力上的差异,国家对研究生助教岗位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体系,规范了研究生助教岗位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方法。1989年,国家通过对助教岗位建设的实践经验总结,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依托助教工作,拓展了助研、助管两个全新的工作岗位,建设形成了“三助”岗位体系[1]。同时,建立了基于这个体系下的工作管理办法,在工作定位过程中,还是以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解决待遇问题为主要要求。2005年,根据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三助”岗位建设的实际情况和研究生的实际问题,“三助”岗位建设的功能定位首次改为助学,助学就是帮助研究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业,这是在待遇问题之上更为全面的考虑。教育部还对研究生“三助”岗位的建设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如,积极推进“三助”岗位建设工作,在3到4年左右的时间,让60%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能够在“三助”岗位中锻炼自己。通过这些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助教岗位的定位已经从困难学生群体逐渐转为大部分学生群体,国家希望无论是困难学生还是非困难学生,都可以通过“三助”岗位,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帮助自己顺利完成学业。2009年,教育部在对“三助”岗位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次将奖学金和“三助岗位”进行挂钩,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参与岗位锻炼的兴趣,同时将岗位工作和学习联系在一起。2014年以后,教育部首次将“三助”功能定位改为以培养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即“三助”岗位开始正式面向全体研究生,对困难学生的帮助、对学业的帮助功能已经成为次要功能,主要功能是通过岗位来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工作能力。研究生最主要的社会功能即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这三个功能很好地和学校“三助”岗位建设进行匹配,学生在“三助”岗位上的工作,成为日后进入社会之前的锻炼。


  综上所述,我国研究生助教岗位建设的政策有过多次变化,高校对助教岗位的需求在逐渐增加,从最初的主要面向困难学生到目前面向全体学生,岗位的要求也更为综合化和实践化,从最早的助学功能变化为现在的培养功能。


  二、助教岗位问题分析


  从严格意义上讲,助教和“三助”岗位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然而在我国现今助教岗位发展中,一些学校还没有将助教和助研、助管岗位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我国高校需要进一步考虑助教岗位如何能够全面展现其在教学工作中的辅助作用,能够真正达到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提高研究生学习成绩的目的。目前,我国在这个方面还处在研究探索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岗位标准建设问题


  许多学校在助教岗位的设置过程中,对岗位的要求没有细化,对岗位的标准和范围也没有一个很好的界定。不同学院的不同专业难度不同,对助教的要求也不同,但是奖学金的发放标准却是统一的,这样就造成了助教岗位待遇的不公平情况。有些学校对助教岗位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校助教岗位一直处在空缺状态,有些学校没有指定科学合理的助教岗位管理体系,导致研究生对助教岗位的竞争比较激烈,无法很好地配置人员[2]。


  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助教选拔的标准,在有些学校中,担任助教岗位的研究生可能并不足够优秀,无法很好地完成助教工作,这样不但不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反而会对正常的教学计划造成影响,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麻烦。基于这种情况,有些学校的教师就会选择自己信任的学生担任助教,甚至有些学校让助教工作成为一个虚职。上述这些情况,都会对助教岗位的发展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破坏了助教选拔的公平性。


  一般情况下,我国研究生助教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帮助教师对课程资料进行整理,协助教师完成课件的制作,为学生答疑解惑,协助教师做好相关科研教学的辅助工作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协助教师进行作业的批改和考试的监督。然而,在现实情况中,有些学校的教师存在过度依赖助教的现象,例如直接让助教代替自己上课,代替自己批改作业,这就会导致助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教学的准备和课后工作。然而,学校的助教报酬是不变的,长此以往,研究生助教难免会感到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对助教工作产生一定的不满,降低了其担任助教的积极性。


  (二)助教教学质量问题


  研究生助教模式实施过程中研究生教学质量的问题,也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质疑和批评。目前,我国大学已经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建设,需要对大学教师进行教学评分,其中,研究生助教也被纳入了评价对象,在评价结果上看来,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评分一直比较低。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助教岗位的培养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师职业发展问题


  研究生助教岗位的发展,和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助教意味着研究生获得了一种教师的身份,需要对教师岗位进行学习和提升。但从实际的研究生助教岗位发展情况来看,研究生担任助教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主动地对教学岗位业务学习。教师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能力和科研能力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教师职业素养、教学技巧等,这些都是研究生助教的短板。有些研究生助教在课后并没有对课堂效果进行分析和反思。相关高校在研究生助教岗位的发展建设过程中,也没有对研究生教师素养的培养进行深入的考虑,对研究生教学能力水平还不够重视,这也是导致研究生助教教学效果不够好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师徒制的问题


  提高研究生助教教学能力最有效的办法是教师直接对研究生就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实行教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师徒制度。我国在进行研究生助教岗位建设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有一些学校开始施行师徒制,但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师徒制的实行过程还不够完善。很多研究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命令,单纯地学习专业知识,帮助教师完成作业修改和考评等单一化的工作,但是对于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怎样把控学生心理,如何创新教学方法等问题,缺少平等的沟通和探讨。这就需要教师发挥研究生助教的主观能动性,和研究生助教共同探讨教学工作的完善,要让研究生意识到助教工作也是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要有一定的责任感。


  三、改进我国助教教学模式的对策


  (一)制定选拔标准,严格选择研究生助教


  要进行我国研究生助教岗位建设,首先需要对助教的岗位职责进行细化和明确,例如,教育部门可以制定统一的助教工作内容标准,或者可以授权各高校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高校实际的工作内容标准。例如,助教的主要职责是帮助教师解答学生疑惑,辅助教师进行作业批改和考试监督,帮助教师完成课件的制作,辅助教师收集课程资料等。有些高校如果对助教岗位要求很高,也可以将助教岗位认定为辅助教师完成本科生的教学工作。不同的制度同样需要制定不同的工作方法标准和不同的薪资制度[3]。


  在对研究生助教进行选拔的过程中,需要对选拔标准进行明确,例如,要求申请担任助教岗位的研究生的学习成绩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学生的普通话能力良好、实践能力较强等。在助教岗位申请过程中,学校可以组织一定的笔试或者面试。


  由于高校专业繁多,要求也各有不同,用同样的标准去规定所有的研究生助教是不合理的,这就需要高校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要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助教岗位选拔标准。如有些专业是理论为主的基础专业,有些专业注重实践能力,在聘用每一位研究生助教之前,需要对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例如理论积累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根据不同能力分数的不同,各专业进行有侧重性的选拔。一些特殊的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等,还需要对学生的软件运用能力和设计能力进行特殊的考评。


  (二)完善岗位制度,增强沟通


  为了保证研究生助教工作能够顺利实施,对于助教岗位的设置就需要注意其合理性。助教岗位的设置需要考虑到学院对课程的计划,还需要考虑该课程选择助教的意义。同时要根据我国对助教岗位的定位,来考虑该课程助教是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更要注意助教岗位不能对学生的正常学习造成影响。


  教师和助教之间的沟通也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沟通才能保证助教工作的正常开展。当课程助教已经确定后,担任该课程助教的研究生就需要和教师取得联系,共同制定新学期的课程计划,课程安排和具体课程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要和助教学生一起商量助教工作的岗位职责和岗位任务,在担任助教岗位之前,要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在每一次上课之前,助教学生要主动和教师取得联系,就上课内容进行探讨。当助教学生认为上课内容较难时,可以提前咨询自己的导师或者学长,教师也应该积极引导助教学生进行工作,培养学生对助教岗位的积极性。学生担任助教,首先需要自身能够学好该门课程,这就需要教师主动帮助学生对该课程进行学习。


  助教的工作也可以在教师课程建设方面得到体现,学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的开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也应该虚心接受学生的建议,努力将课程建设得更加完善,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一些课程设计环节中不合理的内容,就需要进行及时的改变,这些工作也需要助教学生协助教师完成。


  (三)严格管理,促进质量


  目前我国对于学生助教工作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研究生部或研究生院来完成的,这样的管理制度对研究生的教学能够有良好的衔接,但是相关教学管理部门的要求可能就不会很好地落实。所以,对于学生助教的选拔、申请和考核需要研究生部或研究生院和教学管理部门共同合作。在每学期课程结束后,教学部门和教师应该对研究生助教进行工作考评,保证教学质量,研究生部或研究生院主要对研究生助教进行相关的工作管理,例如,对研究生工作能力进行定期评估,帮助研究生助教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研究生部或研究生院还可以通过组织一定的助教岗位培訓活动、岗位锻炼活动等帮助研究生助教提高工作能力[4]。


  (四)完善薪资体系


  研究生助教的薪资体系,即奖学金体系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目前我国一些高校“一刀切”的奖学金体系是不合理的。相关高校应该将奖学金发放的具体数额下放到各教学单位来制定,由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各教学单位需要根据专业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制定不一样的奖学金制度,以保证研究生助教工作的公平性。


  四、结语


  研究生助教岗位的建设,有利于研究生培养实践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我国研究生助教岗位建设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国助教岗位建设的要求和定位不断完善和发展,从最初的助学变为如今的培养,然而目前我国一些高校的助教岗位建设还不够完善。对于研究生助教的岗位发展,我国高校可以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助教岗位体系。同时,在奖学金制度上,需要根据专业的不同要求和特征,结合学生实际制定不同的助教奖学金体系。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