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党员作为党建工作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科学发展方向和现代化建设趋势,是学校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窗口,在教育创新体系中承担着首要任务。本文主要从分析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入手,阐明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调研走访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并结合自身高校研究生党支部情况,最终提出依托专业特色活动,合理划分研究生党支部、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优秀师生座谈交流、结合现代网络平台开展党建工作,论述提高研究生党员思想建设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
研究生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提高学生党建工作质量应着力从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综合推进,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自2013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通过思想理论建设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自觉地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党始终保持先锋队性质,提高党的凝聚力的根本性措施。因此,研究生党员思想建设工作是新时期党建工作亟待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生党员活动教育形式单一,学习热情不高。
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群体存在更注重学术研究、思想更加社会化、思维更加多元化等特点[1],同时自研究生扩招以来,研究生群体总量增加,呈现出结构日益复杂化:生源涉及应届毕业生、成人教育、大专或推免生等;个体诉求差异化:研究生读研的目的各有千秋,除致力于学术研究,提高自身素质、丰富人生经历外,也有部分学生选择攻读研究生的目的较为“现实”,为了获得高学位便于求职就业,利于个人未来发展。由以上多种原因导致研究生传统的集体观念和班级意识相对淡化,研究生的凝聚力逐渐削弱。[2, 3]
随着研究生群体结构的不断变化,为研究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挑战。研究生党员入学前所属党支部的党员日常行为规章制度存在差异,党员考核标准参差不齐,加大了统一管理的难度。由于接受理论培训的机会有限,以致大部分研究生党员存在“高门槛转正,低门槛引领”现象的出现,即入党前积极与党组织交流,按时提交思想汇报,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然而,转正后由于缺乏考核评定、制度规范等因素的限制,研究生党员表现松懈,出现形式主义大行其道的不良现象,导致部分研究生党员学习热情不高,思想散漫,在入党后放松自我提升要求,不能按时参加党支部内部活动,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
研究生党支部教育活动形式单一是导致研究生党员思想建设缓慢的一个重大因素,绝大多数党支部仅仅停留在召开组织生活会、学习文件、发展吸收党员、收取党费等这些基本的管理活动上,并没有结合自身专业、党支部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支部文化,组织独具特色的支部活动,不能达到提高研究生党员的积极性,提升组织的凝聚力的目的。
(二)研究生党员活动缺乏持久性。
很多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存在学生进入高年级后集中发展党员的现象,使本校毕业生在与其他高校学生竞争中脱颖而出,但其在较短的时间内没有充分发挥效能,更起不到模范带头作用。
此外,党建活动缺乏持久性,党员缺乏积极性,是导致研究生党员思想建设缓慢的又一因素。研究生党员面对繁重的科研压力,对相应的支部活动存在组织松懈的现象,忽视了对每个阶段的主题活动深入思考与自我定位。长此以往,党员践行为人民服务,为学生服务宗旨的载体意识减弱,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党员优秀人才的智慧与能力。
担任支部委员的学生党员,他们一面要担负繁重的学习工作任务,一面又要忙于学生党员的监督管理工作,仅仅是支部一些基本的日常性工作已经让他们分身乏术,更不用说花心思与时间去想办法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此外,由于学生干部的流动性大,造成学生党支部书记更换频率高,同样会影响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的连续性。
二、提高研究生党员思想建设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
(一)提高研究生党员实践创新能力,激发组织活力。
提高研究生党员思想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于调动每位党员的积极性,达到每位研究生党员在党组织生活中逐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社会实践工作能力的目标,因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活力,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研究生党支部的任务,首先是充分发挥支部特色,形成支部对接,各支部党员相互沟通、交流、学习、借鉴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实验调研方法、科学前沿知识、专业研究热点,畅谈当代时事话题,培养学生党员浓厚的政治素养、科研素养;其次是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保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提高其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能力;最后要充分发挥党员优势,为学校和社会积极搭建载体,有效的服务同学。以善于开拓,勇于创新,科学发展为第一要义,培养塑造出政治觉悟高、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强的优秀学生党员[4]。
(二)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切实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
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研究生党员的先进性难以发挥,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研究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其思想教育工作应首当其冲。内容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5]。随着社会发展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人们通过传媒获得的知识和信息越来越多,对研究生来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思想工作的培养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应当将事实理论政治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借助易被学生接受的具有时代感的文化思想吸引学生。研究生党支部的教育活动要紧紧围绕学生党员的自身特点,不断创新,激发学生党员的学习兴趣,逐步实现规范化与多样化相结合。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党支部思想素质建设,如:利用本学院的微信公共主页定期发布社会热点与自身看法相结合的实事问题——微信版社会热点问题沙龙,周末假期组织公益服务、社会调查等、院校联合科研小课题等活动,实现“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活动中不断创新,提升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
1.坚持教育的连贯性。
要严格杜绝党员教育“先松后紧”的情况发生,切实加强对学生入党前、中、后的教育,使其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充分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毫不松懈。结合本支部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党员的跟踪考核制度,严格执行,切实保证每个党员的质量。
2.多管齐下,激发组织活力。
(1)营造独具特色的支部文化。
研究生党支部是一个优秀人才的聚集地,是一个独特的组织。针对他的特殊性,只有通过独特的支部文化去渗透、熏陶每一个党员,以一种无形而又强有力的力量对学生党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能够更好的增强支部的活力与凝聚力,为支部更好的 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个健全的支部文化,应该包括独特的支部建设理念、明确的支部目标、鲜活的支部形象、健全的支部组织制度。用理念凝聚党员,目标激励党员、形象塑造党员、制度约束党员,激发支部活力,使学生党员充分热爱这个集体,勇于为这个集体奉献自己的一份力,不断促进支部更好的发展。
(2)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沟通交流。
研究生均实验室为单位进行科研研究,因此要在以实验室为单位合理划分党支部,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设立师生党支部对接体系。无论是研究生师生党员间的交流,还是研究生党员与群众间的交流,均能体现出一个党组织的活力与凝聚力。只有通过交流才能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增强支部的归属感,进而激发支部活力。综合调研走访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与北京农学院各研究生党支部共10余个,总结党建特色活动如下:
①利用新媒体——微话题活动,学生群众与研究生党员在社交软件上进行交流探讨(学术、科研、爱国、爱党、爱国实例)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真正体现研究生党员、党支部的沟通桥梁作用。
②党员-宿舍-活动-学习-运动相衔接,综合发展,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提升综合素质。
③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党支部内部建立科研主题、事实主题等方面的小课题,由研究生党员外出调研完成,利用闲暇时间积极参加志愿活动、爱心帮扶活动、参观调研活动,增强支部建设体系,激发支部活力,提高党员的凝聚力。
④重温红色经典,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学生党员的奉献、服务意识。提倡爱国、爱家、爱人民的优良传统。
⑤结合学科特色、专业优势服务社会,立足京郊,增强学生党员的自豪感(研本互助,结合本专业特色下基层惠农、利农)。
⑥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案例剖析、讨论,党史、社会时事热点问题讨论,价值取向等问题)等。
积极开展具有专业、部门特色的活动,有利于调动研究生党员的积极性,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会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主动地服务于其他同学,充分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服务他人,以活动为契机,以提高学生党员自我的先进性为载体,提高学生党员的自我意识,服务他人意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夯实组织基础建设,确立学生党支部在思政教育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堡垒作用。
作者简介:刘欢(1993—),女,北京人,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果树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