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研究生论文

基于博弈理论的管理类研究生培养激励研究

2016-09-22 16: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基于博弈理论,创新导师与管理类研究生的博弈模型分析了纳什均衡结果,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培养激励机制方案,该方案能够为高校和导师的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同时,模型也为管理类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展示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一、引言

 

  随着国内外管理类研究生教育的普及,其培养激励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相关研究现状主要表现在: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研究生培养激励机制应当包括学生、学者、政府和雇主等利益相关者。德国、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国家的研究生培养激励机制各具特色。德国注重导师个人负责指导研究生的培养,没有学分要求和课程要求,论文的方向决定了课程的方向。美国注重教育管理制度化,培养计划标准化,研究生院负责总体规划,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专业课程和实习课程,授课主要是案例研讨。日本注重研究生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课和研讨课,授课方式主要采用情景模拟。总之,西方国家特别强调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鼓励研究生参与跨学科的创新工作。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研究生培养激励机制是使得研究生培养能够高效运作而采取的工作方式,也是培养单位、两级管理部门、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协调运作的方式。我国研究生培养注重课程学习,强调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主要采取集中培养和分散培养的方式。近年来,我国管理类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学术界对于其培养激励机制的改革效果、问题与对策的研究获得了一些成果,如:授课创新、指导创新和激励创新是管理类研究生培养的主要途径。

 

  综上所述,国内外文献对于管理类研究生的培养激励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目前在管理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也出现了激励目的不明确、系统论证缺乏等问题,且已有文献主要以定性研究、框架研究为主,定量分析、模型分析较少。本文针对管理类研究生培养激励机制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基于博弈理论,建立了导师与管理类研究生的数学模型,有针对性地研究管理类研究生培养的博弈关系,根据博弈分析结果,提出了管理类研究生培养激励机制的方案和措施,为高校及导师培养管理类研究生提供理论参考。

 

  二、基本博弈模型

 

  通常情况下,相较于工科学生,多数管理类研究生具有学习方式开放、思维比较活跃、注重校外兼职、具备创业精神等主要特点。因此,管理类研究生往往存在一部分学生热衷于在学校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偏好于在校外活动的情况。而导师在培养管理类研究生的过程中,由于导师自身在责任心、使命感、道德素养和学术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很多学校往往一部分导师对学生严格监督,而另一部分导师对学生缺乏监督。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运用博弈理论的思想,考虑博弈参与人包括管理类研究生和导师,管理类研究生的纯战略选择是学习或者不学习,导师的纯战略选择是监督或者不监督。本文的前提假设是:1.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导师的绩效一致;2.在导师监督条件下,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提高成绩;3.导师监督学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4.学生在不学习时,成绩下降。据此可以得到导师和管理类研究生相应的博弈支付,如图1所示。

 

  其中,A表示在导师不监督情形下,学生在学习时的成绩,B表示在导师监督情形下,学生在学习时提高的成绩,C表示导师的监督成本,D表示学生在不学习情形下,导致学生下降的成绩,E表示学生在不学习情形下,从校外活动中获得的收益。

 

  三、纳什均衡与激励分析

 

  根据该博弈支付表,依照不同的参数变化条件,可以求出导师与管理类研究生之间相互博弈的纳什均衡,本文将导师履行监督职责和学生认真学习作为师生共同努力的目标,由此分析管理类研究生培养的激励机制问题。

 

  ()当满足D>EB>C条件时,通过划线方法得到博弈纳什均衡为:[监督,学习],如图2所示。这表明如果学生在不学习情形下,导致学生下降的成绩大于从校外活动中获得的收益(如校外兼职、家教、创业等),并且在导师监督情形下,学生在学习时提高的成绩大于导师的监督成本,那么,将达到导师主动监督和学生自觉学习的均衡结果,即[监督,学习]。该结果对于导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好的状态。因此,导师应该对从事校外兼职等方面活动的学生加强管理监督,加大对其平时学业成绩的考核力度,采取鼓励和奖励等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由校外走向校内,逐渐步入正常的学习轨道。学生应该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克服来自外界的影响,不断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导师指导在课程成绩和科研论文等方面取得好成绩,逐渐增强学习信心和对自身学习价值的肯定,回馈导师的监督和培养。通过导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实现导师监督和学生学习的良性互动循环。

 

  ()当满足D>EB>C条件时,通过划线方法得到博弈纳什均衡为:[不监督,学习],如图3所示。这表明如果学生在不学习情形下,导致学生下降的成绩大于从校外活动中获得的收益,并且在导师监督情形下,学生在学习时提高的成绩小于导师的监督成本,那么,将达到导师不监督和学生学习的均衡结果,即[不监督,学习]。该结果对于导师来说,没有做到监督学生的应尽职责,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状态。所以,在此情形下,学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导师自觉加强自身综合素养,尤其是提高导师监督学生的管理效率,可以适当减少导师所带学生人数,降低导师的监督成本。学生应当通过主动加强与导师的沟通交流,以及开展团队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努力达到导师对学生的要求。

 

基于博弈理论的管理类研究生培养激励研究


  ()当满足DC条件时,分为两种情况讨论。

 

  一是当B>E-D时,得到博弈纳什均衡为:[监督,学习][不监督,不学习],如图4所示。这表明如果学生在不学习情形下,导致学生下降的成绩小于从校外活动中获得的收益,并在导师监督情形下,学生在学习时提高的成绩不仅大于导师的监督成本,而且大于学生从校外活动中获得的收益与学生在不学习情形下下降成绩之间的差值,那么,将达到导师主动监督和学生自觉学习、导师不监督和学生不学习两个均衡结果,即[监督,学习][不监督,不学习][监督,学习]对于导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好的状态,[不监督,不学习]对于导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糟糕的状态。因此,一旦出现学生从事校外兼职等方面活动且取得不错的成效时,导师有责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使学生重返正常的学习轨道,通过努力培养和不断激励,促使学生在课程成绩和学术科研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弥补学生的机会成本,同时,也是对导师辛勤付出的肯定和回报,从而实现由[不监督,不学习]的状态向[监督,学习]的状态转化。

 

  第二种情况是当B>E-D时,得到博弈纳什均衡为:[不监督,不学习],如图5所示。这表明如果学生在不学习情形下,导致学生下降的成绩小于从校外活动中获得的收益,并且在导师监督情形下,学生在学习时提高的成绩大于导师的监督成本,但是小于学生从校外活动中获得的收益与学生在不学习情形下下降成绩之间的差值,那么,将达到导师不监督和学生不学习的均衡结果,即[不监督,不学习]。该结果对于导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不理想的状态。所以,在此情形下,导师承担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如果有学生从事校外兼职等方面活动,且取得非常好的业绩,导师首先应当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学术能力,其次应当加强对此类学生的正确引导和严格监督,使得学生能够在学术道路上取得好的成绩,该成绩首先应当超出导师对学生的付出,其次是能够弥补学生的机会成本,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导师主动监督和学生自觉学习的状态。

 

  ()当满足D  第一种情况是当V>E-D时,得到博弈纳什均衡为:[不监督,不学习],如图6所示。这表明如果学生在不学习情形下,导致学生下降的成绩小于从校外活动中获得的收益,并且在导师监督情形下,学生在学习时提高的成绩小于导师的监督成本,但是大于学生从校外活动中获得的收益与学生在不学习情形下下降成绩之间的差值,那么,将达到导师不监督和学生不学习的均衡结果,即[不监督,不学习]。该结果对于导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不好的状态。因此,针对在校外从事兼职活动且取得较好业绩的学生,学校应当在制度层面上对其加强管理,同时,导师也应当采取适当措施,如:将学生兼职活动与导师学术活动寻求对接,带领学生努力取得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该成果首先应当超出导师对学生的付出,否则,即使该成果能够弥补学生的机会成本,也不可能达到导师主动监督和学生自觉学习的状态。

 

  第二种情况是当B>E-D时,得到博弈纳什均衡为:[不监督,不学习],如图7所示。这表明如果学生在不学习情形下,导致学生下降的成绩小于从校外活动中获得的收益,并且在导师监督情形下,学生在学习时提高的成绩不仅小于导师的监督成本,而且小于学生从校外活动中获得的收益与学生在不学习情形下下降成绩之间的差值,那么,将达到导师不监督和学生不学习的均衡结果,即[不监督,不学习]。该结果对于导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不理想的状态。因此,面对学生在校外兼职活动的优异表现,以及导师对学生培养效果不佳的尴尬状态,导师首先自己不能放弃,其次需要进行自我反省,开展管理模式创新,如:校内外联合培养模式,目标管理模式等,努力将学生学习成绩与学生校外兼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综合成绩,该成绩首先应当超出导师对学生的付出,其次是能够弥补学生的机会成本,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导师主动监督和学生自觉学习的状态。

 

  综合图27,可以归纳得到导师与管理类研究生博弈的纳什均衡和均衡条件,如表1所示。

 

  从表l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种类型的管理类研究生,并对其进行培养激励机制分析。

 

  1.机会型管理类研究生(D>E),即偏好校外兼职、创业等方面的学生。此类学生与导师博弈的均衡结果很可能是:[不监督,不学习]。为了能够朝着[监督,学习]的方向转变,学校应当制定严格的导师管理制度,对于负责任的导师给予奖励,对于不负责任的导师给予惩罚,充分调动导师主动监督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为导师与学生加强交流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如提供学术交流工作室、定期开展学术沙龙活动等,目的就是使导师能够将学生引导到学术科研轨道上,潜心钻研,带领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取得较大突破,既实现导师的自身价值(B>C),又促使学生的价值(B>E-D)得以充分体现,为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实现转型创造良好的条件。

 

  2.学习型管理类研究生(B>E),即偏好校内学术、科研等方面的学生。此类学生与导师博弈的均衡结果有可能是:[不监督,学习]。为了能够朝着[监督,学习]的方向转变,学校应当创造导师之间相互竞争的格局,科学制定和严格落实导师考核评价体系,使每位导师都有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从道德修养、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等各个方面自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采取有力措施促使导师与学生形成利益共同体、学术共同体和成长共同体,如:导师待遇与学生成果挂钩、导师科研活动与学生学分挂钩等。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导师的优势特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学生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导师对学生培养所付出的汗水能够得到充分回报,促成使得导师对学生由不满意(BC)的态度转变。

 

  四、结论

 

  本文以导师和管理类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博弈理论,构建了导师与管理类研究生的博弈模型,在不同条件下,分析了导师与管理类研究生的纳什均衡结果,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以下管理类研究生培养激励机制方案。

 

  本文模型为管理类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得到的具体激励机制方案能够为高校的研究生培养工作起到较好的借鉴作用。以此为基础,管理类研究生与就业单位、高校之间的博弈关系与激励机制研究是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作者:邱国斌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