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在这诸多的压力作用下,人们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作为高校莘莘学子中的佼佼者,研究生同样面对着这些社会文化变迁、时代嬗变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以及学业、就业、生活等各方面的种种压力,这些因素无疑会使他们产生激烈的心理冲突,并由此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造成巨大的影响。
1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近年来,很多研究生都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的现象,这都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健康出了问题。比如,有的研究生因遇到挫折就休学、出走;有的研究生出现抑郁、强迫、攻击、敌对、偏执、冷漠或逃避等情绪或行为;抱怨、敏感、多疑、懊丧、焦虑、盲目;做事低效,缺乏兴趣等;悲观、失望、绝望等。
这些现象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为有的问题除了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的甚至导致自杀和杀人等事件的发生。
2013年3月,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林森浩将其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槽。第二天与林森浩同寝室的黄洋起床后接水喝,饮用后便出现干呕现象,因身体不适入院,最终不治身亡。2014年2月18曰林森浩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通过了解,林森浩杀人是因与黄洋琐事引起不和,投毒舍友。林森浩本人也承认,“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不喜言辞,不善言辞。内向的人不一定悲观,但是悲观的人一定内向。内向不一定属于病态,但是悲观绝对是病态心理。我想,我是个有点悲观倾向的人。”来自毕业的压力还有很多,有的学生因无法承受而休学、退学、自杀现象,必须对此高度重视,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充分发挥研究生在党和国家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的应有作用。
总之,绝大部分研究生的身心健康都表现良好,但个别研究生由于面临学业、求职、恋爱、婚姻等方面的压力产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着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以及他们家庭的健全和社会稳定,所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大力开展教育,不仅能够促进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而对对社会稳定也有重要意义。
2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造成研究生群体出现以上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2.1社会各方面的压力
(1)学业压力。这些年高校对研究生学习的管理逐渐加强,从而提高了研究生的学历价值,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但这也给研究生造成了较大的学习压力,特别是很多高校要求研究生必须在在读期间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还对级别做出限制,这给本就面临巨大学习压力的研究生的神经绷的更紧了。这种紧张情绪如果长时一间得不到有效缓解,就容易使研究生出现心理上的问题。
(2)就业压力。过去研究生少的时候是企业抢着要,几乎所有的研究生都能找到工作。但现在的研究生数量激增,他们在找工作时也和专科、本科生那样面临着就业压力。因为高校的研究生在扩招,而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量没有那么大,这种供需矛盾导致了研究生的就业难,现实的压力就容易导致研究生出现焦虑、烦躁等心理问题。
(3)人际关系压力。每个人都需要朋友的关心和理解,研究生也需要被人理解和接纳。但是有的研究生由于各种原因,和周围的人关系紧张,缺乏和老师、同学和朋友的沟通交流,个性孤僻;有的研究生因为感情不顺就排斥异性,自卑、多疑,形成人际交往中的戒备和敌视性;还有的研究生一直都全心投入到学习和科研当中,很少顾及人际交往,造成交往障碍。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人际关系的不如意容易导致研究生出现心理挫折感。
2.2不同生源形成的差别
研究生的生源广泛,有保送来的,有本科考研来的,有在职工作的人通过考试来的,还有自费、委培等方式录取的。不同生源的研究生在学习中会产生不同的挫折感。例如,保研的学生比较自信,对自己的期望也高,而读研后才发现很多人比自己强,就会感到失落;本科学生通过考研学习或者培训考取研究生,在读研后可能知识结构不合理,在学习中感到失落;在职考研的人员则因为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截然不同,难以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委培的研究生则是由于受到“合同”的约束可能使自己产生比其他同学低一头的自卑情绪。
2.3生源广泛导致的年龄差异生源广泛还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年龄差异。除了应届的本科生考研,其他途径考取研究生的人年龄各不相同,不同年龄的人在生活经验和工作阅历上都存在差异,年龄大的人对生活缺乏激情,和年龄小的研究生对事物的认识就不同,他们对事物冷漠,年龄小的研究生却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不同年龄中无法达成共识,对比后双方都会产生挫折感。
2.4男女不同的性别特征
就不同性别来说,男、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很大不同。女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因为她们在情感、工作、婚恋方面的负性得分较高。社会对女性的期望不高,女性研究生本人却不这样认为,她们认为自己也应该获取更多,由此产生的期望冲突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女性在婚恋方面的压力也大于男性,同时,她们对压力比男性更敏感,更容易焦虑、忧郁。男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则主要表现为对敌对、偏执的反应程度较高。
2.5婚姻状况的影响
婚否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也有较大影响。因为研究生的年龄差异较大,已婚者与未婚者对生活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已婚者因为经历的事情更多,在考虑问题时就更加全面,不会轻易冲动;而年龄较小的研究生没有经历过婚姻,涉世较浅,在遇到问题时就容易冲动。此外,已婚者遇到问题还可以和伴侣商量、倾诉,互相帮助,未婚者则不能。
3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措施
研究生要承受着来自学业、就业、婚恋、家庭等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心理失衡现象时有发生,这会危害到研究生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校中普遍建有针对研究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服务机构,因此,借鉴它们成热的经验,对我国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进行干预对于预防和缓解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压力是十分必要的。
3.1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虽然外部因素是引起心理危机的主要因素,但是个体的认知水平、情绪体验、心理承受能力往往也决定着心理健康的水平,心理健康教育其着眼点在于提高个体的心理危机的承受能力与危机的处理能力,因此提高硕士研究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心理承受能力与应对能力是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的根本所在。作为硕士研究生本人要积极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培养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客观准确地把握自我,学习调控自我情绪,观察自己情绪变化,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自我调节和自我保护,及时宣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自我承受压力的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可以培养一批有专业素质的心理咨询师,又可以提高课程培训参与者的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3.2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导师参与是研究生心理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目前导师在研究生心理教育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研究生在学期间,远离父母,联系紧密、接触最频繁的就是他们的导师,导师成了他们最得以亲近、依赖和敬仰的人。因而,导师在研究生的成长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对导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培养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增强对研究生教育中的沟通技巧,及时发现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传授研究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拓宽导师对研究生关心、指导的范围。
3.3加强就业指导,为研究生提供就业信息
当前研究生的就业形式非常严峻,因此要在研究生入学后就要进行就业指导,让研究生们对就业形式有一个全面了解,对自己有一个职业规划。利用校园网广泛提供就业信息,虽然毕业生们会到处搜罗就业信息,但如果学校在校园网上能比较全面的公布就业信息,-是让学生节省很多时间,二是感受到了学校的支持力量。
另外,可以进一步规范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制度,扩大其在研究生学习中的作用。这方面中国地质大学做得很好,只是学生量太大,而整体的经济压力也很大。因此可以多渠道联系国内外知名企业与相关专业研究生签订协议,由企业出资支持研究生完成学业,毕业后研究生到企业任职。
3.1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心理咨询系统
在招生复试阶段,对考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检测,把检验结果作为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新生入学后,用心理健康调査问卷对其进行调査,对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的新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必要的治疗;通过健康档案对研究生心理健康进行跟踪;还可以在校园网对研究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宣传和教育。
3.2研究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方面研究生在学习和实践中要不断加深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不断提升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研究生要加强自我教育,积极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研究生也应该努力提高自我心理承受能力,遇到困难时多多分析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