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社区环境利用

2023-12-08 19:5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截至2020年4月,南通市幼儿园中有省级课程游戏化项目17对,市级课程游戏化项目148对。经过五年多艰苦努力,项目园均建立了广义的教育资源供给体系,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基点,以本地区文化为中心,收集、整理具有当地代表性、典型性的资源,积极聚焦并有效开发利用适合幼儿的课程资源。通过对各类资源的筛选、改造、整合,各园形成了幼儿园、年级、班级三级资源库,并适时补充与丰富,初步建立了适宜的课程资源供给体系。


  源于社区环境的资源没有明晰的划分,一般情况下涵盖了以下几类:人力资源(各类有专业知识背景及特长的人)、物力资源(社区中的各类可用物品)、自然环境资源(山河湖海、公园绿地、农村田野、动物饲养场、工厂、商店、医院、道路与建筑等)与文化教育资源(历史古迹、图书馆、博物馆、天文馆、电影院等)。各园努力让幼儿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积累真实的生活经验,积极建设并充分利用社区环境中的教育元素,精心为幼儿搭建“思考的脚手架”,在环境中还原与展示孩子的学习过程,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创生了众多精彩的实践案例,在探索中实现了师幼共生、共长。


  掌印巷里的南通娃徐姝姝


  提起掌印巷,南通人都会津津乐道,它藏匿于老城区最繁华的中心商圈里,是一条静谧安详的街边小巷。掌印巷的一头便是我们的机关一幼,一所拥有七十年历史的老园。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引领下,我园以古巷为载体,围绕巷子里的道路、巷子里的人们、巷子里的建筑、巷子里的生活等多方面内容,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幼儿以古老街巷为学习场,运用多样的方式进行深度学习,体验人文精神,一起经历了一场美妙又丰厚的探索旅程。


  一、情境中探究——巷子里的道路


  巷子里的路由石板铺成,是孩子们跳格子的好去处。十字路口、丁字路口、“L”形路口,路口交错又路路相通,如迷宫一般。孩子们在巷子里标注路口、绘制地图、运用多种方式测量巷子。在巷子“腾迁办”测绘工作人员的支持下,孩子们从一块砖到一条路,以科学的视角开展对巷子里道路的探究活动。


  二、欣赏中创作——巷子里的建筑


  行走在巷子里,孩子们用小手触摸着建筑的温度,小脑袋瓜凑到一起,兴奋地研究起巷子里的辅首门环、檐头瓦当、门当户对、天井小窗、福字门贴等。这些建筑元素集绘画、浮雕、书法、工艺美术以及匠心于一体,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它们紧紧吸引住孩子们的眼球,激发了孩子们深入探究的热情。


  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用积木造房子,设计徽派纸房子,绘画水墨房子,用黏土设计各种瓦当图案和门环样式。巷子里的南通娃们用作品表达对古巷建筑的感受。


  三、游戏中感受——巷子里的生活


  伴随着古巷生活的烟火气息,一些富有艺术韵味的活动内容,如“蓝印花布”“石磨磨坊”“古井打水”“花轿迎亲”“拓印文字”等各种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南通老传统被巧妙挖掘,并以游戏化的形式浸润在孩子们的点滴生活中。


  生态海棠园——童年的七彩嬉乐园际严燕


  南通市通州区金桥幼儿园位于国家级南通高新区,秉承着“让孩子成为孩子”的教育理念,幼儿园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努力为幼儿构建绿色、生态的游戏、生活环境,让幼儿在自然美的环境中嬉戏、玩乐,从小建立起与自然的诗意联系。


  幼儿园门前有一个美丽的海棠园,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教师们将其打造成为一个拥有草地、丛林、土坡、玩沙池、戏水池、超级战壕、生态种植园等的复合型活动基地——七彩嬉乐园。


  1.“超级战壕”展风采


  海棠园里有一条蜿蜒的排水沟,晴天的时候孩子们常常在其中嬉戏。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我们和通州区园林规划处沟通,在原有的基础上,将排水沟加宽挖深,加建了两层“碉堡”和小木屋,同时增添了油桶、沙袋、木桩、迷彩网……这里成了孩子们最爱的“超级战壕”。


  2.山坡草地显生机


  茵茵草地、密密丛林,还有那起伏的小山坡,是天然的运动场地!孩子们带上自己喜欢的运动器械,玩着、乐着……


  3.丛林探险哭重围


  海棠园里的水杉树林,是孩子们喜欢追逐打闹的地方。我们利用树林里的小路及路边的鸢尾花、绣球花等,引导孩子们设计关卡,绘制游戏规则,带上心爱的玩具,玩起了过沼泽、破城门、寻宝藏游戏。孩子们勇闯关卡,钻着、爬着、跳着……个个神勇智慧。


  4.沙水池里探奥秘


  原先海棠园内的沙水池里仅有黄沙,不能满足孩子们游戏的需要。我们从园内接入流水,添置各种玩沙玩水材料,给玩具筐安装轮子,将陡坡铺上木板变成斜坡,方便幼儿运输工具,让沙水池与幼儿园资源巧妙融合。


  没有“围墙”的幼儿园,让课程自然生长许卫华


  开放、多元的农村资源与孩子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我园挖掘农村本土资源,关注动植物的生长、农事风俗、节日节气、生态环境等,创设条件支持幼儿的探究学习活动,让课程如野花般自然生长,芬芳馥郁。


  一、生态环境中探究自然万物


  幼儿园外就是大片的农田,孩子们春赏菜花,细心比较油菜花、萝卜花、蚕豆花和豌豆花;夏探秧苗,了解抛秧、插秧、旱秧不一样的种植方法;秋看收稻,知晓收割机的发展变迁;冬寻霜露雪,感知气温的变化;拜访附近的农家,认识多种农具,了解家禽饲养;绘制周邊资源地图,葡萄园、盆景园、荷花池等现代农村生态园成为幼儿园的探秘基地。每月的基地活动是孩子们的“畅游日”,他们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中远足、写生、摘果……


  二、觅拾农趣中邂逅本真游戏


  孩子们在田埂上奔跑、放风筝、跳沟渠,辨别不同的昆虫、花草、农作物。挖竹笋、摘枇杷,农家小灶开锅啦;采摘的树枝、树叶、芦苇、狗尾巴草、野花等成了“乡野插花师”的创作材料;收集玉米皮、麦秆、竹篾,在编织坊里巧手制作。春天,花田里写生、摄影、走“秀”,举办最美菜花作品展;秋天,开一场亲子农具运动会,办一场美味农食自助餐……孩子们邂逅游戏,乐在其中。


  农村的人,农村的景,农村的物,是农村幼儿园取之不尽的资源。回归自然和本源,孩子们全身心浸入这片天地中,畅玩、耕耘、探索、发现,晕染生命幸福的底色。还孩子原色童年,孩子们尽享生命成长之乐。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