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大班环境中的常规教育

2016-08-04 09:5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常规教育有正式的、集体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也包括教学活动以外的,体现班级环境中的常规教育。班级环境中包含的语言、行为、标识常规,对幼儿的常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因素渗透在幼儿的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本文旨在阐述A幼儿园大班班级环境中的常规教育的几种形式,并针对环境常规教育提出建议。

 

  一、常规的含义

 

  对于常规的定义很多学者在其研究中都有论述,童时在文中就写得到:可以将幼儿园的常规理解为幼儿园保教过程中沿袭下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标准、法则或习惯。而所谓幼儿园常规教育则是指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幼儿发展的特点、需要,以这些标准、法则或习惯为教育内容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过程。

 

  郑三元在其书《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中提到:顾名思义,常规就是需要经常遵守的规则与规定……有研究者认为,常规就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而有的则将常规视为规定,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1)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其顺序的规定;(2)遵守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具体制度的规定;(3)遵守幼儿的一般行为规范的规定。

 

  二、班级环境中的常规教育

 

  ()环境中行为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园中教师对幼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幼儿模仿,在某种程度上幼儿就是教师的另一个影子。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应该严格的遵守幼儿班级制定的常规,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此外有些常规是通过教师的行为为标志的。

 

  ()环境中的语言

 

  除了集体的教学活动,在一日生活中教师在班级中有很多常规教育的语言。对于教师来说通过语言呈现规则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方式, 提出要求,重复提醒幼儿遵守,严格处理违规,这样的流程已经成为教师在幼儿园活动规则习得过程中惯用的模式,每个流程中都用语言的重要作用,语言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笔者把教师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使用的语言分为了积极、消极、中性三种。

 

  1、积极的语言——夸奖

 

  夸奖激励的语言通常是因为幼儿遵守了常规,教师夸奖的语言对于夸奖的对象来说是一种奖励和荣耀,对于其他的小朋友来说也是一种观察模仿、激励和动力。如:今天跳绳跳的不错的是天天,我看见天天在很努力的跳,虽然他昨天还是一个一个的跳,但是今天他一直都在练习,很棒的,都能两个两个的跳。我相信再联系几天你肯定能够连起来跳!”在班级里的其他幼儿听到老师这番夸奖的话都很羡慕天天,也都提起精神准备下次努力练习。

 

  2、消极的语言——批评

 

  批评性的语言通常是在幼儿在违规行为出现之后,通常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会及时指出幼儿的违规行为,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制止幼儿的行为,到活动结束之后教师总结时对幼儿的某些行为提出批评。如好活动结束了,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好,但是还有几个小朋友上课不遵守纪律,和别人说笑,你们自己说话会打扰到其他小朋友听课的,你们好好反省一下,我希望下次上课时,你们能管住自己的嘴巴。

 

  3、中性的语言——提醒

 

  提醒的语言一般是在行为没有发生时教师说的。教师为了防止幼儿违反常规,加以提醒和重复。幼儿的自控能力在大班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学前期的幼儿的自控能力已经发展为遵守规则和延迟满足,所以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教师提醒的语言对幼儿遵守常规是很有帮助的。如请在老师没有把饭乘到你的碗里时,不要动桌上的勺子和碗。当然除了教师的语言对幼儿常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同伴的语言同样对幼儿的常规遵守有着一定的作用。

 

幼儿园大班环境中的常规教育


  ()环境中的标识

 

  标识可以分为有声的无声的无声和有声的标识都包含在班级环境中,这些标识有幼儿的行为有指导、约束的作用。

 

  1、看的见的无声标识

 

  看得见的无声标识就是指那些看的见的标语、提示的图片、环境布置等。在幼儿园中,当你走进班级看见班级的环境布置时,就会发现很多的无声的语言来限制幼儿的行为。

 

  案例:A大班一进门就能看见值日表,上面需要当天的值日生把日期写在纸片上然后用固体胶贴在日历上。班级共有六个区角,分别是:美工区、建构区、图书区、棋类区、益智区、建构区,每个区都是被置物柜隔开的,每个区都有限制人数的标识。

 

  2、听得见的无形标识

 

  当一个活动结束或者是另一个活动开始时都会有听得见的无形标识来提醒小朋友接下来该做什么了,那就是音乐,幼儿常常能根据音乐的名称、节奏的快慢等为依据做出相应的行为。

 

  案例:在幼儿园每天840左右音乐会想起,提醒小朋友们和教师收拾玩具或跳绳,然后找到自己班级所在的位置,排列队形准备做操;早操结束之后又伴着结束的音乐小朋友们开开心心的唱着歌上楼梯;1030-1100之间是幼儿的区角活动的时间在1100之前的五分钟左右教师就会放音乐,小朋友们知道是收拾玩具的时间。

 

  三、对大班班级环境常规教育的建议

 

  ()常规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

 

  1、幼儿园规则的建立价值取向应该是幼儿的发展。

 

  而不是强调规则,方便教师的班级管理。幼儿园常规教育多以行为主导,向上述的教师的语言及行为等都有行为主义的影子,这表明教师在面对常规时,更多的是以班级管理的角度而不是教育导向来思考,教师更关注的是班级管理的眼前的目标,而不是促进幼儿自我管理、道德自律的长远目标,致使教师关注的是幼儿在班级遵守规则的行为,而不是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

 

  2、常规的建立要依据幼儿年龄特点来制定。

 

  常规的教育不能过于苛刻、抽象、文字化,导致束缚幼儿的发展,剥夺幼儿的自由。要形象化、人性化,幼儿易于接受。在幼儿园里。有很多常规是不合理的、不能满足幼儿对常规的需求、高要求,所以会导致幼儿的违规行为。如某幼儿园小班常规坐在位子上不能动,不能离开座位到静静的等待午饭另外班级里的标识应该形象具体,不能用生硬的文字来作标识,应带图文并茂,这样便于幼儿理解和遵守。

 

  ()常规教育重在内化——建立规则意识

 

  环境中的常规教育,利用环境和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对幼儿的常规进行塑造,更加有利于幼儿对规则的内化,建立规则意识,达到从他律到自律的目的。

 

  我们不能把规则当成一种强加在儿童身上的外部要求,总是刻意地去提醒、督促儿童遵守,而需要把规则本身看成是儿童主体意识的觉醒,把规则意识看成是儿童主体品质之一。那就是将规则还原成儿童主体的兴趣和需要, 激发儿童对规则的内在动机,使他们感受到对规则的内在需要并体验到需要满足的快乐。我们不能将规则视为钉入儿童身上的一颗钉子,而需要将它看成是播种在儿童心里的一颗种子。

 

  ()班级环境需要教师引导、合作幼儿共同创设

 

  班级中的环境不仅仅教师创设的更多是由幼儿参与创设的。教师在环境的创设中需携手并引导幼儿共同创设,这样创设出的环境才能真正适合幼儿。在郑三元《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一书中提到作者等人对北京地区六所不同类型幼儿园的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班级常规基本上是成人制定的。其中,由园领导制定的占35%,由同年级的教师一起制定的占10%,由本班教师制定的占52.5%,三者共计达97.5%,而由教师和幼儿一起制定的只占2.5%,这说明幼儿很少参与常规的制定。

 

  ()这样建立的常规也只是教师或其他人的常规而不是幼儿自己的常规。

 

  这些处于主导地位的单一方式以压制、约束为目的,往往带有负向的情感色彩,无疑给孩子罩上了一张无形的网。6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共同主动创设班级常规,尤其是在班级中的一些规则,让幼儿去发现真正方便自己方便他人的方式、规则,涂尔干在书中也提到儿童必须自己感觉到,在某一规范中,究竟什么是他应该自觉遵守的东西。”7让儿童做自己的主人。这样儿童才会主动的去遵守自己制定的常规。如:儿童和教师一起商讨该制定规则,由儿童动手来做自己的标识,由儿童和教师共同制定惩罚规则等。

 

  作者:李瑞敏 韩微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1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