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孔子曾将学习的境界分为三层,“知、好、乐”,以“乐”为学习的最高境界,即以学习为乐趣。所以,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到近代,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而现代英国心理学家格伦·威尔森则借助科学研究得出结论,学生获得好成绩的多种因素中,兴趣占25%,而在学生失败的诸多因素中,缺乏兴趣占35%。事实上,现代教育实践也已经充分说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是减轻学生负担、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以新颖、多样的方式导入新课
俗语有“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之说,搁在文章中就叫做“凤头”,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叫做导入。教师采取的导入方式新颖、精彩,就能够从课堂的开始即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就投其所好,结合教学内容,尽量每次一个样,采取比较新颖的导入方式开始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段幽默的小对话、一个好玩的小笑话、一个互动的小游戏、一段悬疑的小故事、一个精彩的小课本剧、一个绞尽脑汁的小谜语、一段好看的小视频、一段流行的小动画、一首好听的小歌曲等等,都可以拿来作为导入新课的方式。
例如学习《惊弓之鸟》一课前,我和学生有一段对话,我说:“昨天晚上,我看了一会儿电视剧,武侠片。里面有一个武林高手,掌力无比,能隔山打死牛。”有学生听到我说到这些,非常感兴趣,纷纷对武林高手的武功表示极其敬佩,还不断地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接着说:“其实,咱们课本里也有一位这样的武林高手,能够不用箭就射下高空的飞鸟呢!”这样的悬疑式对话,马上就吊起了学生的胃口,急切地想知道是谁;提前已经预习过课文的学生,则马上就去翻阅课本,告诉其他同学显示自己是“先知先觉”;一下子就提升了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
二、巧妙设疑,激趣引思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名言:“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多次被后人引用来说明在求取学问中“疑”的重要性,只因为“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明,陈献章语)。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多尚不会合理质疑,这时就需要教师以合理的设疑与问题设计,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学习深处、深入理解教学(课文)内容。这种借助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唤起学生心灵共鸣的做法,会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学习《画风》一课时,借助课文题目下“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风,是怎么画出来的呢?”,我先帮助学生们感受到风的存在:“对于风,我们可以用语言来描述,用耳朵来倾听,用身体来感触。”转而提出问题:“可是,风,可以用画笔画出来吗?”这样的设疑,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学习的最后,我借用课本末尾“学习伙伴”的话,“我还有别的办法画风呢”,再次引发学生们的思考,“你真的有别的办法画风吗?试着用自己的方法和语言,描述一下吧”。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的实验,对孩子们的语文学习和聪明才智的激发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三、给学生畅谈感想与表达的机会
无论是对哪方面知识的学习,学习者都会有自己的感触、想法等。但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来说,限于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即使在成人看来很肤浅的东西,也往往不能很好地进行表达。如果教师没有听取地耐心与引导,这种表达就表现得更为艰难,受到压抑。所以,在语文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会努力创造机会、提供时间,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与平台,哪怕仅仅是一种聊天式的交流与沟通。这样,会使学生认为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老师的尊重、肯定与鼓励,会更加喜爱语文课程的学习,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这种表达的欲望会更加强烈。
四、大胆鼓励,多次表扬
对小学生来说,其心理特点决定了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和鼓励,这也是对学生肯定的最好方式。教师经常这样做,会使学生积累成功的感受和继续学习的信心,进而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认真听课、认真思考、积极活动、主动发言、作业良好、遵守纪律、积极劳动、帮助同学等,只要学生有其中的任何一点,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成绩差、表现差的学生,只要有做得好的闪光点,就要给予表扬;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有了更大的进步,就要给予更多的表扬。
例如,班上有一名学生,我并没有指派他管理班级的劳动用具,但他每次看到这些用具摆放混乱时,就主动进行整理排放,我发现后及时给予了班级表扬;班上的几名同学主动承担了设计黑板报的工作,板报完成,我及时对这几名同学的主动精神和合作精神进行了肯定;有学生作文写得出色,我征得学生同意拿来张贴在展示栏,也是一种肯定和鼓励;等等。这些肯定对班级的学习和日常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是一种间接或直接地促进。
总之,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和效果,而这种培养,更多的在于教师的激发与引导。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多动脑多思考,积极探索新方式,来唤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以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