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来体现。”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九年的数学教学中,就课堂教学的方法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中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氛围,使学生在积极愉快地过程中,充分发挥独立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欲望。为使课堂教学开始学生的学习动机能达到最佳状态,我以讲故事、猜谜语,做实验等方式来激趣教学,使之产生矛盾发现问题,并及时抓住学生渴求知识、渴求解除问题的时机,从而使学生在心理上由最初的“有趣”到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发展到有了求知的欲望、学习的需求,从“要我学”迅速跃到“我要学”的愉悦中。
例如,在教小学数学《质数与合数》时 ,上课开始,我给学生讲“西游记”的故事,边讲边用投影打出师徒四人取经的精彩画面。这样,一边听着故事,一边看着画面,一边感受着孙悟空顺利通过数字王国的机智与勇敢,学生兴趣盎然。我趁机发问:“有两个约数或两个以上约数的在数学上叫什么呢?”童话故事配以激趣疑问,吸引了学生产生了疑问。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活动、操作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对学具的操作,使得多种感官直觉参与学习活动,在大脑皮层形成的表象。抽象的思维活动在操作中得到具体体现。教学中,教师要尽力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参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讨论、思维亲自经历探究的过程,用动促思,用思促言,从而达到学以致用,自主学习的境界。例如,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把学生分成了三组,第一组用水做等底等高的实验,第二租用沙子做等底不等高的实验,第三组用土做等高不等底的实验。通过操作抽象的思维得到具体体现。
三、合作交流,体验乐趣
交流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为此,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创设各种有利氛围,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都能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并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人合作,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交流合作,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完善、相互学习。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主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彼此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而体验合作探究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首先出示一个圆桌问:这是一个圆桌,你会计算它的面积吗?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不会。那么猜测一下它可能与圆的什么有关?有的说是直径,有的说是半径,说法不一。学生们此时兴趣盎然,我此时趁热打铁 “想不想自己动手拼一拼,验证一下到底与谁有关?”小组合作完成。充分放手让学生操作,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领悟,平面图形的特点,让学生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有二人合作,也有三人或四人合作;大家忙而不乱。几分钟后,大家进行汇总、反馈和交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全班的每一个学生都融于自己的小组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在探索中享受学习之悦、攀登之趣、体验之乐、创造之美。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