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几点技巧研讨

2015-07-29 09: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语文具有重要的工具性,同时具有深刻的人文性,是人类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元素。教师要上好语文课,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又要提质减负,用有限的合理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成效。为此,我们必须在继承优良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要创新, 锐意进取,大胆探索,优化教学方法,措施。那么, 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的初步探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课前预习,促进良好习惯的形式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班级学生能力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度的合理的目标要求,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让他们独立去预习,还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先根据实际提出直观的范例和利用固定的模式。通过一定的时间和量的训练后,就会让学生把教师教给的预习学习方法转化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阅读能力还叫差,更不可能独立完成预习,教师可以采用课前几分钟到十分钟的时间来指导,一起预习,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他们逐步形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利用好字词典和其他工具书这种无声的老师,让学生对生字、难词,疑句进行理解,掌握其意思、用法,逐步让学生独立去使用完成。其间,教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使用方法。
  经过指导训练,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后,在课堂中教师就轻松多了,又能节约时间,多余的时间教师可以用来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进一步点拨文本中的重点,难点。这样有效的方法,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深研教材,大胆探索,用活教材
  认真钻研教材,是教师上好课的必备条件。也是备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首先应对教材轮廓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最好上升到编者的角度去理解。其次用“心”去读好每篇课文,从中品出味道,感悟出道理,用这种思想去揣摩学生读后的感悟。从而能在教学中寻找到与学生之间的共鸣。最后,要注意教材知识的前后联系,进而对比,寻找知识的关联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教材。现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已经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变得单调寡然无味。要把学生从这种境地拉进教材,进入新的模式,创设情境是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一天生活经历的情境,指导学生识字,理解文本。可以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丰富有趣,更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
  一本教材编者按照他们的意图用固定模式编排而成,但并不是不可以改变教材内容的顺序,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不改变教材教材蓝本,重组教材内容,让教材“宽”“活”起来。首先课本中那些学生一看就懂的内容,教师没有必要费心去理解专讲,可以对这部分大胆删减,只保留其内容核心基点(感情点)进行训练。同时,针对这个核心选择一些有关联,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再有机地整合成一个教学点,这样就拓宽了学习的领域。使死的教材变“活”变“宽”,更重要的是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有效引导,创造生动活泼的有效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情趣渲染是讲授的素养之一,它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教材里,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名作饱含着作者真挚、丰蕴的思想感情。因此,语文教师就要利用好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生动传达作者的感情,让学生“披文以入情”,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通读,读懂,要读出感情,读出感受,读出韵味。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这是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现代语文教育的有效教学法。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自身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合作中求获,探究中求发展,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这种实效性的实现:首先是合作的形式要合理,得当,要符合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再就是严密组织实施,这是取得成效的关键,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抓住主线,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最后,教师还要适时进行适当的评价与讨论,使学生的合作探究能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使学生的自主体验过程,深入而有序。
  四、善于反思,注重总结,不断提高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老师,即使是专家、名师,一节课上完,总都又一些让自己满意或遗憾的地方。这就需要及时反思。认真总结,促使自己的经验更加丰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中进行反思,找到自己的成功与不足,教给学生反思方法,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这样经常长期引导训练,学生会学会自觉反思的良好习惯。学习就会轻松自如,如鱼得水。教师经常反思,认真总结,课堂教学就会得心应手,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经常如此,你也将成为一代名师。
  当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生成有效课堂的方法,手段,途径不至这一种,还有很多。这只是笔者个人经验和观点。要切实实现最有效的语文课堂,还需要所有同仁不断去探索研究。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