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以小班化教学促进师生发展的效果

2015-07-28 18: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应把“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思想,融于每一节课之中,融于每一次和学生的交互活动之中。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将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途径总结为四个方面: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小班化教育”的班级环境布置体现教室的舒适、现代、多功能作用,教师办公区域、学生学习区域、活动区域的“三分式”教室格局,特别是教室内色调、美化的程度都力求符合儿童心理需求,力求像家庭一样温馨,这样,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由于“小班化教育”的班级学生人数在25至30人,人员少,空间相对增大,师生在共享的教室里交谈、相处、沟通的机会增多,师生感情日益加深,消除了学生的畏惧感、陌生感和距离感。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学生有安全的心理和舒畅的心情,静下心来读书学习。
  课堂要提倡创建民主的教学氛围,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以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方式,通过不同见解的讨论、争鸣,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从而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主体意识。教师应放下架子,让每个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鼓励他们大胆地向同学或教师提问,或争辩,可以自己创造、实验、探究、论证等。教师应鼓励并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体验主动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二、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确,学生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将关系到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也会影响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我想,一切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配以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自主尝试,激发学生个体发展欲望。
  自主尝试的第一步是学生自学教科书,课前自学是学生自主尝试探究的开始,课中教师还要为学生自学提供不少于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内化、读中聚为能力。学生的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近似数与有效数字”是一节纯概念课,常常是注入式教授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尝试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让学生自学课本,教师没给任何提纲,只是提议在本上记下自己疑惑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教科书、自主提出问题的能力。课上向学生了解他们认为最难理解的是哪一部分,约有85%的学生对“有效数字”不理解,还有10%的学生对这一概念似懂非懂,只有5%的学生能理解。随学生而定的难点才是最切合实际的难点,这样,再去探究自己未知的内容将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学生提出下列问题:“近似数的开头和末尾的‘0’都不是有效数字吗?”“近似数中所有的‘0’都不是有效数字吗?”“近似数0.3005中的有效数字应写几个0?”“保留两个有效数字与保留两位小数有区别吗?”等等。可见,学生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质量,我采用延迟判断的策略,为学生提供充分尝试的机会。
  教学实践表明:将抽象化、形象化的数学知识转换成好的数学问题并置于生动、丰富的情境之中,可以沟通现实数学和数学学习、具体问题和抽象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亲身感受数学的真实、奇妙和用途,激发学习数学、主动探究未知领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主动探究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发展数学素养。
  2.动手操作,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去解题。当遇到一个数学问题时,一般而言,教师不要开始就去指导学生。如,当学生遇到稍复杂的应用题时,有的教师就先读题,然后和学生一问一答地展开分析,当学生非常明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后,让学生开始做题。其实,学生做题是从读题开始的,除了低年级学生由于不认识字,教师需作必要的解释外,高年级学生都应该自己独立地从读题开始解决数学问题。
  如“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着眼,鼓励诱导学生在课本传授的方法外,自己想办法推导出面积公式。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小组讨论、同桌协作、互相启发、动手操作,用一个梯形想出各种推导方法。又如,学习了三角形“高”的概念,让学生动手测量一块三角形地的高;学习了圆的特征后,让学生测量硬币的直径或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等。这些例子都是在动手操作中实现了学生的思维拓展、语言表达、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共同发展。
  三、注重双主体多边互动交流
  教师只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师生、生生双主体的多边互动,变革原有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倡导和推行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才成为可能。新课程改革从课程设置、内容、方法、过程、评价、手段上,更注重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更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突出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主动参与合作。教学中要注意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形成集体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并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和创新的过程。为了能真正达到合作的效果,我们可以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在交流中,教师是其中的一员,和学生的思维交流互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四、在不断尝试中反思
  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内部的发展过程,要教会学生学习,就要重视反思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挖掘学生认知过程的元认知。
  教师在教学活动后应对尝试采用的不同教学方法、尝试采用的不同教学手段、尝试采用的不同评价方式等进行反思。汲取经验和不足,准备下一次的尝试。教师的不断尝试,将为学生带来充满新奇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的眼睛永远充满好奇,只有感到好奇,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只有教师的不断尝试才能将学生带入一个更新的学习天地,带来创新的动力,使学生的尝试精神得到质的飞跃。教与学的过程 中,教师的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是富有时代魅力精神境界的行为表现,学生在尝试中克服困难,积极进取,提升自我,发展自我。只有这样,师生才能成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人。我们只有在尝试中否定自己,才会在实践中超越自己,才会实现教师与学生一道成长,这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专家评介:
  陈虹老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构建了自己独有的“问题—尝试—探究—问题”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语言精炼、教法灵活、幽默风趣、联系生活”的教学风格,“短时高效,轻负高质”的教学特色,她的课堂可以全天候开放。她曾多次做国家级教学观摩课,参加各级教学交流研讨活动,赢得专家、同行的一致赞誉,数篇学科文章在国家级、市级、区级刊物上发表。她科研能力较强,主持并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其中有以A等级结题的国家级课题,多篇论文获奖并发表,成果的推广起到了影响和助推教师学习借鉴,提高教学水平的作用。
  她注重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总结出“密切交往—情感沟通—情感交融—德育效应”的独特教育规律。她坚持实施“用优点矫正缺点”的激励教育方法促进学生进步,是一位师德高尚、功底深厚、师生喜爱的教师。
  她有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有强烈的发展愿望,有不倦的工作精神,她以自身的德教双馨在创办优质教育中发挥旗帜和引领的积极作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