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几个

2015-07-28 18: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长期以来,传统的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倾向,这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程观。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的考试、课堂、评价等方面追求整齐划一,这违背了学生发展的规律。每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是有差异的,新课程在阅读目标上强化感受性、体验性,就是为了纠正长期存在的理性化阅读分析的偏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着力点,现行的课堂教学现状强烈地呼唤高效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践中,我尝试运用了以下四个操作策略。
  一、转变角色,理解学生的阅读体验
  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应换位思考,用学生的心理与眼光来看学生,时时想着“假如我是学生,我会怎样说,怎样做,怎样想”,不要单纯地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进行教学。只有真正做到一切从学生出发,教师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体验,体谅学生的言行,与学生融为一体。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在引领学生读文的基础上,说说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结果学生得出的结论很多:足智多谋的人,聪明、待人诚恳的人,勇敢的人,等等,这与备课中预想的“神机妙算的人”很不相同。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十分有价值的生成信息,立即调整了教学思路,要求学生再读课文,以课文内容为依据说得具体些。有的学生说诸葛亮不是去造箭,而是想妙计向曹操借箭,可以说是聪明的人;有的说诸葛亮正因为勇敢,才会带几十个士兵到曹营叫阵;还有的说,诸葛亮是个有学识的人,能算出风向。如此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课文,才使得诸葛亮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更为丰满,更为鲜活。因此,教师转变了角色,适时捕捉住这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可以使学生有更加精彩的发现,课堂便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力。
  二、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文本阅读无“唯一答案”,人人有个性化见解,人人读“自己的”文本,正是个性化阅读教学所追求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允许学生的阅读体验有“不唯书”的现象。如:在学习了《鹬蚌相争》一课后,学生质疑这篇课文写的有问题,她提出:“鹬和蚌既然谁也不相让,都不张嘴,那么它们之间的语言又怎么能表达出来呢?”我没有以教科书来压学生,而是因势利导:“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在什么情况下进行这样的描写?你说给大家听听。”这时,学生开始了思维的碰撞,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她说:“作者可能是出于想象,通过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才这样写的吧。”“你分析得很有道理!”学生在教师的尊重下说出了自己的阅读感受,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允许学生的阅读体验有“不唯师”的现象,教师不要刻意地追求“标准答案”,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是创造意义。
  三、转变行为,鼓励学生的阅读体验
  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出自己个性的反应。鼓励学生对所学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进行积累。学生可以把自己在阅读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请同学、老师来帮忙,共同进行体验。如:学习《地球清洁工》一课,有的学生对“微生物”一词体验不够,教师便请全班同学共同探讨。有的说“微生物”就是微小的动物;还有的说“微生物”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还有的学生举例子,说家用的切菜板上面就附着有“微生物”。在生生互动的基础上,学生对“微生物”一词的理解加深了,为这个词语赋予了生命。
  四、转变形式,展现学生的阅读体验
  文科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转化智慧,最终形成自己的、丰富的精神世界。所以语文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教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因此,在学生的个性体验、感受阅读的基础上,适时地针对教学中的某个环节或某个过程进行新的形式的探究。可以把学生的阅读体验展现出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比如,在口语交际课上,我把“说一说、练一练”的形式改为“辩论会”,针对“选队委时自己选自己好不好”“过生日请同学好不好”这两个主题展开辩论。学生课下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加以辅证,辩论开始后,双方辩手时而为一个话题滔滔不绝地争论,时而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独特感受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其实正反双方哪方取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形式带来的效益是显著的:既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又增长了知识;既能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有积极探索的冲动和学习的渴望,又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议题有了正确的认识。这一阅读体验的展现更说明了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实践证明,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创设的情境中以高昂的情绪产生想象和感悟,受到熏陶和鼓励,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获得思想启迪,个性得以发展,人文素养也会因此得到提高。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