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不应忽视错别字的教学教育方式

2015-07-28 18: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键词:小学语文;错别字;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20-0036-02
  错别字分错字和别(白)字两种。错字,是指写得不正确、多点少撇等的字;别字,是指在词语中因同音或形近用错或读错的字。
  错字与别字表现不同,产生的原因也不同。写错字的原因,主要是字形的记忆出了问题。不是“丢胳膊落腿”,就是“添枝加叶”。根源在于没有记住字形,或字形记忆模糊。
  写别字的原因,主要是字形与字义、字音的联系出了问题。不是“张冠李戴”,就是“指鹿为马”,错误地写了音同义不同的字,或者误读成音近字。根源在于字形与字义、字音的联系没有牢固、准确地建立起来。
  小学生,也包括成年人的错别字多,是个不争的事实。教学中批阅学生习作,发现一类文错别字很少,二类文错别字稍多了些,而三四类文,错别字很多。错别字的多少,同学生语文综合水平是一致的。
  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这就如同给病人治病需要体检和把脉一样,只有找到错别字的成因,才能开出根治的药方。
  一、正确对待错别字
  面对错别字多的现实,特别是对待第一学段学生出现的错别字,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初学写字的小学生出现错别字,就像他们刚开始学习走路总要跌跟头一样,不值得大惊小怪。如果,错别字过多,超出了人们的预期,那就要像把不断跌跤的孩子送去医院请医生看一看,找一找原因,以便对症治疗。
  七八岁的孩子正是阅读能力和综合知识学习能力的开始形成期。通过两三年的语文学习,他们学会了最基本的汉字,也读了一些文字作品,口语交际中的语汇相对多了些,当急于书面语表达,才发现会写字的储备不能满足写话、记日记的需要,遭遇了识字量不足的无奈,不知不觉中就写了错字、别字。
  这种情况下出现的错别字,就像一个进行科学实验的专家,遭遇了实验的失败一样,是前进中遇到的挫折或错误。这时的学生最需要的是鼓励与帮助。教师用千百年传下来的方法,给错别字打上一个大大的红色叉子,做出否定的表态,还不如用红笔端端正正地写上正确的字,或者当面告诉、示范,更符合教育的本义。
  二、提前识字写字
  受“阅读中心”理念的驱使,为了及早阅读,多数教材把拼音的学习放在了识字的前面,或夹在中间,用大约半个学期的时间学习拼音。这样做,不仅挤掉了大量时间,做不到集中时间和精力搞识字教学,还使儿童入学后渴望快速识字,独立阅读的想法,受到迎头一棒的打击。
  在“拼音识字·提前读写”类的教材里,课文中的文字,都用拼音标注。当儿童读书时,不是字形的复现,而是字形与拼音同时复现。儿童为了阅读,自然不会仔细观察字形,而是看拼音,读字音。字音的再认,解决了阅读的通顺问题,却冷漠了字形的复现,对字形的记忆形成一定的干扰。
  这种先读后识的识字方法,让识字从属于阅读,把儿童的注意点引导到字的读音和意义的认知和理解上,造成了识字的重点的异化和旁落。由于教材的篇幅有限,教材编者又没有特意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字量与字种的控制,造成生字在教材中复现的次数严重不足,没有办法保证字形记忆的效果。字形记忆不清晰,字的音形义无法实现统一,写字当然会不断出错。在阅读中识字,只重视字音的学习,忽视字义,特别是多义字构成的词义,一到用时,就写出同音字,别字自然格外多。
  认字是对字形的记忆和再现,认字是写字的基础,没有对字形的牢固记忆,写字怎么进行?音、形、义统一是汉字的特点,其中哪一方面的联系与统一做不好,都不能保证识字应有的质量。没有识字教学的整体质量,认字与写字出现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
  要提高识字的质量,就要更新一切不符合汉字认知特点的观念,还要改革根据那些理念编写的教材。要变分散识字为集中识字,变阅读中心为识字中心,变字音起步为字形先学,变字量控制为字量与字种匹配控制,变先学拼音为后学拼音,变没有注意安排字的复现为刻意安排多次复现。否则,识字教育就永远也走不出困境。
  认字与写字各有各的特点和规律,只有遵循各自的规律进行教学,才能取得最高效益。把认字和写字教学混在一起,或者实行以认字为主、写字从属于认字的教学体系,都不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识字教学提出了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理念。这个理念是先进的,效果却不理想。除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我们决意打破认写合一的教学体系之后,并没有构建出认写分流的科学训练体系。而解决这个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的准备都不充分,摆脱低效,减少错别字,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三、改进识字教学方法
  识字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教科书共同组成的一个教育活动。即使使用再好的教材,如果没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教师的科学施教,也不会有高教学质量。
  目前的教师队伍,对识字教学的理解,以及教学技能、技巧,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以致学生写字学习负担重却学习效果不高。其原因主要是写字的次数虽多,却没有强化质量要求,以致仍存在不少错别字。本来,识字的本质就是记字,首先是记住字形,逐步实现音、形、义的统一。记字,就需要多次反复,只有多次反反复复地读,反反复复地写,才能有好的效果。多次反复,是完全符合识字原理的;老师让学生多次重复读字音和写字形,也没有错。错就错在不顾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让孩子机械地用同一种方式,重复同一个内容的教法。特别是一些不愿进行教学艺术探索的老师,常常让学生简单、机械地重复同样的活动。
  因此,务必改进识字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教学艺术。我听过一节课,一位老师在40分钟里,指导学生认识7个字。没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可能用不了十分钟,就可以让学生读、记、写完这7个字。可是,这位对识字规律理解深刻烂熟的教师,对7个字的认识、理解、记忆,却整整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在这一节课里,在愉快的游戏当中,教师有意识地安排了对每一个字的音、形、义的认知活动,使每个字以各种不同的方式重复,重复的次数都在20次以上。学生全面 、牢固地掌握了这七个字音、字形和字义。在教师艺术性的识字教学引导下,学生兴趣盎然、全神贯注地参与重复,连下课的铃声响了还意犹未尽。
  遗憾地是,我们许多教师不具备这样的素质。有的人,不仅缺少这样的教学艺术修养,还常常把写多少遍,作为一个可以无需重复布置的格式化家庭作业。更有甚者,把写多少遍作为惩戒学生的手段,或者成为个人课上休息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可见,学生负担重,与认字量、写字量不一定有太多的牵连,而与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关系很大。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