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读“语文课标”议“写字”教学

2015-07-28 18: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特别是听低年级语文课时常疑惑,为什么教师不在田字格里规范地指导学生写字?拿到语文试卷时常不解,为什么背诵课文和词句积累都要以默写的形式进行考查(其中许多字都是不要求会写的)?由于对“写字”的认识不足,学生的写字能力逞下降的趋势。为此,教育部就中小学开展书法写字下发通知,“语文课标”(2011版)特别提出加强写字教学,并提出了更为具体、明确的实施建议。
  如何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并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一、提高认识——明确写字目的
  “课标”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弟子规》言:“墨磨篇,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古人云“见字如见人”,可见古人对写字是十分看重的。解读《弟子规》的钱文忠先生说:“不是说字要写得多好,要写到书法家的水平,而是要一丝不苟,端端正正。我们不仅是要培养孩子写好字,而是要培养他端正、恭敬的人生态度。古人的写字方法归根到底是修身养性的方法。写字本身就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因此,写字的过程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掌握写字技能的过程,写字在学生语文素养形成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汉字本身负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有时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有时一个汉字又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汉字音、形、义一体,美学原理、哲学原理尽在其中。当一个笔画在同一个字或同一个部件中连续出现,书写时一定是长短不一、错落有致的,如“美”、“么”、“行”、“地”等;当“口”中无笔画时,第二笔是横折,当“口”中有笔画时,“口”的第二笔就变成了横折钩,如:“回”、“自”、“白”、“日”等;当框中只有横时,书写时横贴左不贴右,如:“白”、“自”、“月”、“日”等,当框中除了横还有其它笔画时,书写时横既不贴左也不贴右,如,“用”、“果”、“里”等。这些体现的都是汉字的书写规律。汉字中还有变化原则,尽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谦和、礼让,如做偏旁时捺变点,如,“从”、“知”;做偏旁时不出头等。
  写字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能力。因此,写字的过程不能简单地当做掌握字形的过程,同时也是体会和认识民族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增强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注重指导——提高书写质量
  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课标”中的“教学建议”要求“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提高书写质量”。
  其实,字写得不漂亮主要是两方面出了问题:基本笔画的问题和间架结构的问题(笔画与笔画之间、部件与部件之间关系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基本笔画要专门练习,至于间架结构,最基本做法是——利用田字格指导写字,不漠视田字格的存在。
  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黑板上画着田字格,教师却无视田字格的存在,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字就像在黑板上任意一个地方写字一样,田字格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其实,横中线、竖中线在写字指导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哪个笔画在什么位置上起笔,在什么位置上落笔,都不能随意。左右结构的字容易写分家,我就告诉学生离竖中线近一些,“门”字框的字和“国”字框的字写瘦了,我就告诉学生左右两竖离竖中线远一些,两个竖笔都要写在左半格和右半格的中间……哪一笔压在横(竖)中线上,哪一笔沿着横(竖)中线写下来(即,笔画写完后横(竖)中线是露在外面的),哪一笔基本写在横(竖)中线上(即,笔画要写得斜一点),哪一笔写在横中线上或下,竖中线左或右,教师在范写时(尤其是指导初入学的孩子写字)都要明明白白地交代清楚。
  一位教师教学《妈妈睡了》一课,指导学生书写“弯”时是这样讲的:“点”写在竖中线上,这个字就不会偏;左一“点”、右一“点”写对称,这个字就稳;“横折”的“横”笔写在横中线上,这个字的结构就合理,整个字写出来就匀称。
  每个汉字都有主笔(即,关键笔画),教师在指导书写时尤其要强调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如,“家”字的“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处”字的“捺”要从撇与横中线的交点处起笔,“毛”字“竖弯钩”的“竖”笔要沿着竖中线写下来……把握好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也就保证了整个字的美观。
  “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习。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这是2011年版“课标”提出的新要求。教师注重指导,并帮助学生树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我想提高书写质量指日可待。
  三、降低要求——增强写字信心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2011版)一、二学段要求会写的字累计减少了400个,写字量调整很大,“教学建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手部小肌肉群尚未发育完全,容易疲劳,过多地写字不符合小学生书写实际,只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使教师怨声载道、学生苦不堪言。
  写字最重要的是夯实基础,基础打扎实了,掌握了基本功,到了一定程度,会认的字就自然会写了。“课标”这样的调整和要求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有利于减负和健康,有利于提高写字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增强写字信心。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