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低段学生口算能力低下的成因与应对策略建设

2015-07-28 18:0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口算也称心算,是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直接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研究表明,口算速度快,笔算速度也会快,正确率高;反之,口算速度慢,笔算速度也会慢,正确率低。“计算要过关,必须抓口算”,这既是无数研究者经过实践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条规律,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学生的口算能力不容乐观。口算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而且会阻碍学生学习其他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采取相应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
  一、学生口算能力低的原因
  学生口算能力低不外乎教师本身与学生自己两个方面的原因。
  1.教师方面
  (1)教师存在认识上的错误。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一部分教师认为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口算要求已降低,所以忽略了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口算时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简略处理口算教学。甚至有些教师教学口算时一笔带过,使口算教学严重滞后,导致学生口算能力低下。
  (2)教师口算教学策略失误。
  一些教师把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都简单地归结为粗心,未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同时,由于教师指导学生口算的方法缺乏灵活性,导致学生机械记忆、思维僵化,口算方法得不到优化,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更无从谈起。
  2.学生方面
  (1)学生主观情绪方面的原因。
  有的学生并不太重视口算,认为在现今计算工具越来越先进的情况下,口算已无实际意义;也有的学生认为口算题目太简单,不如思考题、应用题有意思;还有些学生做对了口算题马上骄傲起来,但做错了却不当一回事。
  (2)学生口算方法错误。
  有的学生进行口算时用的是笔算的方法,即在头脑中出现笔算竖式的表象,这种方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算,所以无法提高口算能力。
  (3)学生口算训练量较少。
  由于教师忽略口算教学,所以学生的口算训练量较少,如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样,导致学生的口算方法未能有效建构,不利于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和口算技巧的形成。
  二、学生口算能力低的应对策略
  1.教师方面
  (1)重视口算教学。
  口算既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口算教学,不仅要对学生的口算方法和口算技能进行指导,而且要让学生感受到口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口算教学的实效。如在每次教研活动中,我们多次强调口算的重要性,使每位数学教师从心里重视口算教学,形成加强学生口算训练的意识。在这种重视口算的头脑风暴洗礼下,教师深刻认识到口算的重要性,进而会在教学中注意加强口算训练,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2)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低段学生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有意注意时间短等特点,采取多种方式(如游戏、竞赛等)进行教学。如每节课始,我都用口算卡片让学生进行口算,旨通过多算多练,使学生看到算式就能脱口说出答案。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我发现这种训练方式非常单调乏味,学生兴趣不高,从而影响了口算练习的效果。于是,我特意设计了一些针对低段学生特点的练习方式,如“抢答口算题”“开火车口算”“小组口算比赛夺红旗”“卡片辅助找朋友”等,以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此外,我还将口算融入游戏(如“龟兔赛跑”“小蝌蚪找妈妈”“小青蛙跳伞”“手拉手找朋友”等)之中,以增强口算训练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同时,我采用对应的奖励机制,如口算正确率高的奖励星星、口算又对又快的奖励小印章、口算方法多样化的奖励苹果贴纸等。这样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有提高,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口算能力。
  2.学生方面
  (1)让学生明白口算与生活密切相关。
  教师应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要用到口算,生活离不开口算,口算与我们密切相关。如去商店买东西就一定要用到口算,去游乐场买票游玩也需要用到口算等。教师应以生活中的实例调动学生学习口算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算理的探究,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和机会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促进他们多种感官协同运作参与口算学习。
  (2)口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
  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口算技巧,教师就必须让学生理解算理,教给学生正确的口算方法,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例题“42+25”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学生按以前的计算思路很快会想到:个位上的2个一加5个一是7个一,十位上的4个十加2个十是6个十,7个一加6个十是67。当学生懂得这种计算的道理后,教师要追问学生:“还有别的算法吗?”这时学生会说出不同的算法:A.42+20=62,62+5=67;B.40+20=60,2+5=7,60+7=67;C.42+5=47,47+20=67……在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后,教师应先及时肯定学生,对他们积极思考的精神予以表扬,再提问学生:“在这些口算方法中,哪种比较简便?”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明确应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和运用运算性质、法则进行简算。在这种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中去,迸发出思维创新的火花。
  (3)强化口算训练,巩固口算能力。
  在学生掌握口算方法之后,教师不仅要让他们进行适当的练习,而且要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口算技能。
  ①视听算结合练。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的两种基本形式。视算指通过眼看题,脑算题,口读题说出得数;听算则通过耳听、脑记,计算出得数。教师可在每节课前利用几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视算或听算的训练,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此外,教 师教学中将视算和听算经常交替使用,还可以增强学生口算的兴趣,为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②新旧知识同步练。
  低段学生对新知识接受能力强,但遗忘也快。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采用新旧知识同步练习的方法,减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遗忘。如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我出示以下口算题让学生练习。
  5+3= 8-4= 50-3= 6+2=
  80+20= 60+3= 80-40= 20+70=
  60+2= 40+30= 60-4= 50-30=
  60-20= 40-30= 60+40= 60-30=
  此类训练通过原有旧知引出新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新旧知识的巩固,而且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③单项混合竞赛练。
  竞赛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当学生口算达到一定水平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口算竞赛。口赛竞赛的每个阶段的要求应不同,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如比赛要求在规定的10分钟时间内完成100道口算题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又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口算情况,以便查漏补缺,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师首先要重视口算教学,然后根据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这样学生的口算技能才能逐渐形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