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精心设计让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方法

2015-07-16 09:0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用积极的高雅的音乐去影响和熏陶学生,用音乐欣赏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音乐素质;引导学生学起来、动起来,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体验音乐的教育内涵,体验音乐的美妙,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爱上音乐,爱上音乐欣赏课。
  一、小学音乐欣赏要作好引导
  小学的音乐教学主要是音乐欣赏,按照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具有一定的音乐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经典歌曲让学生欣赏。但由于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很少,欣赏能力很低,教学中需要老师作好引导,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欣赏教学中教师不要提出过高的欣赏要求,就是让学生在美妙的音符中感受音乐的美妙,接受音乐的熏陶。教学中,老师对学生不要过多介绍作者和歌曲的背景,也不要过多地进行曲式理论分析,因为小学生不可能理解各种音乐题材的区别。只需要让学生在不断的欣赏中去学会听,在听中领悟歌曲的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过于专业化的讲授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小学的音乐欣赏课的核心,就是选取有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经典歌曲和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让他们享受音乐。
  对于小学生来说,对歌曲的欣赏,只是简单地欣赏歌曲旋律和歌词的教育意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用听觉去感知艺术的一种享受和感知。音乐艺术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不同,它不像故事和寓言那样有情节和具体形象的描写,也不像美术作品那样有色彩和艺术形象,有的只是抽象的音符和旋律。音乐欣赏需要用听去感知艺术的内涵。例如,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明天会更美好》《我们的纪念册》等,具有很强的叙事性,歌曲优美动听,歌词浅显易懂,对小学生能有很好的教育作用。
  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音乐欣赏来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教育意义和艺术感染力。许多革命歌曲都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如《黄河大合唱》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学生也这样诠释音乐作品,这是不对的。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欣赏音乐,让他们在欣赏中热爱音乐,并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中产生情感共鸣,用音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滋润。
  二、音乐欣赏教学要精心设计
  小学音乐欣赏课内容和形式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去安排规定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小学生音乐欣赏的爱好和兴趣,选择小学生自己喜欢的歌曲。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小学生对经典歌曲的欣赏兴趣不高,对那些传统的歌曲也缺乏兴趣。这并不是因为学生不喜欢这些歌曲,而是我们传统的教学形式学生不感兴趣,那些单一的听录音,教师的教唱形式,学生都很反感。这种音乐常规课堂满意度直线下降的原因在于教学的形式,而不是教学内容。这种情况确实和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消极态度相吻合。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课的教学设计中,要从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形式两个方面进行精心设计。保证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既能有自己感兴趣的音乐内容,又有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音乐欣赏形式。
  (一)欣赏教学中听的教学设计
  1.单纯听的教学设计
  虽然学生的记忆力比较强,但他们非常容易受外界干扰,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单纯的听来加深印象。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关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你喜欢歌曲中那几句歌词?哪一段旋律最好听?听到这个音乐让你会想到什么?等等。让学生在欣赏中感知音乐形象。
  2.对比听的设计
  对比听是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的思维。学生基本上在老师的引导下都能对音乐加深印象,比如“动”和“静”的对比,使学生在音乐中充分感受体会这种美,掌握这一知识。
  3.类比听的设计
  类比听是在对比听的基础上进行的,例如学生做完之前“动”和“静”对比后,再听一些其他的类似的音乐让他们归类,从而加深学生的感受。
  (二)学唱的教学设计
  学唱即动口。在音乐欣赏中,动口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时常想到这首曲子,才会“恋恋不忘”。  
  1.体态律动的设计
  小学生在唱歌时喜欢一边唱一边动,在唱到高兴时还会跳起来,有的还会大声地唱。音乐欣赏中,安排一定的歌曲,要求学生跟随音乐的节拍一边唱一边跳,也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形式。有的学生在音乐欣赏中会情不自禁的摇头晃脑,晃动身躯,甚至手舞足蹈,这是本能的自然流露。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律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引起学生的互动,也是学生抒发情感的一种途径。
  2.即兴表演的设计
  演是最能体现自身价值,发挥创造性,体现教学民主,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在教授《梁祝》时,请学生表演主人公“草桥结拜”,学生参与率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效果非常好。
  3.伴奏的设计
  小学生在音乐欣赏时。喜欢跟随音乐的节拍拍手或敲打一些东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去可以运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电子琴进行演奏,竖琴进行伴奏。例如《鸭子拌嘴》,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形象,引导学生进行伴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玩中了解乐曲及乐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