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分数不是“分”出来的数

2015-07-16 09: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诗经》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也应该是我们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一种境界。分数教学一直是高年级教学的重头戏。对一线教师而言,分数的教学有很多需要追问和深思的问题。笔者前不久聆听了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情景再现:
  【案例描述】
  一、情境导入——引起冲突
  出示情境图:
  师:你能帮他们分一分食品吗?
  师:在数学上,像这样让每个小朋友分得同样多,称为平均分。蛋糕怎样平均分?
  师:怎样分才能一人一半呢?
  师: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得多少?
  师:半个怎样用数表示?
  师: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  ?
  ……
  师:像 这样的数叫分数。
  二、操作感悟——建构分数
  折长方形的 。
  (1)出示一张长方形纸片
  师:会表示这个长方形的吗?
  (2)学生汇报
  (3)师:为什么阴影部分都用 表示?空白部分呢?
  (4)小结:一张同样的长方形,折法不同,得到每份的形状也不同。只要将这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都用表示,每份都是这张纸的 。
  【教材分析】
  《认识分数》是学生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在认识分数之前,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万以内的整数,比如:0、1、2、3、4……
  分数的产生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教材选择学生熟悉的野餐情境,引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这样的一份用怎样的数来表示的话题。通过平均分的活动,让学生初步理解 的含义。再通过折、涂,丰富 的认识,初步建立 的正确表象。
  【教后反思】
  首先通过操作演示直观理解“平均分”,再由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得到“半个”,用 表示。教师似乎给了学生暗示:分数是“分”出来的数。
  课后,再次翻开教材,教材中出示半个蛋糕后,说明:半个也就是二分之一个。这里的二分之一个表示二分之一个蛋糕,也就是一个蛋糕的 。
  是的,当我们把教学视角放在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上,却忽视了分数首先是一个数。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如果在分数教学开始,给学生烙下深深的印记——分数是“分”出来的数,势必为以后分数的教学留下绊脚石。教师要帮助学生完善“数”的概念。
  有效的教学设计,首先要有自己的想法。于是,便有了第二次教学。
  【自我实践】
  一、情景导入——引起冲突
  1.体验分数的产生过程
  (1)师:把4块月饼分给2个人,怎么分才公平?
  说明:平均分。
  (2)师: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多少?一块月饼呢?能不能用一个符号或一个数来表示一半?
  说明:像 这样的数,数学上称为分数。(板书课题)
  2.认识二分之一
  (1)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就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也就是 个月饼。
  师:右边一份呢?
  (2)介绍 的读写法。
  二、操作感悟——建构新知
  (一)操作感悟
  1.折
  (1)将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折,然后把 张长方形纸涂上颜色。
  (2)学生汇报:哪部分是张长方形纸? 空白部分呢?
  (展示作品)
  (3)师:同样的长方形,折法不同,每一份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表示 张长方形纸?
  2.火眼金睛
  出示:这些图形中的涂色部分都表示 吗?(图略)
  总结:不管是一个月饼、一个图形,或是其他的物体,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用 这个分数表示。
  (二)做分数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 ,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2.师:能用刚才的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来表示你喜欢的几分之一吗?
  3.汇报
  (1)展示表示 的作品。
  师:为什么图形不一样,涂色部分却都用 来表示呢?
  (2)展示折圆表示出的分数。
  师:同样的图形,都是其中的1份,为什么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小结: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小结:
  师:通过操作,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新的数?
  师:这些数都是分数。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吗?
  ……
  【再次反思】
  分数的认识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等待。如何让抽象的概念直观起来,让枯燥的知识生动起来?思考这些问题,有利于对学生对“分数”这个概念的理解。
  再思考这一课,我们应关注什么?
  思考一:一半怎样表示?
  一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多少?根据已有的经验得出,每人分得一半。一半怎样表示?学生会怎么想,怎么做?我们通常让学生自己“创造”一个数表示“一半”,而这种“创造”的环节,学生有学习需求吗?我们该通过怎样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思考二: 是一个分数。
  我们总强调: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学生的视角就定格了“平均分”的过程,在学生的脑中分数是一个分的过程。却忽视了分数是一个数。于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困难重重,如:五年级下册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把三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块,学生就产生疑问:这里的 为什么是 块?
  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新的数?这些数都是分数。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吗?旨在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观察分数,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
  【结束语】
  从以上两次尝试不难看出,教师应梳理教材,横向把握;智慧解读教材,纵向联系。找准起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紧扣生长点,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诱惑,这应是我们数学教师的追求!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