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教材、教法、评价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小学高年级教师可通过增强衔接意识,转变教育理念;培养习惯,做好学习习惯衔接;遵循认知规律,构建语文认知结构做好小初衔接,引导学生逐渐适应中学学习环境,确保中小学语文教学能实现完美衔接。
中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衔接策略教学过程中存在这样一种普遍现象,一些学生小学成绩优异,但是升入到初中之后不适应初中语文学习,语文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而小学时语文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对于初中的语文学习更是无从入手。面对这种现象,中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初一还有小学高年级组教师教学中必须认识到中小学语文教学差异,采取相关措施,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衔接工作,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质量。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差异
1.學生差异
小学六年级学生同七年级相比,学生年龄虽相近,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理解能力还有心理特点都还处于儿童阶段,这些学生在心理上更愿意占据领导地位,喜欢同低年级学生一块玩,希望得到老师赞扬认可。但是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心理要更成熟,且他们在同老师及同学相处过程中自我意识明显增多,还出现了一些叛逆情绪,他们之中,心理发育越成熟,课堂上表现越显安静,这些学生对课外活动不积极,爱憎情绪分明,对同学有自己判断审视,同学间出现了属于自己的明显小集体。
2.教材差异
小学教材在编写目的上侧重的是字词句学习,比较简单,对社会的理解也比较浅显,没有复杂东西,这些东西,学生理解容易。但是初中后,教材在内容上更偏重学生理解鉴赏能力,偏重学生领悟能力及自主思考能力的提高。而小学教材在课文选择上多偏重故事性,情节生动有趣,孩子学习兴趣大,但初中语文课文偏重叙事性,偏重理论性,课文枯燥,学生学习兴趣小。
3.教法差异
小学生爱闹好动,讲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课堂氛围进行引导控制,以情感人,让学生逐渐融入到课堂氛围,小学时学生学习科目少,这些知识教师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掌握好。但初中之后,课程增多,语文教材中需要记忆的知识点也增多,记忆难度大,老师讲课速度快,要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存在一定困难。初中课下作业多,但在时间限制下,教师对作业批改不详细,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上薄弱点,不能因人施教,教学效果难以体现。
4.评价差异
就阅读及作文来说,小学中作文的要求为:(1)字数达到400字;(2)结构完整;(3)叙事清楚。中学作文要求比小学有提高:(1)字数达到600;(2)结构完整,构思巧妙,叙事清楚,语言优美,熟练应用各种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小学阅读要求为:对事件叙述清楚,表达出个人好恶;中学阅读不仅要求学生有自己判断,同时还要能够分析原因,能够对文章中句子进行品味,能领悟出文章启发。基于初中语文教学判断评价上的这种差异,一些学生不能顺利完成自小学生到中学生的这个转变,使得一些小学成绩优异的学生成绩出现了下滑,学习兴趣差,信心不足。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中的有效策略
1.增强衔接意识,转变教育理念
要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小学高年级教师必须对此衔接高度重视,转变教育理念。初中升学考试取消之前,要升入初中,小学生都需要通过考试获得准入证,学生竞争压力大,在这种入学压力下,教师教学中主抓基础知识,搞题海战术,学生分数提高快。但考入初中后,这些学生有较强应试能力,但是这种分数却不是孩子真实能力的反映,因此学生高分低能的多。
而初招考试取消之后,初中的一年级变成了七年级,学生自小学升入初中相当于简单升级,而小学中孩子成绩单上都是“优良”,难以看出高下。且这种形势下,教师教学偏重于学生个性培养,对这点初中教师是肯定的,但是学生整体文化素质不一,初中老师对学生水平需要重新认识,没摸准前正规教学难以真正展开。而初中学习科目多,教师要引导他们适应初中学习状态压力很大。
综上,制度约束对小学教师教育理念起到了制约作用,新课改下,为学生初中长远考虑,小学高年级教师需抛弃本位思想,教师教学中要增强衔接意识,为初中培养更多文化基础强,各个方面均衡发展的合格毕业生源。
2.培养习惯,做好学习习惯衔接
《辞海》中习惯的定义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习惯产生于长期重复练习中,且这个习惯一旦得以巩固,很难改变。多年教学实践显示,学生如果养成了良好语文学习习惯,语文素养会得到大幅度提高。当前,这种语文习惯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经过训练才会逐渐形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学生语文听说读写习惯的培养,多看有意义课外书,能熟练使用字典、词典;书写工整规范,格式正确;读书中独立思考;对练习中错误要及时改正。可以说,习惯所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小学阶段,学生如果养成了上述语文学习习惯,那么他们升入初中之后,面对繁重学习任务就能很快适应,语文成绩也会得到长足提高。
3.遵循认知规律,构建语文认知结构
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都是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遵循上述规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知识按照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对知识结构进行整合,这样知识结构更加完整。教师教学中需要对语文各个学科见内在逻辑顺序仔细分析,教学中严格按照逻辑来进行,不仅要对知识上下位间关系进行分析,同时也要对知识间横向联系进行分析,构建出一个整体化的语文知识结构。小学高年级教师需要对小高组及初一年级语文教学特点全面掌握,吃透教学内容、目标,两头都吃透,教学中从语文结构出发,帮助学生学好语文,做好小初衔接。
4.拓展评价途径,形成多元评价体
从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践行能力,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获取知识的途径,创新能力,标本课程的落实情况,合作意识入手进行评价。形成多元评价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主意识,彰显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总之,小学高年级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当前中小衔接所出现的问题必须提起足够重视,通过增强衔接意识,转变教育理念;培养习惯,做好学习习惯衔接;遵循认知规律,构建语文认知结构做好小初衔接,这样学生升入初中后会在短时间内适应中学学习环境,实现身份转化,愉快度过初中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薄玉玲.刍议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创新性策略[J].教育,2016,(8):224.
[2]吴剑波.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差异和衔接策略[J].教育,2016,(09):224.
[3]杨润.初一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衔接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2016,(09):40-42.
[4]潘梅.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衔接的探索[J].亚太教育,2016,(17):199.
[5]崔敏.整合目标有效衔接——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整合与有效教学衔接[J].亚太教育,2016,(17):133.
[6]王跃平.初中小学衔接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以阅读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5,(01):31-33.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作者:付跃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