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写作,特别是小学生的语文写作,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够锻炼学生使用学习的语文知识进行造句,也可以培养小学生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写作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写作训练一、活跃氛围,让学生产生想写的欲望
赞可夫提出:“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如果教学氛围枯燥无味、紧张呆板,就会抑制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情绪的产生,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参与教学。相反,如果教学氛围轻松活跃,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会不断刺激学生产生兴奋点,激活学生写作的灵感,使学生的思想得以解放,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释放,就会生发出更多新鲜的想法、新颖的形式、生动的词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愉悦教学氛围的营造,浓厚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以使学生产生想说、想写的主观意愿。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我在低年级的写作训练中,采用了多媒体、直观事物、图片等来呈现写作内容。这些新颖的呈现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在让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的基础上,我并不急于让学生下笔,而是走下讲台,成为学生中的一员,鼓励学生将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这样将原本枯燥的写作变成了灵活的说话,教学氛围轻松愉悦,学生热情高涨,会积极踊跃地发言。每个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思考的方式不同,在交流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多种观点与看法,使学生的见解与思想得到汇总,使静止的图片变成了一幅幅动态的画面活跃于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有更多的话要说、有更多的内容要写,有更多的感情要抒发。此时再让学生进行写作,学生便不会一字一停、左顾右盼地在凑字数、拼文章,而是文如泉涌、一气呵成,跃于脑海、诉于笔端地进行真正的写作。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要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2.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具体的方法是,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三、让学生在作文时有话可写
有些学生非常怕写作文,作文课时拿着笔冥思苦想一节课也写不出几个字。何故?生曰:“无话可写。”这一情况,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捕捉写作的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捕捉材料则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要引导学生去细致地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分析生活,学会在生活中捕捉材料。例如:(1)班会课是捕捉材料的一个窗口。老师批评了谁,表扬了谁,这些内容都可以以日记的形式写成不同性质的文章;(2)每周一升旗时校长总结一周情况时所讲的话要应注意听讲,讲话的内容是小练笔的好素材;(3)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如生活条件、人与人的关系发生变化等;(4)和周围人交往时,对这些人的看法或从这些人口中了解到的一些事情,都是写作的素材;(5)学了一篇文章后自己的感受以及想对主人公说的话等等;(6)学生每天都在看电视,引导学生把自己收看到的电视新闻、电视剧、电影、动画片等节目写下来;(7)要求学生把家长的言行写下来,在和同学、朋友玩时的情景写下来。学生积累了大量写作的材料之后,自然会有感而發,再加上适当的指导,学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而不是空洞、无病呻吟的文章了。
参考文献:
[1]刘晓蓓.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整合的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