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教师德育素养这个问题的思考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做大学生德育工作。2006年,我来到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工作更加深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在初等教育学院工作中,我接触的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及一线小学教师,从事的是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工作。那么,今天的小学教师该具备怎样的素养呢?近日,中国教育学会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引发了我们对教师核心素养的思考。我认为,无论小学教师素养体系如何,都不能没有德育素养,德育素养是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
一、小学教师德育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那么,如何理解德育素养是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我们先来看看国家政策怎么说。
(一)国家教育政策对“立德树人”的要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在《纲要》的“素质教育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三个坚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特别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2014年,教育部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颁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对于教师来说,无论进行哪一个学科的教学工作,都必须体现德育,都不能不“育人”。而实施德育工作离不开德育素养,所以说德育素养是每位教师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在此,需要提出的是,《纲要》中用的是“渗透”一词,我们也习惯了这一用法,“渗透”的提法将德育看作独立于各学科之外的,犹如盐入汤。但我认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不是渗透进去的,而是体现出来的。“渗透”和“体现”的内涵不同,“渗透”意味着由外进入内部,“体现”则意味着各学科教学本身蕴含着德育的元素和内容。学科教学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存在已经说明了“体现”一词,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各学科本身就有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若学科教学缺乏了德育的内容或目标,则可以肯定地说,教学没有完成它真正的意义,所以赫尔巴特说“没有无教育的教学”。
(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对小学教师德育素养的要求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及《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我院承担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工作。《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涉及了三个维度、十三个领域、六十条基本要求。在不同领域中都对小学教师的德育素养提出了要求,具体体现在六十条的“基本要求”中,如,第十条“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小学生全面发展”;第二十条“了解关于小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第三十条“掌握小学生品行养成的特点和规律”。这三条基本要求分别从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小学生发展知识、教育教学知识三方面对小学教师的德育素养提出要求。由此更为清楚地意识到德育素养是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可以说,缺乏德育素养的小学教师不能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不能成为合格的小学教师。
二、小学教师德育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一)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教学的需要
从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教学的现实来看,非常需要我们在教师教育中培养小学教师的德育素养。目前我正在负责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在职课程标准的研制项目,我们走访了国内很多地方,听了很多节品德课,总结今天小学品德学科教师的状况,我认为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乏专业性;二是缺乏专职教师队伍;三是缺乏在职培训。为什么这么说?我以一个真实的案例来说明。
我们观摩了一堂“尊重他人”的小学品德课。当时老师选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来告诉学生“心中要有他人,要尊重他人”。这个故事能说明尊重他人吗?显然不能,那么为什么这位教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课后我们询问了校领导有关该教师的情况。原来这位老师原先是教育技术课教师,后来因为身体状况不好,学校就让他担任品德课教师。这种情况并不是个案,目前很多小学的品德课都是由班主任、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等兼上。这样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呢?语文老师通常是带着学生读书,题目读一遍,课文读一遍,这几行读一遍,那几行读一遍;数学老师就以做题的形式来上课,如果这个课堂内容不好出题的话,就直接改成数学课。这些不仅反映出教师对德育知识内涵的把握是相当缺乏的,也反映出小学缺乏专门的德育教师队伍。其实,品德课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并非怎么上都可以,品德课教学对教师的德育素养要求更高。
(二)儿童生命健康成长的需要
不仅德育教师需要有德育素养,其实每一位教师都不能缺乏德育素养。教师职责的核心是什么?教育的意义何在?这与教师的德育素养有何关系?在此,我用三个故事说明。
1.一次作业影响一生
第一个故事是一位小学校长写的。这是我们在北京培训小学教学校长时,请他们写自己的生命叙事,一位小学校长写的自己的真实经历。故事的内容是:她上六年级时,班主任刘老师让学生每天都写日记,并且会不定期抽查。一开始,老师几乎每天都检查,可快到期中考试了,老师就停止了检查。但是,期中考试一结束,老师就让教室后排同学把日记本收上来。她是班里的一位好学生,由于忙着备考,几天都没有写日记了,看到课代表马上就走到自己身边了,心里一急就把“日记没写完怎么办”这几个字写到了日记本上,随后日记本就被同学收上去了。她的心情更为紧张了,一方面想自己是个好学生,没完成作业还算是好学生吗?另一方面想自己没完成作业,还问老师怎么办,这是什么学生呀?当然她还担心因作业没完成,老师会在全班面前批评她,让她丢面子。就这样,她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结果,等着老师找她、批评她。一天、二天,她想象的事情都没有发生,直到第三天老师将日记本发下来。一拿到日记本,她就迅速翻到那一页,急着想知道老师写什么了。只见“天塌不下来的!”几个字。
这件事对她影响很大,过去几十年了,她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她原本觉得自己的自尊、面子等都会被这件小事弄得一败涂地,但刘老师没有那样做,而是无形中教给了她如何判断事情和看待问题的态度、思维与方法,使她终生受益。这是一位多么智慧的老师呀!
2.一篇作文影响一生
第二个故事是我在一本书中看到的。一位作家写她小学时经历的一件事情对她一生的影响。她说那时自己是一个内向、胆怯的孩子,课堂上英文老师从不叫她发言。有一天,英文老师让他们写一篇作文,她写了题为“每一片叶子都有一个灵魂,不知道他们会飞向何方”的作文。课上,英文老师轻轻地走到她面前,小声地问她是否愿意和大家分享她的作文,下课时,还把她叫住,说:“你可以坚持写日记,你将来可以从事这个方面的工作。”她说,这两点她都做到了。
什么是优秀的小学教师?站在不同角度会有多种答案,但最为重要的指标是能发现小学生的优势潜能,同时能以恰当的方式指出,并能给出行动的方向与可行的方法。这位英文老师做到了。优秀的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生命样态与生命优势潜能要具有有意识的关注能力、敏锐的感受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有效的帮助能力,这是其德育素养的体现。
3.一件小事影响一生
第三个故事是我自己的,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几位令人敬仰的老师,其中,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是我初二时的班主任。他给我的影响很多、也很深。最令我难忘的一件事是,当时我在班级里做学生干部,班里有一位女同学经常会用话“挑衅”我,导致我心里很不舒服,虽不想和她对抗,但也不想事情就这样。于是,我就把这件事情婉转地向魏老师说了,说完之后,我就站在那里等待着,等待着他批评我也好,帮助我也好。但他只是看了我一眼,然后就说了一句:“嗨,大事清醒点,小事糊涂点。”说完转身就走了。当时我傻了——这算是批评我呢,还是帮助我呢?什么叫做“大事清醒点,小事糊涂点”?经过许久,我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而这句话也成为我一生的座右铭。每当我心烦、难过的时候,我都会问自己,这是大事还是小事呢?大事,要清醒了;小事,就糊涂点呗。这让我的人生过得很轻松。
什么样的教师德育素养高?教师高水平的德育素养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显现?这个故事是一个很好的诠释。我们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当孩子带着无助的眼睛求助于我们的时候,当孩子与我们渐行渐远的时候,我们究竟能给予他们怎样的关怀和帮助呢?做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才是教师德育素养高的体现。
三、小学教师德育素养培育的实践探索
上述分析是否让大家认同德育素养是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如果我们能真正理解教育、理解德育、理解教师职业,是会认同这一结论的。那么,如何培育小学教师的德育素养?近十年来,我院主要从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两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一)开设系列德育课程
在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中,课程是主渠道,小学教师德育素养的培育也离不开课程教学。我来到初等教育学院工作后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缺乏德育类课程;二是缺乏针对小学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德育教材,既有的《德育原理》类教材并不适合小学教师,因为小学教师并不是学习了德育原理就能做好德育工作,而是需要一个“桥梁”。故2006年我院在课程方案调整中增设了《小学德育实践》课程,并着手创编教材。
之后,不断地调整、加强德育课程在课程方案中的位置。我院课程结构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三大类,专业课程又分为三层: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方向。2014年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将《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小学班级管理》等课程设置为专业核心课,且一比一配套,即包括两个学分的理论课和两个学分的实践课。除此之外,我们还设置了“小学德育与少先队工作”“生命教育与班主任工作”“国学经典教育”等兼教方向,各有10个学分、4-5门的必修课。开设的课程有《多视角的生命解读》《儒家经典选读》《道家经典选读》《生命教育课程与教学》《小学德育理论与实践》《小学品德课程与教学》《小学品德优质课评比》《儿童组织与教育》《少先队活动设计》及《少先队组织与指导》等。
(二)开发小学德育类教材
从2007年起,我组织研究生和相关老师历时五年创编了《小学德育实践》教材。这部教材立足于每一位小学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怎样做德育,提出了小学德育主要是通过环境德育、关系德育、课堂德育、学科德育、德育课程、管理德育、活动德育及教师德育等八大载体实施的。这本教材打破了“学”的框架,进入到小学教师该如何操作的层面。2014年,该教材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再有,2012-2015年我们创编了《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教材,这是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之一。这本教材围绕品德发展和道德教育两个核心词展开,其中品德发展是基础,道德教育是为了促进品德发展。在这样的关系定位之下,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建构课程框架,理论部分包括基础、规律和特点、内容和评价,实践部分为关系、课程、活动、环境。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本书中,我们提出了小学道德教育主要内容应把握三个层次,一是永恒的根基性美德,包括爱和智慧;二是传统的经典性美德,包括诚信、勤俭和自律;三是时代凸显的美德与价值观,包括责任、尊重、规则、公正、宽容和合作。
(三)小学德育干部、教师的在职培训
自2007年起,我们陆续在北京市远郊区县和城区分别开展小学德育副校长、主任、班主任、品德课教师的培训班,培训时间为一年或半年,关注教师的德育实践、德育研究能力和德育理论的提升。如,2012年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我负责的是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的培训。全市有二分之一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参加了这个培训班,历时一年,开展主题为“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关爱生命研究”的培训。我们的一个工作体会是:改变德育状况要从改变教师状况开始,关爱学生生命要从关爱教师生命做起。教师德育素养的提升其实最先受益的是教师自己。
在这里也给大家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一位责任感强、能力优秀的老师,她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处理好与女儿的关系。她想用她心目中优秀学生的形象要求自己的孩子,但这样的要求导致她与孩子的关系紧张,自己也得了“三高”。后来,她在培训过程中学会放松自己、改变自己,经历了从自我理解到儿童理解、从教育理解到教师理解的过程。一年之后,她告诉我,她的一切正常了,原先的“三高”状况也没有了。所以我们说德育不仅仅是育别人,同时也是育自己。目前这位老师所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也以新的形式开展:老师们讲故事、学生们讲故事。不仅如此,他们还把毕业学生请回来讲故事,讲他们在学校时从老师那里得到的收获。老师听了之后才发现:原来我们都忘记了“现在”才是对孩子影响最深的时刻。
可以看出,小学教师德育素养的培育,无论是职前的系统培养还是在职的有针对性培训,都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所以我们有信心将这一项工作更加坚定、更加踏实地做下去。
责任编辑/李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