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关于校园安全教育的探讨

2016-12-13 10:4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根据教育部、公安部等单位的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等,排除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外,约有80%的非正常死亡本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避免,不断发生的悲剧警示我们,校园安全教育环节的欠缺或浮于表面是发生校园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对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研究,有的放矢,是努力创建和谐校园的基础性工作。


一、校园安全教育的涵义和重要性


(一)安全教育的含义


安全教育,根据《辞海》的对教育的诠释,可以将安全教育总结为能增长人们识别、应对和处理各种危险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安全教育已经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贤司在《安全教育学》中从理论上将安全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和安全态度教育1。学生安全教育因主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是个层层递进、立体交叉、全方位的过程,还要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动安全教育机制,才能使安全教育全面铺开、落到实处。


(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1.安全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人的全面健康成长根据着名心理学家马洛斯的“需求层次理论”包含了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生理健康成长的同时必须伴随着心理的稳步成熟,因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2.安全教育是学生素质培养的需要


当前严峻的社会竞争要求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健康的体魄和过硬的文化素质不再是人才的唯一要求,安全素养是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是应对挑战和压力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3.安全教育是学校培养的需要


依笔者看,教育是最能体现“人本主义”思想的社会行为,因为“以学生为本”应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育讲究生发于学生、提炼于学生、优化于学生、惠及于学生,全面挖掘学生的潜能,健全学生的知识、技能乃至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


4.安全教育是校园安全的基础性保障


皮祖训在《影响大学生安全因素评述》中从宏观维度论述影响校园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五项:人、物、环境、管理和影响因素。将人作为影响校园安全的首要因素有四点:其一,校园安全是师生共建共享的事项;其二,人在安全工作中起着最根本和最直接的作用;其三,校园安全问题和当今人们理想信念、价值观、荣辱观、道德观等现实状况不尽如人意有关;其四,防患于未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教育和自我教育,安全工作同时也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因此,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措施,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任务艰巨3。


二、校园安全教育的现状和原因


(一)安全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社会对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呼吁不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校安全教育的较大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加强学校的法律保护,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仍是全社会对教育工作关注的重点。我国将每年3月末的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中小学生安全日”,就是重视学生安全教育的表现之一。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使得当前校园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1.安全教育凸显知行不一


中国历来尊崇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的文化传承,明朝着名教育家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但是,从现实中对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推崇与安全教育重视的缺位的反差可以看出,我国对学生安全教育存在明显的知行不一:政府、学校、家长乃至全社会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这是知;但是却没有在相关法律上予以强化,也没有在行动上给予落实,这是行的缺乏。


2.安全教育呈现实用主义倾向


安全教育作为一项全面的教育活动,它包含了风险辨识、伤害避免教育、教学活动安全教育等全方位内容。而现实中学校安全教育却达不到这一基本要求,实用主义倾向较为明显,尤其是学校的安全教育成了一项应付教育主管部门检查、配合上级工作的政绩,缺乏系统规划,盲目跟风现象严重,无法成为校园安全事故的有效防范手段。


3.安全教育缺乏持续助力


安全教育是一项综合工程,涉及多重主体,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均承担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单靠哪一方来完成这一艰巨任务都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但是由于各主体利益着眼点的不同,社会、政府、学校和家庭的群防群治安全意识不够,以及有关部门沟通比较松散,使得原本应该通力配合的安全教育工作无法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多数责任主体未能充分履行安全教育的责任。


(二)安全教育现状的成因


安全教育的现状不是一蹴而就,之所以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其体制内与体制外、主观与客观的诸多原因,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安全教育和保护的相关立法、政策不完善


国家虽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地方政府也制定了一些相关条例:如《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等,但是这些法律法规、政策条例主要还是关于教育本身和教育权利保护的事项,其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不能满足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需要。


2.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校园安全教育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教育行政部门片面重视教学质量导致中小学校的校园安全教育工作投入少、起步晚、进度慢,缺乏完善的安全教育领导机构,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欠缺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也没有形成系统严格的制度和规范。2009年12月7曰晚,湖南省湘潭市辖内的湘乡市私立育才中学发生一起伤亡惨重的校园踩踏事件,造成8人罹难、26人受伤。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除了学校没有开展过类似应急演练等间接原因外,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在楼梯间拥挤,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3.安全教育体系不完备


—方面,校园安全教育体系不完善,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知识、安全责任、安全技能和安全对策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安全知识、安全责任教育主要是使学生了解掌握事故预防的基本知识,明白自己在安全事故中所应承担的责任;而安全技能、安全对策则是使学生在学习这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掌握防范和处置事故的技能和方法。当前,大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主要侧重于安全知识、安全责任的教育,忽视了安全技能、安全对策的教育。


三、加强和改善校园安全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制定专门《校园安全法》


目前,中校园安全立法的不完备表现突出,安全教育没有形成法制化,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存在着明显的立法空白,不能满足大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工作的需要。因此,制定一部专门《校园安全法》显得尤为重要。制定《校园安全法》应遵循“安全第一”、结合实际、科学性、可操作性、综合治理等原则。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突出《校园安全法》的立法目的:切实保障在校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从法律意义上明确监护人的范围,划清学校与学生监护人的关系;确立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法律地位;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7。


(二)建立联动机制


1.学校方面


校园安全是整个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校园安宁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自身多方努力,共同参与、共同维护。校园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面对当前日趋严峻的校园安全形势,安全教育工作,单纯靠学校是不现实的。政府有关部门、学校、家庭等各方共同参与,各负其责,才能做好校园安全教育工作。


2.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方面


校园安全教育工作,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各地要在政府领导下,紧紧依靠社会各界来集思广益,建立切实可行的学校安全防范和教育体系。各级人民政府要制定校园安全防范和教育工作规划,组织、协调政府有关部门预防校园安全工作的发生,对校园安全防范和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和工作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总结、推广预防校园安全工作的经验。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校园安全教育中要发挥主体作用,承担起防范校园安全事故和安全教育工作的主要责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当前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学校安全教育的好形势,按照群防群治的方针,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改善学校治安状况,将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为学校教育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3.家庭方面


家庭在防范校园安全和安全教育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家庭应当将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的表现特别是学生的异常身心情况,及时反馈给学校和教师,与学校和教师做到信息共享,共同努力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到早发现,及时反馈,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家庭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三)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1.开设安全教育课,养成安全习惯


一个学生如果没有接受过安全教育,没有学习一些真实的典型案例,是很难真正懂得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很难真正领会生命的宝贵,更不用说去珍惜生命了。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人身、社会安全的需要,开始安全教育课,采取有内在逻辑的生动活泼的文字、图画、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还可以通过安全课程来模拟,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真正领会安全的重要性。学校还应该把安全教育列入必教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2.加强心理安全教育,保持健康心理状况


心理安全教育,是指意在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优化个性品质,预防及缓解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危机应对水平,保障心理安全,避免心理事故发生的教育活动。我国目前在校生的心理安全现状并不乐观。我国—项对全国12.6万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其中20.3%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因此,学校要加强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建立一套科学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将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与健康心理辅导课进行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校应将心理安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教育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3.提升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平台,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


教育是“人”对“人”的教育,要确立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中的“人”是平等的教育活动的参与者,要以学生为主体,正视学生的个性,注重提升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平台。学生可以从关怀自己开始,再关怀周围的人、事物。校园可以建构学习生活的关怀网络,把校园视为异质而相互包容关怀的大家庭,班级可以建立班级的学习生活网络,彼此互相关怀,激发同学间彼此生命的活力和意义,让同学生活得更有信心,更有安全感。


(四)建立科学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


1.完善校园安全规章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校园安全防范体系的理论支撑,是重要的软件组成;同时校园完善的规章制度也是校园安全文化的体现,所以校园要制定、完善和细化各种校园安全教育和管理的规章制度,要具体拟定各种资格审查和监督条例。如饮食医疗卫生安全规章制度可细化为:食堂饮食管理条例、饮水安全卫生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管理条例等,以制度促进管理,把制度细化为条例,便于操作和执行,确保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2.建立科学管理机制


加强校园安全防范,管理是关键,要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完善校园安全的自我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在日常校园安全管理中实行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谁主管、谁负责,谁主抓、谁负责”责任落实到人,并建立监督机制。学校要成立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实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做到人一条线,每条线都有人管”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其他配套日常安全教育和管理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用科学的管理使安全防范真正落实到实处。


做好校园防范工作,一方面从理论层面上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完善校园规章制度,加强教育宣传工作,强化安全意识,培养教育法律观念,从源头上防范校园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从实践上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建立科学管理机制,经常性进行校舍安全管理进行教育检查,定期组织安全防火宣传、检查和演练,注重落实,居安思危,常抓不懈,使学校现有安全设施的效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作者:朱美宁(温州大学法政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