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转变,都在从不同的角度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学校竞争力。所以,为了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做好课改下的优化工作,要从教学思想、课前预习、课堂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做好优化工作,为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做好保障工作,同时,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小学教育是打基础的重要环节,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的教学目的仅是“考试”,再加上一直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做好优化工作,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优化,以确保课程魅力得到最大化展示。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优化小学教育进行论述。
一、优化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是教师教学行动的指导,也是间接影响着小学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也为了构建出多样化的小学课堂,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思想,转变教学目标的设定思想、转变教学方法的思想等等。具体来说: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我们要将单一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目标转变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这样的转变不仅能够确保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同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转变教学方法的选择思想:众所周知,在以往的小学教育中,我们的课堂一直呈现的是简单地灌输式教学模式,严重不利于学生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有意识地优化选择教学方法的思想,要有意识地将“以师为本”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生为本”,要在认真贯彻落实“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下找到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并有效地与小学各学科的教学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二、优化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的导入环节呈现的基本上只有下面两种形式,即:第一,学生根本不进行预习,虽然是小学阶段,但每天学生的课下作业都很多,所以,不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就对预习不重视了。第二,学生的预习方式单一。通过相关的了解,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预习活动方式就是简单的阅读或是自己看书,导致学生根本看不到预习环节存在的价值,也不利于学生预习质量的提高。这两种情况导致了课前预习成为了摆设,严重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从小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要通过借助多种预习方式重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可以借助“微课预习法”“尝试练习的预习法”“自主搜集资料的预习法”“多媒体预习法”等等,这些课前预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优化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教学方法是影响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也是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基本素养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有意识地将多种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愉快教学法”“动手操作法”“游戏教学法”“问题探究法”等“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活动之中,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也能保障课程目标最大化实现,同时对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也能做出相应的贡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新的教学方法应用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兴趣的保护以及课堂主体性的凸显,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高效小学教学的实现。总之,在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中,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优化评价方式
评价是每堂课都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也是拉近师生距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保障。但是,在以往的小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评价仅是说教,导致教师的评价成为了“官面话”,没有实际存在的意义。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做好课堂评价的优化工作,要认真学习多种评价方式,如,陶行知先生的三颗糖的评价故事、学生自我的评价、小组互相评价等等。总之,对课堂评价环节的优化不仅能够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也是影响和谐课堂构建的有效因素之一。
总之,作为课改下的教师,我们要做好小学教育的优化工作,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优化,以促使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作者:郭涛 来源:新课程·中旬 2016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