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思想品德课程是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阐述了品德能力的具体构成,分析了小学生品德能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培养小学生品德能力的对策。
一、品德能力的构成
由于品德能力的研究处于逐步深入的阶段,不同的学者对品德能力的分类有不同的方法。品德能力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上述影响因素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其一,认知与情感属于认识范畴;其二,意志与行为属于实践范畴。本研究中主要把品德能力分为品德认知能力、品德情感能力、品德意志能力、品德行为能力。
二、小学生品德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品德认知能力表面化
小学生在其品德发展的过程中,其言行的内容较为简单,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处于起步阶段。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未完全成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受到身心发展、年龄特征的影响,往往对品德认识仅限于表面,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到本质。加之受周围环境、知识等条件的局限,在是非曲直等判断上容易出现分辨不清,随波逐流等现象,品德认知变得盲目、从众。
(二)品德情感能力不足
品德情感能力主要体现在小学生对社会性情感的选择、控制、迁移等方面。现阶段小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在物质环境较好的条件下,父母及家人的过分宠爱使得他们容易出现情绪的极端化,部分小学生在性格方面易怒、暴躁、执拗,以自我为中心来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对集体利益考虑较淡薄。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有相当数量的小学生漠不关心他人的感受,不能进行换位思考,只求自我情绪的宣泄。小学生缺乏对情绪情感的正确梳理和有效排遣,更有甚者出现自闭,抑郁等不良心理疾病。
(三)品德意志能力匮乏
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当下,小学生所处的物质环境越来越丰厚,在“蜜罐”中长大的孩子们抗压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吃苦耐劳的能力、持之以恒的能力明显不足。诸如“拜金主义”、“盲目追星”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习染,使小学生品德意志的坚定性受到动摇和威胁。部分小学生虽然有较好的人生理想与奋斗目标,却不能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坚持不懈地做下去,遇到困难就退缩,无法把信念与行动统一,不能实现自己制定的远大目标。
(四)品德行为能力较弱
品德行为能力是小学生能够综合地将品德认知、品德情感、品德意志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品德行为能力方面的薄弱,使得小学生在日常的品德实践活动中不能正确地采取实际行动,无法达到应有的品德行为能力锻炼效果。
三、小学生品德能力培养对策
(一)深化品德认知能力开发
首先,要对小学生所处的品德认知发展阶段有科学合理的把握,在教学中创设出问题情境以便更好地为开发其品德认知智力打下基础。设置的情境包含模拟情境与实际情境两方面。尤其在实际情境中,促使学生对于思想品德方面的实际问题开展讨论和学会应用所学习的原理、方法来解决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使小学生对品德认知问题有实践性。模拟情境的设立要贴近小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典型实例和有代表性的问题,在模拟情境中要有明确的主题和行动方案,使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初期的小学生们带着目的性与目标去分析、处理问题,最终完成模拟情境。其次,在开发小学生品德认知能力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主体性,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教师不能以其权威强加于小学生身上,一味地灌输课本上的品德知识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更不能有效的提升小学生自身的品德认知智力。教师要知晓认知过程是一个主客体相互构建的过程,教师要全面了解小学生自身固有的思维方法,在知识传授中应当运用引导和帮助的方式来转变小学生固有的思维方法。最后,在品德认知能力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品德情感能力、品德意志能力、品德行为能力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增强品德情感能力培养
一方面,教育小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品德情感。提倡在小学教育中实行“快乐式、阳光式”品德教学,给予小学生品德方面的积极评价,为小学生自信心、自尊心的确立营造良好氛围。快乐能够帮助小学生减轻情感负担,能够更加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快乐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品德情感;另一方面,注重小学生品德情感的深化和凝练。特别是对小学生爱祖国、爱社会、爱他人的品德情感教育要持续进行下去,不断深化小学生对国家、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认识。
(三)强化品德意志能力教育
其一,小学生应设立可实现的品德目标。教育工作者在帮助小学生设定目标时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小学生在品德方面的特点来设置不同的品德目标。可依据时间规律来设置短、中、长期目标,每个阶段的目标都要进行跟踪和评价,确保品德目标的顺利完成,并可以制定出适当的考评标准以验证目标的实现情况。其二,鼓励小学生勇于战胜困难险阻。品德意志能力的提升过程是一个不断战胜困难,勇敢与挫折和失败作斗争的过程。教育者要为小学生战胜困难提供各个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帮助,对小学生坚定品德信念与树立信心提供支持。
(四)提升品德行为能力训练
首先,要在小学生品德行为习惯养成方面下功夫。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有利于正确的品德行为产生。通过外部控制与小学生自我参与的方式来训练和提升小学生的品德行为能力。其次,训练小学生与他人沟通、应对压力的能力。有效的沟通可以为双方促成愉快的交往氛围。应对压力的能力有助于使小学生保持积极而健康的身心状态。最后,把品德行为能力运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活动中训练小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协调组织能力,从而培养其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与他人的交往和沟通,进一步适应社会的发展。
作者:赫崇莲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