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课外阅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和辅助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有效性,要给学生创造阅读条件,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好书”。
多读好书,能使人明智,增长见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增长见识、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
然而,现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令人担忧,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教育阅读目的不明确,阅读时间不足,阅读内容单一等。尤其是在农村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没有良好的阅读条件,学生的阅读量远远达不到新课标的阅读标准。因此,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有效性非常必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有效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给学生创造阅读条件
1.让学生有书可读。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学校图书资源匮乏是不争的事实,所以除了学校的图书资源外,还可动员家长为孩子购书。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书之后,让他们与同学交流、互享,班级内交换,年级内漂流,这样学生有更多书可看可读。
2.让学生有时间可读。有了书,还需要有时间读。小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不稳定的,如何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呢?首先,读文教师从自己的语文课中抽出时间,重点指导阅读,推荐书籍。其次,减少作业量,增加课余时间。新课标明确指出: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教师帮助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利用好零碎的时间进行阅读,坚持每天挤一点时间进行阅读,如晚上睡觉前的20分钟。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激发他们主动阅读。首先,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拓展和升华。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重视课内外的联系,在课堂教学时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讲先辈名人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故事,让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必要性,懂得课外阅读是语文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讲故事、读比赛、读书心得交流,开设“读书日”等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享受到课外阅读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最终引导学生走上阅读之路,真正爱上课外阅读。
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更易于走进书的世界,从而终身受益。一要有计划地读书:读什么书,什么时候读,读多少,怎么读。二是培养学生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的阅读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排除干扰,集中精力地读书,养成静心读书的习惯。三是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边动手的习惯。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四是培养学生坚持每天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的,没有耐心和恒心就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要教育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积累,良好的习惯自然而然就养成。
四、教给学生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方法
1.泛读和精读相结合。对浅显易懂的书和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如阅读报刊,引导学生速读,用找标题、找中心词的方法摘录知识要点或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得到提高,既节约时间,又可以多看自己喜欢的书,一举两得。对名著和一些文质兼美的作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摘抄妙词佳句,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2.培养学生阅读的思维。教师通过课内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联想等思维方法,并把这种思维方法用于课外阅读中。如学习《孙悟空大战二郎神》(S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后,学生对孙悟空的机智勇敢有了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学生会将课内阅读中学到的方法自觉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更深入地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刻画。
3.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如何做笔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重点,深入钻研,独立思考,做好读书笔记。做好读书笔记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指导学生:一是提纲笔记,概括较长较深的文章,以提纲形式摘录下来。二是创作笔记,即读后进行创作,如续写、扩写、缩写、改写。三是写心得体会,要求学生在读了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后,把自己内心的体会和感受记下来,如写读后感。四是摘录笔记,这是最常用的笔记方式,让学生将阅读过程中看到的精彩片断、名言佳句摘录下来。
五、引导学生“读好书”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句话除了说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外,还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阅读“量”要够;二是阅读“质”要高。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当今社会,纷繁复杂,书籍中有精华,也有糟粕。现在市场上各种读物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加之学生的知识层次和鉴别能力都处在一个比较低级的阶段,因此,在选择读物时,教师要进行指导。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选择哪些课外读物呢?
1.与课文内容有密切关切的读物。这类读物可以进一步充实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不同程度的延伸,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比较能力,如学习《少年闰土》就推荐阅读《故乡》。
2.新课标推荐的中外名著。这类文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安徒生童话》、《西游记》等。
3.科普类的读物。现在各类科普读物向青少年儿童的科学之窗,激起人他们爱科学的兴趣,为他们成长奠定基础,如《十万个为什么》。
4.各种报纸杂志。报纸杂志具有时代精神,反映时代风貌。如《少年文艺》《第二课堂》等,这些报纸杂志,有的接近生活,有的开阔视野……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和辅助形式,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加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发展审美情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是每位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作者:殷立辉 来源:考试周刊 2016年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