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小学音乐剧进课堂的有效性探索

2016-06-18 13: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音乐剧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对于启发学生审美能力、鉴赏水平和音乐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将音乐剧引入到小学教育课堂,不仅仅能够开启学生的音乐思维,同时还能促进他们身体发育,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升小学音乐剧教学的有效性十分关键,只有如此才能够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去,准确地把握这种艺术形式的内涵和艺术特色,增强教学效果。本文将重点来探讨如何提升小学音乐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音乐剧(简称Musicals),早期译称为歌舞剧,是音乐、歌曲、舞蹈、戏剧、杂要、特技和综艺结合的一种音乐表演。它以幽默、讽刺、感伤、爱情、愤怒等情感引发剧情,再通过演员的语言、音乐、动作以及固定的演绎传达给观众。

 

  在新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教材中,把音乐剧这种艺术引进课堂。小学教材的音乐剧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在教学中,老师们困惑,在短短的一个单元时间,四至五课时的时间里,如何完成教学内容?如何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表演而不是流于形式?正是由于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本身的复杂性和教学时间的短暂性,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出现。经过两个学年的实践,认为在小学阶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音乐剧进课堂的效性应。

 

  一、让学生了解音乐剧的艺术形式

 

  要表演课堂音乐剧首先要观摩儿童音乐剧。我国有优秀的传统儿童音乐剧,也有优秀的现代音乐剧。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喜欢模仿、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有模仿的对象。在学生排练前,先让学生欣赏音乐剧,知道音乐剧的基本形式,对音乐剧艺术表现有初步的感受。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排练,学生就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知如何表演。我在排练前,先让学生欣赏儿童音乐剧,引导总结出音乐剧表演要注意舞台的站位,把自己正在当作剧中的人物投入感情,不能笑场。动作表情要符合人物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剧这种艺术形式,才能够准确地把握这种艺术形式的本质特色和文化内涵,进而掌握音乐剧表演的重点和难点,从而为日后的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了解音乐剧的艺术形式,是小学音乐剧教学的重要前提和关键步骤,作为教师必须要对此进行足够的重视。

 

  二、剧本编写可排可演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童话故事,表演欲强。特别是对于音乐剧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来说,他们对之产生了很强的好奇心理,渴望能够亲身去表演,从而满足他们的表演欲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来编写音乐剧的剧本,力求能够满足学生的表演需要,使得剧本被学生喜闻乐见地接受。在剧本编写方面吴增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提到剧本是这样说的:情景剧或短剧,即教师准备好情景剧或短剧的剧本,让学生进行表演,以活跃心理辅导的气氛,或者提供学生共同探讨的话题和案例,增加学生的投入和参与程度,以达到班级心理辅导的目的。无论什么题材的剧本,剧本要预先编写好的。在进行剧本的编排的时候,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剧本内容、剧本的难易程度等要素——剧本内容学生否是喜欢,剧本主题对优化学生艺术修养是否有导向作用,剧本对学生来说是否好排好演,决定了儿童音乐剧活动的质量与成效。因此,儿童音乐剧的剧本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在剧本的编写上,我是这样做的。

 

  1.选择学生学过的歌曲生成故事。学生学习过的歌曲能够在无形中拉近学生与音乐剧的距离,降低音乐剧的难度,同时还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在低年段的歌曲中,歌曲有较强的故事性。所有能用歌曲中的人物引导学生编简短的小故事。然后教师再加以加工,整合学生编的故事,完成剧本编写。故事的对白要学生易于表达,唱段的旋律是学生学过的歌曲旋律,配上自编的符合剧情的歌词,学生喜欢而且容易排练演出。如:一年级我就选择《小蜻蜓》这首歌为剧本素材,剧中人物的唱段都是一年级上册学过的歌曲的旋律,学生很快就学会,排练简单,表演容易。

 

  2.实践表演,修订剧本。剧本完成后,在课堂中实践后,不断改进剧本。如:在排练《小蜻蜓》中,伴唱组的学生纪律不够好,是因为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而伴唱组只负责剧中的五个唱段,等待时间有点长,所以安静部下来。在后来的演出中加入了一些人声来渲染剧情,由伴唱组完成,纪律就好多了。剧中人物苍蝇和蚊子的对白比较烦琐,一年级的学生表达起来有困难,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人物的对白,学生表达起来就容易得多了。总之,音乐剧的编写是一个反复修改、反复斟酌的过程,要通过对比学生的兴趣特点、接受能力、氛围效果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实现,从而促进音乐剧的正常排练,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堂排练的有效性

 

  1.排练面对全体学生。在课堂排练过程中,我向全班学生出示剧本,全班学生一起熟悉剧本,知道这个剧情内容,会唱所有唱段。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如何表现。如:在《小蜻蜓》排练中,我让学生分析了剧中蜻蜓、蚊子、苍蝇的性格。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出:小蜻蜓是益虫,勤劳、可爱。苍蝇是害虫,肥胖懒惰。蚊子是害虫狡猾、胆小。有了这些认识后,学生对表情的把握就好多了。在排练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剧中人物的对白,并表演动作表情。练习后,让学生分组分角色表演,然后再小组汇报,真正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表演的机会。

 

  2.注重个别指导。在学生分组表演时,教师要认真巡视,适时进行指导。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仔细观察每个小组学生的活动情况,看到比较调皮的学生不配合表演,就要去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表演,在一年级中会有学生争演一个角色的情况出现,会有角色选择的矛盾,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轮流或其他方法解决,让每个学生真正投入表演。在分组表演阶段,要放得开,真正让学生表演。实践证明,在第一课时学生还不会配合表演,教师要展示剧本内容,让学生能看到剧本,走到学生中间,分组指导小组成员的配合。

 

  3.在展示中组织学生评价,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在分组排练后,组织学生展示。这一阶段学生还在分组表演的兴奋中。表演活动要收放自如,放下去,要收得回来。小学低段的学生喜欢带式头饰表演,在展示中,教师出示头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参加展示的机会,也能使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教师引导观看展示的学生认真观看表演,并且能从对白、唱段、表演方面简单地评价同伴,进一步巩固表演音乐剧应该注意的细节。

 小学音乐剧进课堂的有效性探索

  四、全员参与完整表演,激发学生活动热情

 

  小学课堂音乐剧在完成课堂排练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全班参与一次完整的演出,真正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只有增加完整表演环节,才能够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将他们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从而不断地提升音乐剧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进行完整表演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学生特长、注重场景的布置、实现学生全员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1.注重学生的特长,扬长避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长,知道每个学生的优点,在参加音乐剧的台前幕后发挥他们的作用,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如有的学生美工好,可以让他们制作道具,表演好的学生表演角色,歌唱得好的学生到伴唱组负责各个唱段的演唱,舞蹈好的学生负责伴舞,大家分工合作既发挥的自己的优势,也享受到了集体活动的乐趣,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引导学生将他们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在保证音乐剧完美度的同时,还强化了学生的自信,对于学生日后的音乐剧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2.学生参与布置场景,烘托剧情。根据剧情布置场景,是课堂音乐剧表演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根据剧情布置的表演场景,可以使表演者主动进入角色,把观众带入剧情。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直观形象、色彩鲜艳的场景。组织学生参与布置场景,把学生自制的道具布置在场景中,也要符合学生的审美,激发学生表演兴趣。邀请学生来亲自参与场景的设置,能够大大调动他们的热情和创造力,引发他们思考能力的提升。根据学生自己对于音乐剧的理解,来实现场景的布置,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认知程度,以此来从根本上保证学生主动性的提升。

 

  3.全员参与,展现自我。每个学生都有表演的欲望,有展现自我的积极性。作为老师,应该充分地把握学生的性格和兴趣特点,给他们展示自我提供广阔的平台。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在扬长避短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参与完整表演。在表演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预设,每个表演组在台上的位置,每个参与表演的学生的位置都要预设好,道具组在什么时候布置场景学生也要实现熟练,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后,才能保证表演的顺利进行,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另外,在音乐剧表演结束之后,还要对表演效果进行综合的评价。在评价的时候,应该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对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进行表扬,同时还要委婉地提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让他们学会合理地认清自我、争取最大的进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性,这对于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两学年的实践只是小学音乐剧进课堂这个课题的开始,还有许多问题存在,如到中高年级学生如何自己创编剧本,在场景中如何引导学生用自制乐器创造音效效果烘托剧情,学生的表演能力如何有效提高,这都是在以后的实践中探索的课题。只有在老师们不断的努力探索下,音乐剧才能真正进入小学课堂,让学生体验到音乐剧的魅力,体验成长的快乐。

 

  作者:廖润莲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2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