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小学教学管理中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优化路径

2016-06-13 14: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课堂教学中的人力资源开发,对课堂教学资源结构功能的发挥具有决定性、主体性的作用。人力资源主要有教师资源、学生资源。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题。教师是课堂教学资源结构中最重要的资源,占有主导地位。因此,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如何从理念到行动,从学校层面推进到教师自主发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陶冶爱岗敬业的教育情怀

 

  借现代管理理念,重团队意识培养

 

  教育理念现代化,是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学校组织行政管理团队学习现代管理理念扁平化管理,减少中间层级,为一线服务,以此激活更多的头脑,激发更多的智慧,激活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同时推动教师角色实现重大转变,学校以分布式领导,真正实现全员育人。

 

  (1)行政条线负责,分权管理

 

  学校结合上级部门条线分工,根据各管理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合理规定必要的职责和权限。行政条线负责人各自分担相应的事务。分权,简化了管理层次,促进了各条线的凝心聚力,在共同的愿景下,步调一致。在团结协作的同时,又各有分担,培养了条线负责人的独立决策的能力,提高了独立管理的水平。校长室在各条线分权分担的过程中,做好全程的跟踪督查,时时观察全局计划的进展情况,对可能出现的偏离目标的局部现象进行协调。

 

  (2)年级组长主责,人才成长

 

  学校同时又将各条线分管行政工作重心下沉至年级组,实行年级组长主责制。年级组长作为基层主管,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一是起到上传下达的桥梁纽带作用;其二是履行应有的职责,负责年级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教育教学管理,负责学生管理和各项具体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等具体工作的落实;其三是参与学校重大事务的决策,落实民主管理。这样,行政与年级组长一起,融入教师群体,将各项工作执行到位。年级组长在事务管理中,在参与学校重大事情的决策中,各自凸显出自己的优势与长处,促进了学校管理梯队的建设。

 

  (3)分年级组考核,互补合作

 

  在对教师的学期考核中,学校按年级组的单位进行教师群体的捆绑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设立一、二、三等奖,给与一定的精神、物质奖励。此项举措,重在促进教师群体之间在积极竞争的同时互补合作,形成年级组之间你追我赶的健康发展氛围。

 

  以感动人物评比,重爱岗敬业教育

 

  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在职业劳动中,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以培养出崇高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学校在常规的一些教育、引导、活动以及制度的规范下,重点开展了感动人物(或团队)”评比的系列活动。学校设定了相应的评比章程,章程主要包括师德师风的建设和教育教学的成果,奖励在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中表现优秀、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个人和教师群体。此项评比,有明确的师德师风建设指向,极大程度上增强了教师立德树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练就扎实过硬的教学技能

 

  教师的教学技能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丰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证。教师如果能做到心中有本,眼中有生,才能使知识的逻辑结构与认知的发展有机结合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活动结构。心中有本,是指教师对所教学科知识结构清晰、完整的认知,对教材的解读娴熟准确。眼中有生,是指教师不仅有很强的学生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障碍,还懂得学生认知、心理、情感的发展规律。

 

  更新理念,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1)教有规范,学有目标

 

  教师以课堂为主阵地。学校教学改革需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构建、实践、完善理想模型。如在教学新规范,即定标——明标——达标——测标——补标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师生共同遵循教与学的规律,从明确的目标开始,逐步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本,眼中有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探究有尺(方法),达成有度(效度)”

 

  (2)以生为本,注重生长

 

  形成教学结果的前面还有十分宝贵的教学过程。德国教育家布列钦卡指出,教育不只是一种产品概念,更是一种过程概念,教育是一种影响;是一种传递人类文化财富的过程;是一种引导的经过或过程;是一种形成的过程。教育过程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课堂教学应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生长发育必有先后,认知水平必然存在差异,认知过程必有个性。因此,教学的过程就是以生为本,以开放驱逐控制,以生长替代重复,以智慧超越简单,以思索达成深刻。

 

  扎实技能,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教学技能培养在教师的职业成长中,尤为重要。教学技能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不断练就。一个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有:说得规范——语言表达规范、生动、流畅且富有逻辑性;听得清楚——善听、会听,对学生的回答能及时补充、概括、提伸;读得上口——抑扬顿挫,情感投入;写得美观——板书重点突出、书写工整;问得巧妙——科学提问、难易适度;组织得当——善于调控课堂、媒体演示得当等。学校采取多种举措推动,形成常规,最后成为教师个体的自觉行为。

 

  专业技能来比拼。学校注重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的的提升,每学期都有技能比拼主题,如演讲赛、粉笔字(钢笔字)比赛、课堂教学比武、主题讲坛活动等,不仅锻炼了青年教师的技能,而且为教师相互学习提供了机会,促进教师基本功的提升。

 小学教学管理中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优化路径

  对外活动展活力。对外进行课堂教学展示,既是课改理念的融合和教学模式的创新的一项常规工作,更是全体教师展示业务水平、提升教学能力的机会。参与上课的教师,有学科组推荐的,也有教师自荐的。活动之际,也是教师显身手之时。

 

  开放教学显成果。学校每学期都要按照不同的年级举行面向家长的课堂教学半日开放活动。学校邀请家长来校观摩任课教师的教学,并从家长的角度提出教学建议。任课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自主申报展示课的内容,积极面对家长,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能。在此项活动中,家长观摩后提出的建议无疑就是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积极、有效的监督与激励。

 

  打造务实高效的教学科研

 

  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是自身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教学科研,在群体的氛围中发展自我。

 

  融入学校整体科研氛围

 

  切入:学校提倡教师所在的学科组采用行动研究,从自觉主动的教学反思开始,及时发现教学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作为研究的发端。学校支持教师个人开展研究,建议从关注自己的课堂教学开始,这样的研究源于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是教师在课堂或班级管理教学情境中遇到的,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它的切入点和开口都很小,关注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某个点或某个细节。这也是更为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

 

  目标:学校引领学科组围绕学科总课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将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倡导的目标教学融入其中,形成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个体可借助这样的研究方向,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积累教学实践经验。

 

  行动:学科大组的教研,着重在引领式教研和主题式教研,引领者由邀请的专家、学校的领导、学校的骨干组成,教师借助这样的平台虚心向他们请教,面对面交流,更新观念,开拓视野,解决在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困惑,提高业务水平。通过专家引路,教师能明确努力方向。学校也能借助这些专家、领导、骨干的优势力量,提升学校的教研质量,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学科小组(暨教研组、备课组)的教研,着重在说课式教研、反思式教研。这样,既解决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个性问题,又能兼顾到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确保人人参与的同时,唤醒教师内在的探究需求。教师结合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效果进行理性的分析,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逐渐转变为反思型教师。随堂教研,着重在会诊式教研:学校领导和教学条线各负责人经常深入课堂听课,针对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会诊。教师个体在此过程中,以他人的智慧,为自己找病情,析病因,这样的集体会诊,积极帮助教师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

 

  不同角度开展反思

 

  首先,教师需要寻找自我实践中的问题。俗话说,吾日三省吾身。教学活动是一种即时性的活动,课前准备再充分,也会在实践中不断生发出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教师教学反思的源泉。课堂总是走在追求完美的路上,因此,问题会引发更多的反思,深刻的反思收获更多的经验,从而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素质。

 

  其次,反思他人实践中的问题。观他人课,当思自身教学不足,努力用他人之长补自己不足。在观课的时候,做好观课记录,有效地搜集整理课堂信息,然后感悟、体验和分析以获得对课堂教学的重新认识和理解。

 

  第三,积累反思后的问题。前车之鉴,后世之师,我们提倡专家型教师,但并不排斥教师的经验。这些经验不断的累积,为自身的专业发展提供储备。

 

  催生自我发展的群体效应

 

  教师应该成为反思型的教师,经常回顾、重建、重现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和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批判性的分析。这是教师对于自身资源的开发,也是教师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微观层面的保障。

 

  自发组织学术沙龙

 

  学术沙龙为教师创造了参与教研活动的机会,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对话的时空。促进了教师对专业领域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并锻炼了他们的思维、逻辑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更好地满足广大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骨干评选推动自主沙龙。学校骨干教师评选条件之一:能在群体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指导同学科组教师。此项举措催生了教师自发形成的学术小团体。他们根据不同的学科,或在骨干教师引领下,或发挥自身特长,凝聚教师,并结成师徒,他们经常围绕课堂开展听课、磨课活动,打磨课堂,发挥同伴交流的作用。对课堂教学展开研究,共同商讨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实施、反思、改进和再实施的过程,经历备教案、说理念、讲预设、观实践和评效果等五个环节,既上课人,又听课人,促进上课、听课双方共同专业进步。

 

  办公室安排促进自主沙龙。教师自发开展的办公室的教研,氛围浓郁,着重在问题式教研。在每学期办公室安排之时,学校尽可能将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的老师安排在一个办公室中,便于老师们随时交流研讨。这种随机性教研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群体中已经形成氛围,办公室、操场上经常看到老师就教学中某个问题热烈交谈的情景。

 

  网络平台为自主沙龙提供便利。网络平台从时空、地域、学段等多角度延伸了面对面交流的便利,更具有自觉意识、高效功能。教师借助网络平台开展教学研究,真正实现了研修效果的民主、平等、开放的共享。

 

  自觉读书丰厚底蕴

 

  教师在读书中发展自我,成就自我。在引导教师自觉读书的过程中,一是要解决书源,二是要形成氛围,三是要不断激励。

 

  教师读哪些书?应该是博览群书,教育教学类的书籍,只是教师读书的内容之一。学校加强图书资料室建设。为教师的学习提供必备的图书、视频案例、教学光盘和录像设施等。同时,定期向教师推荐好书,引导教师追随名师脚步,关注他们的教育教学动态。

 

  读书要形成氛围。教师的自主阅读与其所处的学习氛围密切相关。学校积极营造一种崇尚学习、支持学习的环境和氛围,鼓励教师通过学习促进成长,教师在其中必然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学校对其学习活动的支持,同时学校积极为教师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借助读书会提供交流研讨的机会,用每周两节课时间保证教师读书的时间,支持教师参加各级业务进修,解决学习费用,主动为教师协调工作和学习的关系等,这一切都有利于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开发网络交流平台读书活动延续性开展。在网络交流平台上,教师可以畅所欲言地交流对话,可以开诚布公地批评、辩驳,可以无所顾忌地阐发自己的理念和见解,可以实现观点与心灵的真实碰撞与交流。同时,网上交流还可以克服时间、场所的限制,可以延时交流、随时对话。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是教师个体,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助推之力不容忽视;但教师的自主发展更是教师成长的内驱之力。学校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更加要关注教师个体的自我发展,从而成功实现管理过程中教师人力资源的开发。

 

  作者:施彩萍 来源:华人时刊·校长 2016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