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鲁迅先生曾说“巨大的建筑,总是一草一木叠起来,我们何尝不做做这一草一木呢?我时常做些零事,就是为此。”探究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如何自主开发习作教学特有资源,让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习作走出教学的困境,这大概就是为学生习作这“巨大的建筑”做好“一草一木”。
关键词:途径;收集整理;教学资源;习作档案袋;多元文化
我在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执教二十多年,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感受最多的就是语文习作教学的“难”。习作教学之所以“难”,最主要的就是因为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有限,由于小学生对客观事物还不具备较好的独立认识能力,习作时学生常常是感到无话可说,为没有内容可写而苦恼。对于习作教学,多年来已有不少同仁对其进行探究,总结了许多方法。
要解决小学生习作时无话可写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大脑里储存足够的习作“材料”,就像建筑房屋必须要具备砖瓦、水泥、钢筋才能建起高楼大厦一样。要走出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困境,就必须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特有教学资源优势,开辟适合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新途径。
笔者认为,新的途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多渠道搜集整理习作资源,建立习作资源库。(1)、从课本中收集。小学语文课本就是最好习作教学资源,一至六年级语文课本的内容符合儿童心理发展。
(2)、从生活中收集,观看电视、阅读标语、欣赏春联等是儿童最喜闻乐见的形式,要培养学生在其中积累词汇,丰富自己的书面语言;民族地区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历史传统、人文景观和保存完好的生态环境,民间传说、饮食文化和婚丧习俗,这些都是民族地区特有的多元文化资源。
(3)、从课外阅读中收集。报刊杂志、儿童刊物是儿童喜欢的课外读物。其中的好词、佳句也能丰富儿童的习作语言,优秀的片段是儿童仿写的例文,要让学生读到好词、佳句的时候问问自己:为什么“我所不及”?从而把报刊杂志变成最好的习作资源之一。
途径二:观察是积累习作资源的最佳途径。
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具体反映,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体验而抽象出来的事物的本质内涵,而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因此,引导学生观察事物需要制定完整计划。观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走出课堂,到自然界中去,到生活中去。(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事物要仔细,抓住事物的主体;(3)观察应抓住事物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发展变化的规律,不注意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小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按照从说到写,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习作的第一步是“说”的训练,习作离不开构思,“说”是让抽象思维在大脑中进行形象思维的构思过程,小学生通过“说”,达到对所见所闻进行再创造的目的,与人交流,资源共享。(1)低段要求说完整话,说话时尽可能用上积累的词语。(2)中段要求说一段完整话到叙述一件完整事物,要注意叙述的先后顺序,叙述时要求尽量用上积累的词汇。(3)高段要求叙述完整的事物,叙述时要有丰富的内涵,用词恰当,要求对所叙述的事情生动形象,要有真情实感。
途径三:习作训练。
教学目标指出(1)低段要求写完整的话,写完整的句子,对“写”有困难的学生应降低标准先仿写,然后逐步提高,写好后通过相互评比、互相修改以达到“写”的训练的第一步目的。(2)中段习作要求从片段过渡到篇,由于学生对客观事物独立认识的能力有限,习作就往往不能做到“巧”和“妙”,习作训练应从仿写过渡到独创,仿写是借鉴别人习作语言和结构的“巧”和“妙”的方法。(3)高段要留给学生自由习作和独创的机会,发挥想象,产生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 途径四:建立习作档案袋。(学生习作档案袋可以独立建立,也可按学生的不同水平分类建立。)
学生习作档案袋就是学生整个习作过程的记录和客观见证。习作档案袋能很好的发挥双向功能。
上述的习作途径是:具体(积累的素材)--抽象(说,叙,构思)--具体(习作)的过程。它充分体现出习作教学是面向儿童、面向社会、深人儿童的生活实践、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贴近儿童的生活感受的教学活动。对教师而言,变教师过去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习作的参与者、合作者。学生是评价教师教学业绩的唯一裁判,二十多年来无论是参加了工作的学生,还是在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学生和我见面,谈得最多的就是当年习作过程,都感谢我交给他们的习作方法,让他们在初中、高中的学习中作文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作者简介:姓名:文桂敏,男。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