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正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要求我们小学语文老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努力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如何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课改的目标,笔者结合本人在新课改下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首先: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再次: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二、要处理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三对关系
首先: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摒弃“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学生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素养必须靠自主的语文实践才能提高,同时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比较充足的识字写字的时间,读书思考的时间,讨论交流的时间。要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但同时老师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这就要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语文;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自信;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发现,使学生不断习得学习语文的方法。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基本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便会落到实处。此外,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给足自学时间,加强自读自悟,要鼓励交流感受、质疑问难,为合作、探究铺路;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全班讨论交流的调控,使合作探究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有提高,有发展,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此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要警惕以往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滑向课改后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变为“对学生的放任自流”,这要求在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不能放弃教师的指导。“导”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的质量,教师加强指导,一要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二要处理好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关系,那些重要的、学生忽略的学习内容,教师应当指出来,去引导学生把握理解。
其次:要正确处理好课内语文学习与课外语文学习的关系。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小小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这样做肯定不对,新课改强调要突破“课堂为中心”,注重课堂外的语文学习。自然、社会和现实生活,同样是学习语文的课堂,我们一方面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应仅限于读书、写字、答问,而应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小课堂连着大世界”;另一方面要拓宽语文教学的途径、形式,教学内容、形式、途径要向自然、社会、现实生活开放,也就是说,必要时语文教学要走出去,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习作的指导,使学生把课内学习所得迁移到课外学习中去。此外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重视课堂外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流于形式而无实质内容,表面上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用大量的非语文活动挤占了学语文的时间,结果快乐有余,收效不大,没能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的基础,这是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的,课外语文教学和活动,要加强目的性,减少盲目性;加强计划性,减少随意性;要切实可行,讲求实效。
再次: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课程改革,要致力于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是语文能力。我们必须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能力,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要求这样的基础不仅是扎实的,而且也要是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以往的语文教学比较忽视的。培养创新能力,核心是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丰富的想象力。怎样培养呢?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培养独立分析、识记字形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读文章想画面的能力,激活想象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特感受和个人见解,说真实想法,不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学中引导观察,鼓励发现,提倡写个性化作文,增加想象作文的练习。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存在盲目追求新异的现象,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要处理好培养求异思维与培养求同思维的关系,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关键是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