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的角色

2015-12-15 11: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综合性自主学习的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本文主要从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这四个角度分析了教师所应该扮演的角色。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教师;角色
  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学习获得各种直接经验。然而这些并不与教师的指导冲突。小学生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限,如果缺少教师的指导,那么他们很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习到多少知识。在活动内容的选择、组织,甚至是一些实际操作上,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辅导。而这些都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挑战。在整个活动中,教师需要担任起活动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与指导者等多种角色。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起一种新的和谐平等的关系,在这个新的关系中,教师应该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
  一、教师是实践活动的组织者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实践性、经验性较强的课程,强调学生能通过经历获取各种体验,进而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以及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等情感和价值观。每一个活动主题的确定、实践活动的开展到最终的成果汇报,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组织。
  在活动准备的时候,教师就必须要在确立活动主题之前,收集活动相关的材料与信息,对相关的知识进行了解,如果条件允许还应该要制作出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引起他们思考的课件、实物等等。然后在主题确立后还要课中组织引导学生围绕着主题进行讨论、思考,选择并确定合适的子课题,制定活动方案、计划、小组分工。在活动的实践阶段,教师还必须要在活动的实施阶段组织学生、帮助学生协调、处理调查访问等各种问题。
  二、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引导者
  学生比较喜欢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可以活跃班级的气氛,锻炼孩子的能力,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同时,也让班级更具凝聚力。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成为引导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原动力。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他们求知欲旺盛,对身边的问题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关注,并要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问题,并以此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出发点,从而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中去。
  例如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前,可以为学生提供多个主题来进行选择,例如“家庭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白色污染”、“中国人的百家姓”等等。然后让学生们思考想要选取哪一个主题,最后综合所有学生的意见,确定其中的一个主题,例如“家庭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然后引导学生说出为何选这个主题,很多学生都想一吐为快。此时教师可以“我最喜欢的主题”为内容让学生进行发言、阐述理由,引起学生的辩论。在这样一个宽松、民主的交流环境下,学生们更加敢想、敢说、敢辩,思维积极敏捷。同时,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不同看法进行重视,仔细的倾听他们的说法,对他们的想法的由来进行思考,并根据思考及时的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三、教师是实践活动的指导者
  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在每一个不同的阶段教师都应该针对不同的目的与任务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点拨。在活动的准备阶段,要通过指导让学生明白互动的目的与任务。在活动的实施阶段,教师则需要指导学生去进行采访、调查、搜集材料,并要指导他们将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类。有时还必须要帮助学生协调一些社会关系,因为小学生年龄毕竟还很小,为人处事总是会存在着许多的缺陷。教师还必须要指导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取实际的实践体验。例如在整理所搜集到的材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共享、交流。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总结、汇报交流阶段,主要任务是小组对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资料、经验、结果和感受等进行汇报、交流,从而形成对某一个问题的基本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发展学生们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在学生进行汇报之前指导他们确定汇报的形式、内容等,并需要帮助他们制作需要的表格以及PPT等。
  例如开展一个名为《饮水的学问》的主体活动,对节约用水进行调查。在进行准备时,可以先出示我国淡水紧张的资料,例如我国的淡水储量是多少,人均淡水储量是多少以及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等,然后再对当地的淡水日均使用量等情况进行介绍。让学生能够从数据中了解到水资源的短缺,让他们产生出节水的愿望,想要去主动的调查身边的节水情况。提出任务后,就让学生制定出相应的活动方案。对于小学生,不能够过多的对他们的方案提出要求,而应该尽可能的让他们能够按自己合理的思路去设计。这个环节中,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分清调查范围,如对象是家庭还是学校等单位,要让学生选择容易入手的。在调查方法上,要指导学生选择方便可行的方法,如调查家中24小时里的用水量,对比节约的情况下和不注意节约的情况有何差别。然后还需要提示学生要有连续性的数据记录才会有较强的说服力,这就要求学生要做好记录,并保留下原始数据。这个活动需要经历的时间较长,虽然看不到他们的活动,但是却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和他们交流(鼓励学生主动向教师提问)。以便于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困难,及时的解决问题,保证活动的继续开展,并还要及时的对他们坚持不懈做调查、记录的精神给予赞扬,并提醒他们要坚持下去,完成任务。
  教师进行指导时并不是事无巨细的全部都说,而是需要去发现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和困难。不可放任自流,也不能代替包办,要给学生留下自主思考、独立实践的空间,要充分的信任学生的潜能。教师必须要加强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学生开展活动的各个环节,可以根据活动的阶段性任务和活动内容,适当的开展讲座、方法讲解、操作示范等各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指导。
  四、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学生之间的合作,还是师生之间的合作,都是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保证。
  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了解 小组活动的情况,而只有参与到活动中,才能了解到各个小组出现的问题、产生的矛盾。例如有的同学个性较强,不善于和同学相处,交际能力也比较欠缺,在于其他的组员合作时常发生矛盾,这样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排斥,从而影响探究活动的继续开展。而教师则就必须要参与到活动中,用自己的方法来突出这些个性较强的学生的特点与能力,让其他的学生发现这些学生的优点。并让学生们逐渐的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优势,同时也让这些性格不合群的学生能够找到人与人交往的信心。
  总之,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这种课程,教师必须要能够对自己的角色地位进行充分的认识。随着社会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的角色进行更为深层次的分析,将会对教师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做出更为系统的诠释。
参考文献
[1]景岩.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角色定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6):225.
[2]赵春光.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教师角色[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1,(03):71-7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