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而现在的课堂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思维的发展,过于强调知识的记忆与模仿,有时甚至为了追求分数,采取题海战术,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数学课堂缺乏生命力。如果老师能利用儿童好动的天性,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促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学习活动; 积极性; 有效性; 教学情景; 应用数学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师永恒的追求,错误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会导致课堂效率的不高甚至无效,那怎样的教学手段才使课堂充满活力、课堂效率得到更好的提高呢?结合教学实践,在此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创建有效情景,提高课堂实效性。
生动、有效的教学情景能引领学生快乐地走进生活了解数学、感受数学、思考数学、体验数学,找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课堂活跃、有效。然而,有些老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景,力求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却因为创设的情景低效甚至无效,而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那怎样才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呢?
(一) 避免看热闹,忽略教学目标的情景设置。
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首先出现一幅商店里面有琳琅满目的商品的情景图,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商品有哪些,它的单价各是多少。学生都非常高兴地向老师汇报了自己的想法,但过了三分钟后学生还不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接着,老师再让学生任选两种商品购买,学生又开始一轮购物交流。这样,把时间花在“购物”情节里,迟迟不进入主题,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不明确的,只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变得很被动。所以,一节课最好让学生尽快明确要学什么,带着目的上课才会变得主动,情景创设才显得有效。
(二) 避免重花俏,干扰教学实施的情景设置。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先出示一幅情景图:下课了,两个同学边走边说,来到了两个形状不同的花坛前,一个是长方形,一个是平形四边形,它们在争论,哪个面积大?操场上还有很多同学在做课间活动,动态展示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绳、有的在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等,时而还有几只小鸟飞过,好温馨的校园。这幅主题图非常生动,但是当老师提出问题后,还有一些学生在关注图中在做运动的同学们,这样的情景图干扰了学生的视线,使学习主题不突出。所以,情景的创设应该考虑到有可能会影响学习主题的因素,尽量排除干扰,突出学习主题。
(三) 避免离实际,困惑学生思维的情景设置。
新课标提倡:问题情境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是现实的、合理的。只有符合生活实际的情景才有认知的价值,才有探讨的必要,因此创设的情景最好是学生身边最为熟悉的,那更容易被他们接纳,更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脱离生活实际的情景往往缺乏合理性,失去它应有的价值。如教学“圆的认识”,我问:“为什么车轮都是圆的?”这是学生最熟悉的事物了,经我一问,一下子触动了他们那敏感的神经,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学情景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总之,有效的教学情景应该与学生的学习内容有关,在情景中渗透数学的本质和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到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
二、开放教学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走出教室学习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如果让数学走出书本,走出教室,融入生活,融入活动,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可以为生活服务。从而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上“用比例解决问题”这节课,我带学生来到操场的一排树下,实地测量树有多高。怎样测量呢?有的学生提议:带一条绳子爬上树测量树的高,下来时量一下绳子的长就知道了。”但是,这种方法有点麻烦,而且不安全。还有别的办法吗?于是我引导学生拿着米尺笔直地立在地上,影子出现了,发现米尺的长刚好是影子长的2倍,那树的高也应该树影长的2倍,由这个倍数关系可以求出:树高=树影长×2。接下来,我再引导学生还可以用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尺子长:尺影长=树高:树影长,或者尺子长:树高= 尺影长:树影长。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比和比例这样抽象的概念。
(二) 动手操作探究数学
动手操作是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形成、发展的最基本、最简单的途径之一。在操作中可以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同时也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质疑互动研讨数学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爱恩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生的疑惑往往就是对重、难点的理解不透彻,如果老师针对疑点进行到位的点拔,更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所以,老师应大力表扬,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把知识学会,甚至有新的创造。
三、巧设练习题,品味数学趣味性。
一节数学课通常是由新授环节和练习环节构成,新授环节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到了练习环节,课堂气氛往往有点沉闷。曾有学者把中国和美国的数学练习设计放在一起对比,中国的练习设计优点是:教师很重视习题的层次性、针对性,关注变式练习。但不足的是:选材的视野不够开阔。而美国的练习设计趣味性、科学性强,练习中的情境视野开阔,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既有厚重的历史事件,也有活泼的数学故事,往往一组练习以一根主线串联起来,如用鲨鱼的各种数据(牙齿数、体长、体重、泳速)编题,用太阳系中的相关数据编题等。但美国的练习层次性不强、针对性不够,变式较少。学者看到美国的学生在做练习时,有意地问:“你们喜欢数学吗?”他们说:“喜欢,因为数学很好玩。”可见,数学练习如果能让学生觉得很有趣,这样可以更充分地调动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使他们的思维更活跃。那怎样设计练习题可以
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一)把更多的课外知识融入到数学练习中。
学生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往往是比较好奇的,如果数学练习可以渗透更多的课外知识,或者把数学与政治、历史、语文等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如,我教六年级下册《计量单位》一节复习课时,我围绕中国的时事政治出了几道数学题:1、杨利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它于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于10月16日清晨7时许降落在内蒙古中部一牧场,他在太空一共遨游了( )小时。2、2008年我国在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这年是( )年,全年有( )天,二月有( )天。这样的练习题更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体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丰富练习的形式,使练习“活”起来。
如果练习设计的形式丰富多样,学生可以在灵活多变的题型中感受到做题的乐趣。例如:可以设计书面的练习、口述的练习、操作性的练习,又可以采用“开火车”、“找朋友”、 “比一比”、 “夺红旗”、“学生考学生”、“学生考老师”、“猜谜语”、“找迷宫”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上完了《2、3、5的倍数特征》一课后,我找两个小组的学生比一比,每人只写一个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两位数,不能重复,其它同学不能提示,看哪一组的学生最快写完,正确率最高。我发现在比赛的过程中大家的心情都特别紧张,因为大家都非常关心比赛的结果,连平时不听课的学生都在盯着台上的学生看他们有没有写错,一写完,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说出谁写错了,我追问理由时,学生可以马上说出来,这样的活动形式大大地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四、运用幽默语言,展示数学趣味性。
伟大导师列宁曾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前苏联教育家米·斯维特洛夫说:“我一直认为,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确实,幽默是课堂的润滑剂,它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宽松、愉快,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记得,我曾听过一位老师上“奇妙的图形密铺”一课,它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几个圆能否密铺,学生回答:“不能,”老师接着问:“再添一种什么图案就可以密铺了?”学生说:“像星星一样的图案”。师答:“是的,老师身上藏了个星星,你们猜它在哪?”有的学生猜在衣袋里,有的学生猜在裤袋里,老师依照学生的意思找了一遍,分开手扮了个鬼脸表示没有,大家都在茫然间,老师从领带里陶出了一个“星星”,弄得全班哄堂大笑,顿时,课堂气氛高涨起来,大家的心情得以放松。幽默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人生态度,如果老师经常用幽默的语言打动学生,久而久之,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变得乐观、上进。
总之,老师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创设有效的、丰富的教学情景给学生感受数学、思考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使他们真正“动”起来,那课堂气氛也就“活”起来,学习数学的劲头更足了,教学效果就更显著。
参考文献:
[1]主编:刘兼 孙晓天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主编:李国良.《小学数学主体性教学探略》. 海南出版社.2008.8
[3]作者:刘明祥.《小学数学学习情感与态度及其培养途径》.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
[4]作者:郑金洲 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生成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
[5]作者:〔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