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浅析苏区小学的师资问题

2015-12-15 11:0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苏区教育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中国教育的最初实践。小学教育是苏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师资问题是小学教育的关键问题,本文从师资的来源、培养、待遇、管理及党和政府重视程度等方面,对苏区小学师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苏区;教育;小学;师资
苏区教育是我国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中国教育的最初实践。苏区的小学教育是苏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的新后代,小学教育在各根据地蓬勃的发展起来。师资问题是小学教育的关键问题,目前学术界对这个问题重视的还不够,笔者简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苏区小学名称开始并不统一,一般有“红色小学”、“劳动小学”、“列宁小学”、“人民小学”几种名称。1933年10月通过的《苏维埃学校建设决议案》称“劳动小学”,次年2月人民委员会颁布的《小学制度暂行条例》称“列宁小学”。苏区小学名称虽不统一,但实质并无差别,都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儿童教育。
一、 师资的来源
  苏区小学教师的来源有三个途径:一是工农群众 ,工农群众是苏区小学教师的主要来源。“列宁小学的教师绝大多数是工农劳动者出身。”[1]中央苏区的小学教师“有许多是从群众中来的……其中有许多是群众自己从群众中选出来的。”[2]由于列宁小学的教师“大多数都是农民出身,有农民劳动的技能和习惯,在生活习惯和情感上也和农民差不多。”[3]二是革命干部,“为了迅速扩充教师队伍,以适应列宁小学的发展,党还从广大工农劳动群众和革命干部中抽调出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经过短期训练后即派充列宁小学教师”。[4] 所以革命干部也是苏区小学教师的来源途径之一。三是旧知识分子旧知识分子是苏区小学教师的另一来源。“当时在苏区师资还处于困难的情况下,吸收一切愿意为苏维埃政权服务的人才,包括旧教员、旧知识分子以及各种自由职业家,是发展苏维埃文化教育不可缺少的。”[5] “知识分子若肯参加革命,工农阶级均可收容他们,依照他们才干的大小,分配他们适当的工作。” [6]但是“少数地主、富农出身的知识分子,必须经过严格的革命锻炼和思想改造,才能充当小学教师。” [7]
二、师资的培养
  建立一支革命的教师队伍,是苏区小学教育发展的关键。党和苏维埃政府非常重视苏区小学师资的培养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大力培养培训列宁小学的师资。1.创办各级师范,党和苏维埃政府在各革命根据地开办了大量的列宁师范学校,“设高级、初级、短期和小学教员训练班”[8]四个层次,“主要培养工农分子。”[9] “短短几年,各级师范学校培养出大批的教师”。[10]“据江西省1932年8、9月份的统计,兴国、万泰等十四个县,有小学2277所,教员2535人,平均每校有专任教员一个以上。”[11]2.开办小学教师训练班,党和苏维埃政府在各革命根据地开办了大量的教育训练班和短期师资训练班,“苏区小学的师资培训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乡村列宁初级小学教师的培训;一种是对县、区列宁小学教师的培训。”[12]“对初小教师培训的要求,主要是一般政治教育和学校管理的训练,使教师……懂得怎样教书,怎样管理,不再走封建式教育的道路。”[13]这项培训工作主要由各县自己来做,也可以送到省文化委员会参加短期训练。“对高小教师的培训,要求‘各县应把成分好的工农分子送到省苏维埃训练班来做一个长期的培养’”。[14] “还有在职教师轮训班和寒暑假讲习会等,对在职教师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例如在1932年1月在瑞金办的劳动小学教师训练班,在一年的时间内就为各区县培训了小学教师一千五百人,1932年2月就把各乡的劳动小学配备起来了。”[15]3.坚持在职提高,“如组织教育研究会、观摩教学评议会、教学经验交流会等各种形式的学习,效果很好。如博生县,1933年10月,举行三天的教学经验交流会,在会上又请了专人讲授教授法,通过交流和讲座,大家感到收获很大。”[16]4.对旧知识分子的教育改造,各根据地农村中有相当一部分私塾教师,其思想十分复杂。苏区开展了教员审查登记工作,“苏区各级政府对那些坚持传播‘反对和落后思想’的富农地主分子将其从教师队伍中清洗出去;对于那些成分好的但带有封建思想的教师,则采取团结、教育的政策,使他们改变落后立场,继续担任教师。”[17]
三、师资的待遇
  1.政治待遇,教师政治地位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苏区教师的政治地位较高,他们中不少人当选为各级苏维埃代表。如1934年4月,鄂豫皖苏区六安二区选举的132名苏维埃代表中有5名是小学教师。在全国苏维埃代表中,也有教育界的代表。1933年5月29日,苏区中央局作出的《关于纠正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中错误倾向的决议》,要求各地注意吸收那些经过革命斗争考验的知识分子加入共产党组织。2.生活待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第九号《小学教员优待条例》规定:“小学教员的生活费,依照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生活费。乡苏维埃应发动群众帮助小学教员耕田,与苏维埃工作人员同等待遇。小学教员在任课期间,与苏维埃工作人员同样减纳地租税,但任期要在半年以上。在城市没有分田的小学教员,市苏应发动群众帮助教员家属工作,或给以其他物资上的帮助。在任课期内,教员有疾病,照苏维埃工作人员一样,有权到国家医院医治,不取诊断费和药费。” [18]豫南苏区列宁小学教师的生活待遇,在当时经济条件十分困难情况下,苏区政府规定:“‘除教师的生活、薪水外,对教师生病,予以相当的药费照顾。’此外,教师享有分配土地的权利,缺乏劳动力的教师家庭,土地由当地苏维埃政府组织农民代耕。生活上关心教师,教师外出学习开会膳食费由苏维埃政府供给。”[19]3.工资待遇,毛泽东在1933年12月15日所写《长冈乡调查》一文中关于小学教员生活待遇时指出:“教员尽义务,但劳动互助社帮他耕田,等于一个脱离生产的工作人员。教员自己不肯说,代表会议决定优待。合富、秀水两乡,则由学生抖米(抖,集合之意)给“老师”吃,月抖两斗米。扬澄乡又是一个办法:比如某村有一小学,乡苏准许群众中推出两个人(要是五十以上不能当长夫的),去开长担(开担即挑担,开长担即经常挑担)做小生意,赚了钱供给“ 老师”伙食,其数照乡苏办事人例(乡苏每日九分,老师也九分),乡苏则对此两人不派一切勤务,由这两人自愿承担。”[20]在《才溪乡调查》一文毛泽东写到:“教员伙食,群众募集款子,每天一角三分计算。”[21]永定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决议案指出:“小学教员月薪规定大洋六元至八元,比较政府职员增加,以示优待”。[22]龙岩县规定:“全县教员薪金约定每年大洋一百元”。[23]华容县规定:“教师待遇,每月生活费七元,按十二月发放,废除薪金制”。[24]豫南苏区规定为了解决列宁小学教师生活困难,“发给劳动工资,每年二百五、六十串上下。这比当时一般雇工的工资高出一倍多。”[25] 而在当时,苏区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是普遍不发薪水的,中央苏区的工作人员,家住本地的,伙食费也从家中带来。4.奖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第九号《小学教员优待条例》第六条规定:“小学教员每半年给奖一次,其给奖条件和等第如下:一、能将该处所划定的学区的学龄儿童吸收百分之七十至八十者(在先进区如兴国已经达到此数者,必须继续发展到百分之九十),而且经常到校的学生要占全校学生十分之七以上(薪金区域须达到十分之八)。二、大部分的学生对于中央教育部所规定的课程能学完和能了解。三、大部分的学生经常参加革命斗争工作。四、以上三项完全的为第一等。其中有一项弱的为第二等。奖金为半年生活费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二十。”[26]第七条规定“一个教员连续取得第一等奖金两次的,按年增加原有奖金十分之二至十分之三。”[27]第八条规定“教员应该给奖的由区教育部会同当时乡政府将该教员的成绩查明登记,经过县教育部与省教育部报告教育人民委员部审查给奖,同时在报纸上发表。和中央苏区尚未打成一片的地方,由省教育部审查给奖。”[28]
四、师资的管理
  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苏区小学教师不仅承担着培养革命后代的任务,而且肩负着参与学校管理、负责社会教育工作、参加社会工作等历史使命。因此加强对小学教师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1.教师的任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第八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小学校制度暂行条例》第六章第二十条规定:“小学校长和教员由城市教育科长或乡主席委任,但已委任的教员,如果学生及其家庭不信任时,得由教育主管部门召集学生家长联席会议解决之。”[29] 第二章第八条规定:“小学校校长和教员,应在乡教育委员会领导之下,负责调查该区内的学龄儿童,发动儿童家属督促其入学,并留意改善他们的校外生活。”[30]2.教师的考评,苏区学校中吸收了一批原来的教员参加教育工作。这些人良莠不齐,政治业务和文化水平相差很大。因此各苏区开展了教员资格的考查鉴定工作。“1930年3月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决定,各地教员要经过政府审查批准。”[31]“8月龙岩县文委会决定履行教员登记,各区文委会组织教员审查委员会。凡审查合格的教员,由区文委会分配各校任教。”[32]“1931年7月,闽西苏维埃政府召开各县区文委会联席会,通过了《闽西各县区文委联席会议决议案》,进一步肯定了教员审查登记制度。对教员提出三条要求:(1)举行教员登记,审查其工作历史、成份和家庭背景,排除有反革命政治派别的嫌疑分子。(2)举行测验,测验教员的文化程度、政治认识和教学经验。(3)让有特长的教员到附近学校轮流教授。”[33]3.教师的组织,苏区教师很早就建立了自己的组织。“华容县1931年的《上季文化教育工作计划》指出教师可自由组织研究团体,讨论各种科学及革命理论。”[34]“闽西苏区1931年建立共产主义研究会,进行教学研究和维护教员的权利。”[35]“1933年10月苏区教育建设大会明确提出各地都必须建立红色教员联合会。为了加强对红色教员联合会的领导与管理,”[36]“1934年2月,中央教育人民委员会部批准颁布了《红色教员联合会暂行章程》,规定红色教员联合会是以区为单位的单独组织,由区教育部领导。凡是现任列宁小学校长、教员,皆得加入红色教员联合会为会员。该会的主要任务是‘团结小学教员研究教授和管理儿童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的领导儿童参加革命运动工作,并发展苏维埃小学教育事业;改良教员本身的生活,实行教员群众的互助’。红色教员联合会每月由主任召集会员大会一次,检查一月的工作成绩和教学管理的经验,并讨论今后工作。[37]”红色教员联合会是苏区小学教员的群众组织。它不仅把苏区小学教师团结了起来,共同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而且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对完善苏区的教育管理制度有重要意义。  
五、党和苏维埃政府对师资的重视
  党和苏维埃政府对师资建设非常重视,制定并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尊师重教措施,对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1.政治上关怀,党和苏维埃政府非常重视列宁小学的教师,“在政治上对他们关怀,教育干部和群众尊重小学教师的工作,定期调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经常开展实习批评会,帮助他们提高政治、文化水平和教学能力。”[38]2.工作上支持,在中央文化教员建设大会通过的决议中指出:“关于组织小学教员的问题 ,没有系统的工作。因此,必须立即开始有系统的来组织小学教员,造成小学教员工作的环境,改善小学教员物资生活,达到一般群众的水平,最重要的提高他们的熟练的程度,使他们获得普通教育和政治技术教育的知识。”[39]3.政策上保护,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一贯是非常重视的,“在1929年2月,党中央批复福建省委关于‘闽西斗争的经验教训’时就指出,对知识分子批评‘语气不妥’”。针对王明‘左’倾机会主义执行者,实行的排斥打击知识分子的错误政策,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重申并进一步强调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对纠正过左的政策起了很大的作用。”[40]在江西省第一次教育会议的决议案中指出“对于小学教员的优待,要执行中央颁布的条件,而且奖金的发给,必须经过群众。”[41]“必须切实的进行组织红色教员联合会的工作,执行优待小学教员条例。”[42]“小学教员生活费要像现在的小学办公费、社会教育经费一样,大部分由群众团体募捐。”[43]
  苏区小学的教师虽然是“文墨不深”,但他们的阶级觉悟很高,工 作认真负责,他们除日常的教学工作外,还要教夜校和担负许多繁重的社会工作,他们已不是旧社会那种雇佣的劳动者了,而是革命队伍中的脑力劳动者,是一个重要方面军,他们为苏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党和苏维埃政府在战争年代,在物质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尊师重教,把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物质待遇提到这样高的地位,在中国历史上还是首次。这种重视教育,尊重教师的光荣传统,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注释:
[1][5][7] [38][40] 陈元暉主编:《老解放区教育简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42、42、13页。
[2][3][4] [15]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科所编:《中国现代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189、187、193、171页。
[6]江西省教育厅编:《苏区教育资料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209页。
[8][9][10][11][16]《江西省苏区的报告》, 《红色中华》1932年11月28日。
[12][13][14][17] [19] [25] 申志诚等主编:《河南近现代教育史稿》,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152、153、152、153页。
[18] [20][21][22][23][24][26][27][28][29][30][37] [39] [41][42][43]  陈元暉等编:《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331、11、14、158、160、167、332、332、332、311、309、333、61、83、87、83页。    
[31][32][33]福建教科所等编:《闽西苏区教育资料选编》,160页。
[34][35][36]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管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77页。
The Analysis of the Faculty of the Primary School in the Soviet District
Abstract:The education in the soviet district was the first education practi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x–Leninism。The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w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ducation system,The faculty was the key factor in th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This article concerns the origin 、the development 、the salary、the management and the high premium that the CPC and the government placed,it is a fully statement of the faculty in the primary school in the soviet district。
Key words:The soviet district;education;primary school;faculty
作者简介:王隼(1972- )男,河南太康人,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党总支书记,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研究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