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5-12-15 11: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展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发展。”它阐明了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发展学生的潜能。同时引导学生领悟语言文字所表达思想感情,渗透思想教育,提高语文素养。下面就如何抓好学生的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 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 精心设计课前导语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是,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2、 分角色朗读
     小学生大多具有很强的表演欲,我们不妨把这一特点引用到阅读教学中来,对于一些比较浅显而生动的课文组织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来进行阅读表演,是学生很快感受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感情。分角色阅读表演适应于对话多,人物感情表达清晰,深厚的课文中。如《去年的书》,这篇课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故事写得非常的感人,情节就在四次对话中展开。简单的故事情节,简短的对话,略去了主人公——一只鸟儿在与朋友告别以及寻找朋友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及情感,但就是这种白描的手法,使这篇童话显得情深意浓,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站在整个单元教学及知识点的角度看这篇文章,其中的要点之一是让学生了解以对话展开情节的写作方法。所以,整节课的教学,我抓住四次对话,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出文中的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学生对文中的那只小鸟的感情也随着读书的深入而逐渐加深,他们理解了那只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小鸟那两次深情的“看”中的深情与厚意。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教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 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 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 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 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渎,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三、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学会质疑,然后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同学之间互相解答。确实解决不了的,教师再进行讲 解。
四、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在上课文前,可以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曲、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五、培养学生广泛阅读  做好读书笔记。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学生多看课外书,既能提高阅读能力又能增加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低年级选择推荐寓言故事,短篇童话之类的书籍,高年级可以推荐青少版名著,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如《爱的 教育》、《夏洛的网》等,或是一些科普类读物。也可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推荐读物。学生的阅读广泛了,语文素养也就整体提高了。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把优美的语句,自己读后的感受记录下来。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做好笔记,无疑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有着重要的先导作用。我们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使学生开阔认识世界和人生的视野,开启学生的智慧,并以此达到我们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目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