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有效性运用策略

2015-12-15 11:0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 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运用中存在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际从转变多媒体教学的观念,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教学要求、方法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得出信息技术的运用应以“有效”为根本要求,让信息技术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关键词 有效应用 信息技术 教学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不断地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之中,以它图文并茂、声像兼有、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优化了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了教育效果的优化。信息技术在当今教学中的使用虽然发挥了其成功的一面,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笔者就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可以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效果。 
  一、不能为了用而用 
  信息技术流行的今天,只要是公开课,都离不开绚丽多彩、图声并茂的课件,在一片热热闹闹的背后,一些课件的使用像花拳绣腿一样中看不中用。 
  1.“过程”是为了“结果”。“过程”不是为了追求“好看”,而是要注重其实用性,在教学中帮助教师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难点。 
  我在教学《24时记时法》时,先使用多媒体展示一天时间的变化,制作了星星、月亮和太阳一天中的位置变化,再配合时钟的时间指示,用这种动画让学生感知24时,结果学生并没有把太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钟面上,被星星、月亮、太阳的动画吸引住。后来我在另一个班试着用实际钟面边演示边提问,让大家来感知24时,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钟面上的变化,实物演示效果明显好于多媒体课件演示效果。 
  我们应该使用对课堂教学效果好的方法去进行教学,而不能受形式主义影响。 
  2.动画、声音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中的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在“无意注意”中指出“刺激物的新异性是引起无意注意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课件中有些不必要的装饰动画,没有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却吸引了学生的“无意注意”。 
  一位老师在教学“平行线”时,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内容时在习题前面加了一个不停跳动的小青蛙。这时出现的这个动画对解题没有丝毫意义,只是一个小装饰。我注意观察有几个学生对不停跳动的小青蛙很感兴趣,就因为这个小动画是个很新异的刺激物,它吸引了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有不少老师在用PPT课件出示文字、图片等教学内容时,会利用各种声音或页面动态效果,很多情况下只是为了丰富课件,实际上对教学内容没有明显帮助。因为这些装饰性的声音和效果,吸引了很多学生的“无意注意”,也就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情况的出现必然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应该为了教而用 
  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应该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如果过多地去关注听课的专家、老师的感受,那样我们的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因此,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应充分建立在有利于教学的基础之上,要站在学生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角度去考虑。 
  1.传统的与现代的谁更有利于教学就用谁。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新增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有着很多优点,可以再现一些情景,可以图、文、声并茂,但是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可能全面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所以,在运用信息手段进行教学时,要注意选择使用的时机,要处理好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具运用的关系,特别要注意实践与教师自身特点相结合。 
  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时,现代的多媒体手段是不能替代实物模型的教学效果的;一位书法出众的语文老师,没有必要用课件呈现板书,漂漂亮亮的粉笔字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一位普通话很好的老师,没有必要用课件去范读课文,声情并茂的范读更容易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所以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选择现代化教学手段,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一些不足,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呈现一些用语言说不清楚,讲不明白的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就是现代的与传统的哪个更有利于教学就选择哪个。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作来现代化发展的产物,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我们教师不能过于迷信信息技术,在设计课件时,“学生中心”的教学思想不能动摇,教学课件设计的整体理念一定要围绕“促进学生发展”思路去考虑,使课件的设计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导航仪和引路标,同时要注意增强课件与人的交互性,课件的界面要人性化,课件流程要可调控。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上课时注意力容易分散,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时,可以多考虑一些图、声、视频的选择;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这时信息技术手段要尽量去掉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非本质的东西,尽量呈现给学生一些核心的内容;教学数学应用题时,课件内容一定要去掉一些不必要的动画效果和声音效果,因为应用题是训练学生抽象思维的,声音动画的出现会影响学生思考;教学语文说话课时,课件要多呈现一些与说话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画,这样学生会获得丰富的感性素材,说话教学时学生就会有话可说。 
  “有效”应作为信息技术在教学运用上的主导原则。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有效”为根本,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更不能为了“华丽”去使用,要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我们的课堂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