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摭谈体育课外活动的方式创新

2015-11-17 09: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体育课外活动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的有效补充和延续。但在不少地区和学校中,由于种种原因,体育课外活动课的组织和计划仅仅停留在文字上。这严重影响了小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效果,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明显下降。本文通过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的论述,总结管理经验,探讨管理的一般规律,提高管理水平。
  一、 体育课外活动的管理组织
  学校应建立和健全学校体育的组织领导,规定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加强岗位责任制,并确立管理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让每个管理人员明确管理的任务、内容和要求。
  学校课外体育管理的组织是由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组成。学校应建立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是实施体育课外活动管理的决策人员,根据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目标,向各行政管理部门发出指令信息,最后考核指令执行结果。学校体育工作领导者的任务是发挥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搞好课外体育活动。总务部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体育教研组作为执行机构,认真组织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搞好运动队训练和校内外的竞赛活动。
  班主任应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班级工作计划,教育、督促和带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少先队要充分发挥组织作用,积极宣传学校体育的目的、意义,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各层次按照自身的任务,通过履行自己的职责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管理。各层次之间既有分工,又必须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地做好学校课外体育的管理工作。
  二、体育课外活动的管理程序
  对课外体育活动有效的控制取决于管理的指导思想、方法和手段。管理必须有程序地进行,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学校应明确规定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的目标,提出具体任务,确定完成任务的具体措施、负责人及完成指标,并以计划的形式统一有关管理人员的工作,使他们明确各自的任务和工作职责的相互关系,以高质量地完成管理任务。
  组织实施是管理好课外体育活动的关键。首先,建立好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其次,调动每个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长,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益。同时,加强场地器材的管理,提高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加强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程序管理,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合理使用时间。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加强督促和指导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反馈修正是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的重要环节,反馈是控制系统把信息输出,又把其作用结果返回,并对信息进行修正调节的再输出,以达到预定的目的。课外体育活动涉及的面广,因学生情况、场地器材限制、时间安排等因素会产生一些问题。各管理层要广泛听取学生、教师的意见和反映,扩大信息来源,并组成信息分析系统,定期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情况作有效的质量评价和决策建议。
  检查评定对课外体育活动逐步向计划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检查评定要有目的、标准和实质性的内容,有关管理人员应参加检查评定。可全面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也可一个方面一个环节地专题检查,可突击检查,也可定期检查等。检查评定结果要准确、可靠、符合实际。可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客观评定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提高评定的科学性。同时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和条件,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有利于调控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
  三、体育课外活动的管理方法
  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工作在学校的工作中要面对的是多种因素、各方人士、多层次的矛盾,千头万绪仅靠单一的管理方法很难完成管理的目的,必须运用各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法、参与式管理法、系统管理法、法规管理法等方法。并且各种方法可互相结合、互相渗透,逐步形成系统的全面的管理模式,以达到最优化管理的目的。
  1.目标管理。是对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锻炼时间、锻炼项目、达标情况、竞赛名次等各方面用高度量化的指标作为目标,层层分解,制定标准,以计划、组织、控制、评价为环节,把实现目标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使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能够用量化控制。
  2. 参与式管理。体现了民主管理的方式。在课外活动的管理中,给学生创造发表意见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学生参与制订锻炼计划,参与组织竞赛.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管理,使锻炼身体的自觉积极性能不断得到提高。
  3. 系统管理。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分清体育锻炼、群体性活动、代表队训练、竞赛活动等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区别不同层次、不同因素。各管理人员各尽所能、各负其责,形成一整套齐全、完整的管理系统。对课外体育活动涉及的场地器材、时间、信息及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多种情况不断进行反馈修正,在各个环节都有专门管理人员进行调节控制,以实现管理的规范化。
  4. 法规管理。在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中要充分体现国家在体育方面的政策、法令、法规的权威性。在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计划、实施过程中,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令、法规执行。如教育部规定;“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课外体育活动”,学生每天锻炼的时间,不得随意占用。在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要有国家政策依据。
  四、体育课外活动的管理内容
  1.早操、课间操的管理。首先做好早操、课间操的组织安排工作,在时间上予以保证,并列入课表,使学生按班级、规定的时间和场地,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活动。体育教师要做好辅导工作,班主任对学生要加强教育,做好组织督促和检查工作,分管领导不定时进行巡查。加强早操、课间操的检查与考勤,定期进行评比。
  2.班级体育锻炼的管理。建立课外体育锻炼制度,开展有学校特色和民族特点的传统项目,充分发挥班级体育锻炼小组的作用,组织各种小型多样的竞赛活动,积极推动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活动。班主任协同体育教师,检查锻炼人数、锻炼和测验的质量,安全措施、组织纪律等,定期评定公布。
  3.运动队训练管理。健全运动队组织和训练制度,严格按规定时间训练,制订训练计划.提出训练指标,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科学进行训练,定期检查,提高训练质量。定期测定运动员形态、素质、机能和运动成绩,了解运动员各项成绩及生活情况和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的表现,实行全面管理。体育教师要与班主任、家长密切配合协同管理, 为运动员提供文化学习、物质生活、训练时间等条件。
  4.运动竞赛的管理。开展灵活多样的、学生喜爱的班级之间、年级之间的竞赛活动。单项竞赛活动要有计划地进行,在整个学期中力求均衡安排,避免时松时紧,从不同季节特点出发安排多种多样的项目。较大规模的竞赛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如田径运动会,逐步形成制度固定下来。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竞赛规程,培训好比赛管理人员、裁判员,加强场地器材检查,合理布置,严格竞赛纪律,注意安全管理。
  五、体育课外活动的评价
  体育课外活动的评价是促进体育活动课质量的关键。通过检查学生的出勤、活动内容的执行、活动的组织情况和活动的效果,同时获取信息。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完善有益于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的全面评价体系。同时把课外体育活动工作列为优秀班主任、文明班级、三好学生等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增强课外体育活动的意识。
  (浙江省天台县平桥镇中心小学 31720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