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分析探

2015-11-09 10: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1-0052-04
  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应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与学生的情感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中,如果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设计的教学活动、营造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需要,学生就会产生愉悦、快乐、喜爱的情感,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愿意学、主动学、快乐地学。反之,则是烦恼、苦闷、厌倦,势必影响学习效率。
  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告诉我: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学好数学的灵魂。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我们必须认真钻研和探索的课题。
  一、准确把握数学学科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小学数学知识是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具体活动产生的;数学教学要向学生提供探索、讨论、实践、调查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机会,给学生的思考和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数学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而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数学课堂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场所。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教师就不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和解惑者,而应该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具有抽象性。自然数、小数、分数、长方形、正方形、圆等都是从现实世界中的事物直接抽象概括出来的,这就决定了小学数学教育的客观性、实践性。
  在教学一年级的“认识厘米”一课时,我用一年级小朋友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大耳朵图图”中的图图想给自己的照片做个相框,可不知道自己照片的长,又不会测量,拜托小朋友帮忙量一量作为教学情境,贯穿整节课。
  根据一年级学生喜欢玩,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我为学生准备了充足的学具,让学生在玩中学。首先,让学生用长短不同的小棒摆一摆,量出图图的照片(正方形)的边长有几个物体那么长。学生通过动手摆,知道了用蓝色小棒摆边长有2根半那么长;用红色小棒摆则有4根那么长。经过交流,学生发现:“为什么一样大的照片,一样的边长,摆放的物体个数却不一样呢?”矛盾和冲突引发了学生的思索,问题的出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所有的学生都感到奇怪,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很快找到了答案,因为所用物体的长短不一样。“怎样才能得到同样的结果呢?”老师继续追问,学生的思索继续延伸,他们发现用同样的物体来摆,结果就一样了。接着,再让学生用一个边长为一厘米的小正方体来测量一个小纸条的长,学生认真仔细地量着,有的用小正方体量一下,就用铅笔画出一条小竖线做上标记;有的用小正方体在纸长上滚动,很快就量了出来。交流时,教师表扬了学生的做法。教师在学生画的小竖线下加上了数字,大家很惊奇,嚷着:“这不是一把小尺子吗?”教师肯定了学生的说法,告诉他们,我们的先人就是这样发明了尺子,称赞道:“你们也成了小小发明家”。接着让学生拿出真正的尺子来观察、认识尺子,认识1厘米有多长。这样的教学,让孩子深刻体验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领会到尺子产生的原因,效果很好。学生从帮忙测量图图照片的长,到用同一物体来测量,再到找一找生活中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直至当小老师看图图测得对不对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情境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知识。
  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还要把握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大多是7岁到11岁的儿童,他们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这一时期又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和活动,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高年级学生则对有挑战性的“任务”感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作用。”因此,好奇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形成活跃的学习气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身边新奇有趣的事例、故事、习题,以灵活、生动的多种教学形式,给学生创设宽松、新奇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高昂的情绪、欢畅的心情,认真分析、思考、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长(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时,学生往往因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正)方体的长、宽、高,想像出每个面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致在计算中出错。为了使学生建立表面积的概念,我给每个小组学生准备好一个长方体纸盒,请学生动手操作,利用长方体的展开图帮助理解。让他们把长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要求剪开后要记住每个面的位置。看哪个小组的任务完成的好。学生感到很好奇,都想快点知道这个长方体的纸盒剪开后会是个什么样。大家七手八脚地忙开了,剪的、写的、做标记的……他们在展开后的图形中用“上、下、左、右、前、后”分别标明六个面,然后再把六个面拼在一起,感受六个面之间的关系。就这样,学生把展开后的每个面与展开前相对的面联系起来,清楚地看到长方体中相对的表面的面积相等。由此概括出表面积的含义。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人人参与,气氛活跃,学得轻松。他们为自己完成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而感到自豪。
  二、激发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习某种内容感到需要,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基本动力。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正处于由与学习活动直接相关的短近目的向与社会相关的远大目的过渡的阶段。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对课堂上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需求,又要努力把数学学习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现实材料、数学史料等,丰富学习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同时不断进发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努力学习的豪情。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的“比例尺”一课时,我先出示学生都喜欢看的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中的一幅画,然后让他们从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同样画面的图片中,找出适合这张图片比例的缩小了的图片。学生很准确地选出来,接着让他们给实际图片中的长30厘米和缩小后的图片的长5厘米,分别起个名字,让学生自己概括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说明:不管将实际距离扩大还是缩小,都涉及一个新知识一比例尺。进而以“看到这个课题,你会想到哪些问题”的方式,请学生提出活动目标: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是尺子吗?哪里有比例尺?比例尺有什么用?接着,组织学生探索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先给出本镇的地图,量出从学校到医院、商场、车站等的图上距离,并告诉他们其实际距离。请各组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研究、探索这幅地图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有怎样的关系”,学生用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等不同的方式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用“比”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索中解决了“什么是比例尺”。接着,展示课前收集的带有比例尺的图片,请学生说出每张图片的比例尺,并说说“从比例尺中知道了什么”。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加深了对比例尺的认识,领悟了比例尺的作用。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显然,学生对活动的目标、要求越明确,进行学习活动的态度越自觉。
  如果每节数学课,都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绪;如果每节数学课,都能精心设计数学活动,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探索、发现数学知识和发现、掌握数学知识内在规律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每节数学课,都能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间接兴趣。那么,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历“感到数学学习有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萌发学习数学的志趣”的学习全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健康发展。
  三、加强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情感
  学习情感是学生通过学习而满足自身需要的内心体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认知、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得到信任和爱护、被尊重、自我实现等不同的需要。如果课堂教学能够满足这些需要,学生就会产生愉快、喜爱的情感,否则,则会产生厌烦、抵触情绪。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的可能满足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情感。
  如:我在教学“垂直和平行”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在纸上任意画两条自己喜欢的直线,尽量画的长一些,学生画时,教师边巡视边挑选不同类型的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
  学生看到这些杂乱无章的线条,并不太感兴趣,甚至有的根本不当一回事。为了研究方便,我从左到右给每幅作品标上序号①②③④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我动情地说:“你们别小瞧了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一组组直线,它们中藏着很多秘密。简洁、明快的它们在向你们示威呢!看谁最先找出这些奥秘。”学生睁大好奇的眼睛,观察了一遍又一遍,七嘴八舌,争论不休,经过反复推敲,终于达成共识。
  它们的位置关系分为两组:①③⑤和①④
  但是,学生分类的理由是②③⑤号作品中的两条直线,都像一个个小符号,而①④号作品中的两条直线隔得远,不像符号。“同学们的想法很好,但解决数学问题可不能只动动脑、动动嘴,更应该动动手去实际操作验证一下。”我引导学生:“想一想直线有什么特点?再动手画一画、折一折……”本是简单乏味的几条直线,因为存在秘密,激起了学生探究的热情,画的画,折的折,经过延长、测量他们惊奇的发现,只有①号作品中有两条直线延长后永远不会碰到一起,所以,应该把①号单独分为一类,其他的归为另一类。紧接着,我让他们给这两类直线关系分别起名字。“水平”、“交叉”、“双平线”、“相叉”、“相交”等等,最后大家统一了名称:在同一平面内,会碰在一起的两条直线就相交,永远不会碰在一起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线互相垂直。简单的两条直线,经过同学们延长、测量……赋予了它们生命与灵性,探索的过程让学生产生了喜爱的情感,并一发不可收,顺利完成了后面的学习内容。
  最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平行与垂直的例子,并请学生欣赏教师收集到的一些图片。学生在交流和欣赏中了解了平行与垂直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明确了学习的意义;在欣赏中感受平行与垂直的优美与雅致,陶冶了学习情感。
  从上述教学过程不难看出,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巧妙的谈话或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绪,让学生在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活动中得到认知需要的满足;学生从“自己画两条直线”“用延长、测量验证的操作”“给每种类型的两条直线关系起名字”“欣赏平行与垂直在生活中、建筑中的应用”等活动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护、信任和尊重。课堂上,学生根据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自己探索验证的方法,并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尽力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课堂上,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积极探索、踊跃交流的表现,以及学生静静欣赏平行与垂直的美的神态等,显示了学生对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需要的满足。教师把学习情感的培养置于各项教学活动中这一目标得到了落实。
  情感是有感染性的。老师的情感态度会影响全体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自己的情绪、态度诱发学生良好的情感。如上面提到的“平行与垂直”一课中,教师在展示作品前,先欣喜地告诉学生:“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找到平行与垂直。老师找到一些图片,你想从中找一找平行与垂直都藏在哪里吗?”教师兴奋的话语,丰富的肢体语言,感染了学生,诱发了学生欣赏、了解的热情。随着大屏幕上图片的依次出现,教室里响起学生抢答的声音:铁轨、枕木、……中有平行;楼房中窗子的左边与下边、上边与右边是互相垂直的……教师积极兴奋的情绪、态度转化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的积极情绪调动起来,需要教师把热情带给学生,用教师真诚的情感去感动学生;需要教师把信任与鼓励、欣赏与赞许带给学生,用教师的巧妙引导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发现规律,从而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进而产生喜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四、磨砺学生意志,树立正确价值观
  小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要形成的科学精神包括“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包括谦虚谨慎、不断进取的求知精神;孜孜不倦、敢于超越前人的探索精神;超越功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牺牲精神,以及顽强执着、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著名美籍华人女科学家吴健雄博士曾说过:“从事科学工作,首先要有浓厚的兴趣,很大的毅力,就像着了迷似的钻进去;第二要十分机警,仔细地观察、分析,否则稍一马虎,机会就放过了;第三要坚持不懈,一而再、再而三地试验,不达结果不罢休。”这段话包含了科学家应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志可以从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也能够在经受挫折和战胜困难中得到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磨砺他们的意志,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的愉悦,从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心。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观察物体”自主练习中有这样一个习题:观察下面几幅图分别是从跳高场地的什么位置看到的?
  这是一道几何类认识“三视图”类型的习题,意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乍一看好像没有难度,但要想准确解答必须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我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很快写出了答案。我又让大家再细心地观察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这时就有学生说:“这道题出错了,没法做!”我让认为题出错的同学谈谈错在哪里,“小男孩的脚有的朝右,有的朝前,不知道怎么判断?”这个学生的话音未落,又有学生说:“老师,他们搞错了,他们把这几幅图当成小男孩同一次的跳,摄影师站在不同的角度拍的,实际上小男孩跳的姿势不同”。前两幅图没有异议,焦点就在第三幅图上,哪种说法正确呢?我让学生再仔细观察、分析,小组一起讨论,要找出一个理由来说服大家。学生活跃起来了,有的小组做起了实验,找两个同学扮演支架,各伸出一支胳臂拉起手来当横杆,小组同学左边看了右边看,还把看到的景象画出来。有的小组静静地观察书上的三幅图,不漏掉每一个微小的细节,俨然成了个小研究员、小科学家。交流时,学生侃侃而谈:这三幅图中有静有动,画中的小男孩是动态的,而我们应以静态的跳高支架和垫子为参照物。第三幅图中的垫子在支架的左侧,支架上的横杆也在左侧,所以,这是在场地的左边看到的。学生经历了实验、观察、争论、分析、判断等过程,克服了重重因难,终于弄明白了真理,无根据的猜测得不出正确结论,只有严谨的科学探究才会走向成功。这时大家都感到很欣慰,学生不放弃的研究精神,让他们圆满地解决了问题,再一次经历了情感价值观的洗礼。
  数学学科具有知识内容前后连贯、系统严密、逻辑性强的特点,因此,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顽强的意志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以强化学习的效果、应对学习中的挫折、明确学习的意义。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由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承载的启发、渗透和感染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灵魂,学生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去亲自感受、体验、领悟。只有日复一日的点滴积累,汇滴成溪,才能实现升华。教师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意识地、自觉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