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例谈语文教学的课堂气氛的培养策略

2015-11-05 09: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1.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情感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清代学者王筠说:“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他俩的见解说明了学习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学生好学、乐学,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与途径很多,如谈话法、讲故事法、组织观看电影和电视,等等,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例如,有的老师根据中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重的特点,在讲《智取生辰纲》(作者:施耐庵)时就让学生看连续剧《水浒》;讲《香菱学诗》时就让学生看连续剧《红楼梦》。通过这些资料的补充,加强了知识性、趣味性的教学,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引入浩瀚的语文知识海洋,使他们开视野,增见识,长才干,由衷地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用,感受到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从而期待着从语文课上吸取更多的人类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2.认真组织处理好教材,使教学内容的分量适度,深浅适当
  教学内容分量的多少和深浅的程度,对课堂教学的气氛是有很大影响的:内容太多,负担过重,教学时间又有限,教师不得不加快讲课速度,势必造成紧张气氛。尽管语言流利,表达准确,但终究因讲的太快、节奏急迫,致使学生只能忙于听讲而无思考的余地,更谈不上记录。四十分钟内师生都如此紧张,就不能不破坏气氛的和谐与协调,也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内容过于艰深也会造成紧张气氛,学生听不懂,要么瞪眼干着急,要么干脆不听;内容过于简单或过于浅显,学生会觉得乏味,导致气氛过于松懈。因此,老师备课时必须考虑好内容的分量和难度,不要忘记创造良好教学气氛这个影响教学效果的积极因素。
  3.教学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如果能把引人入胜的“开场白”、有头有尾起伏跌宕的故事性叙述、具体生动形象的描述、启发性的谈话、形式新颖多样的多媒体和耐人寻味的结束语等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就一定会造成轻松活跃、热烈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学的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有的教师在讲述《黄河颂》(作者:光未然)一文时,为加深学生对黄河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印象,播放了《黄河大合唱》的MTV。当歌声响起,画面出现时,全班学生的情绪立刻由全神贯注的紧张状态转入兴奋激昂,都情不自禁地齐声附和起来。这种从情绪的变化所反映出来的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是难以言表的,整个课堂气氛达到了极佳的状态,教学效果是理想的。相反,如果教法单调呆板,千篇一律。课堂气氛将沉闷的令人窒息。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定会感到枯燥乏味,无精打采,甚至出现伏案打盹的现象。久而必生厌,学生对学习语文就会产生厌恶之心。
  4.教师的表情动作语言声调要丰富多姿
  面目表情和身段动作要自然和谐,富有情感。教师精神饱满、和颜悦色、态度和蔼可亲,师生就能融融一堂,课堂气氛也会轻松和谐。如果老师脸如铁板,色厉声严,使人望而生畏;或者老师萎靡不振、有气无力、精神恍惚,等等,都会破坏课堂气氛的和谐。
  教师语言优美流畅、幽默风趣、表达准确;声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都能给学生轻松的感觉和美的享受。相反,教师语言贫乏、枯燥乏味、表情呆板,是难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的。
  5.适时激励,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教师的一句贴心话,一句赞美的语言,一个诚恳的眼神,都会带给学生莫大的帮助与支持。
  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孩子基础差,有的孩子胆子小,我会对他说:“试试吧!你能行,老师相信你很棒的!”有的学生不能认真听别人回答问题或不认真听课,我走到他们身边,给他们一个眼神,即使在乱动时也不忘记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这样,就不但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而且慢慢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6.教师尊重学生与爱护学生,发扬“教学相长”、师生平等的民主精神,是创造良好教学气氛的前提
  实践表明,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正确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确信并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
  这就是说,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师生关系的影响。只有良好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出现良好的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那种庸俗的、冷淡的、紧张对立的师生关系,是不可能出现良好的教学气氛和效果的。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服务的;一旦学生意识到教师对自己是尊重和爱护的,那么,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会从各方面表现出他们的“尊师重道”之心和对教师无限尊敬和信赖之情。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发展智能,而且也易于使学生接受思想教育,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从而保证了教学气氛的融洽和谐,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不仅如此,在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下,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学生把教师看做自己效仿的榜样,产生向教师学习的心理倾向,有的会形成深刻的烙印,成为影响学生终身的痕迹。学生的不断进步,对教师的要求必然日益增长。这又成为鼓舞和推动教师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巨大动力;教师看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会感到骄傲和欣慰,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
  这种良性循环的“教学相长”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反映在课堂上,反映在校园内,必然呈现出既紧张又愉快,既热烈又和谐的、生气勃勃的、民主活跃的教学气氛,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浇灌和滋润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急待开放的情感之花,点燃学生灵魂中急待燃烧的智慧之火,促其怒放,使其更加绚丽增辉,让我们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吧!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