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对美术的积极性普遍比高年级要高。从课堂上来讲,一年级的儿童上课处于兴奋状态,无论回答问题对与否,甚至有的回答文不对题,但是他们渴望发言、交流,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一些经历;反观五年级课上相对纪律较好,回答问题非常到位,但是思维不够活跃。从作品上来看,一年级的学生可以直接用勾线笔大胆的勾勒,造型特别夸张,富有童趣,例如画桌椅的时候,不管角度怎么样,都要把四个脚画出来;而五年级的学生为了达到自己心目中的“完美”作业,反复擦拭铅笔稿,内容畏缩。
其实,高年级学生处在“天真”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他们画的东西,慢慢开始有写实的倾向,这时候的学生知识和阅历都比较丰富,他们都感觉自己在小学是最大的孩子有一种成人感,自我感觉比较成熟,开始对想象儿童画不感兴趣了,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观察世界方式方法的变化,眼睛的欣赏水平很高,而理论水平和表现能力不能达到他们自己的要求,所以出现了画面很空甚至画不出来的“学困期”。因此,很多学生感到自己不是“画画的料”,于是选择了放弃。出现了“眼高手低”的现象,手上的表现力越来越跟不上,绘画能力一直在写实的最浅期徘徊。
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摆脱“眼高手低”现象,我认为老师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发展其审美观
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学生对一些写实细致的画特别喜爱,不禁会发出“哇”、“好像啊”、“太像了”等感叹,当然,这种美是合乎我们每个人的审美观,是一种细致的美。但是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无限的可能,更加的可贵。所以,我平时都会收集一些比如毕加索、康定斯基、梵高等印象派画家的画,刚开始的时候,教室里是一片唏嘘声,“画的什么啊”、“乱七八糟的”、“看不懂” ……这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画家本身的经历和画面表达的情感等方面由浅入深的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美给人不同的感官刺激。
二、练习时间抓紧抓好辅导
美术课的作业时间是学生直接获取美术知识技能的最主要阶段,教师不能只注重于如何讲授新课,而忽略了练习辅导。
课堂练习时间老师不作巡视辅导,或巡而不视、视而不导地走一圈了事,学生诚如在黑暗中各自摸索,其作业失败率自然是居高不下,这是由于教学不当造成技能低下的又一原因。例如,五年级《参观和旅行》这一课,我在巡视时发现有一位学生一开始构思十分巧妙,后来却想全部擦掉,我问他“为什么把刚才画的擦掉了呢?”他说“画的太难看了,还有的画不出来了。”这时我首先肯定和表扬了他刚才的想法,告诉他老师可以帮助他、解决他的一些难题。在整个巡视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有了老师的帮助,无形之中也提高了学生完成作品的信心。重视练习时间的个别辅导,尽可能使每一次作业达到练习要求,以提高技能辅导的效率来推动作业质量的提高,这也是教学上所能做到的改变这种现象的切入口。
三、示范教学的合理运用
美术课是专业特点非常强的科目。作为美术教师,示范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示范必须是启发式的,不能完全模仿。留给学生自主思考与实践的余地。示范的范围应该确定为以具有普遍规律或程式的技法训练为主,而具有创意性探索性的创作过程就要偏重于启发、引导、借鉴,不宜做完整的示范。示范对于技能性较强的课来说,它会起到很强的作用,它会使学生在观察教师的创作中掌握技术技能,并且它会使学生在自己的创作中充分地把教师的方法应用到自己的作业中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常常示范,但不要示范全部,可以选择示范局部,通过示范正确的观察方法,正确的技法表现步骤,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从这里感受到作品美的创造和表现,从而避免了去走许多不必要的弯路。举个例子吧,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中,我向学生示范了一棵树的画法,学生学习了一棵树的画法之后,我再告诉他们按照构图组合画面的方法来画一片森林,这正是我常常提倡的“给你一棵树,还我一片森林”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利用学习这一棵树的画法,按照组合构图的规律去创作一幅茂密的森林图。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这一棵树进行变化,有的画大些,有的画小些,有的被遮挡,有的近,有是远。想象丰富和表现能力强的还可以在森林之中添加一些小动物等等。教学示范只能给予技法层面的指导,把更多的想像创作空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
总之,在小学生美术教学中,要上好每节课还是要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学生求知的偏向。当然教师更有责任让学生在观察事物、描绘事物、理解事物方面起到正确导向作用,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能力。我想只有通过老师自己的努力才能感受到上高年级的课和上低年级的课是同样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