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学习法的技巧分析

2015-11-05 09: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组建合作小组共同学习 
  语文共同学习是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这里就要求教师要合理的搭配,让活泼的孩子与胆小的,不爱发言的坐在一起,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如教《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让每组学生选一个当导演,而后让导演找几名同学分别扮演文中的角色。在排练和表演的过程中,导演必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样他才能知道其他同学所扮演的角色。同时分别扮演不同角色的学生通过这次表演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俗话说:“熟能生巧。”共同学习仅在课堂中培养、训练是不够的,还应该把它延伸到课外中去,让学生时时不忘合作的精神,互相之间能长久共同学习,在共同学习中形成合作的方法和技巧。这也为小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合作的氛围,为今后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授完《地球只有一个》,我要求学生以“环保”为主题,让学生自由分组完成手抄报。为了让本组小报设计新颖,内容丰富,学生就想方设法让本组同学发挥各自的特长,知识面广的同学去收集有关资料,绘画能力强的负责版面设计及插图,书写工整的负责抄写……学生就很自然地进行组合,完成后通过主题班会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同时评出团结合作奖、同心协力奖、最佳创意奖等,并把好的作品粘贴到学习园地。这样学生在实践中、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欣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传授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共同学习,不教给学生方法,小组学习就会在叽叽喳喳的废话中耗掉学习时间到头来仍然是几个优秀学生在发言,而其他同学并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小组学习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这时教师如果能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并引导他们如何发表自己的见解,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学生一起讨论,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分组共同学习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讨论,讨论时学生理解的就说,不理解的就问;有不同见解的就争议、交流。学生的讨论紧扣教材,一个词也没疏漏。针对学生不理解的,教师就加以启发;针对学生不懂的,要不厌其烦地讲,讨论走岔了,教师应适当点拨。通过讨论人物形象显明了,精神品质领会了,阅读重点训练项目得到训练了。师的言语虽不多,但却能教在点子上。 
  三、创建好的学习氛围 
  在学生遇到有争议的学习内容或教学的难点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成正反两方的辩论赛让持相同观点的学生自由组合成“知音组”。学生就会在辩论中明晰正误。在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中,学生之间既会有紧张激烈的辩论,又会有相互间的尊重与理解,课堂气氛会紧张而又其乐融融。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的争辩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而争辩质量的高低则取决于学生合作效率的高低。具有相同和相近观点的学生一起共同学习,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激活所有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整体认识水平。如我教学口语交际《开卷是否有益》时,让学生先组成“知音组”,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学生为了在辩论会上赢取对方,会想方设法收集相关的资料,这个收集信息的过程,就是自然的分工过程,也为课堂的共同学习奠定了基础。课堂上个个胸有成竹,一场别开生面的唇枪舌斗开始了。如:正方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就会增长知识。爱迪生不就是一个例子吗?他读了很多书,从中得到了启发,又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才发明出来电灯。反方:多看书确实有好处,但现在很多青少年因为读了很多书,被那些不良书刊污染了心灵,染上了不良恶习,导致最后走上犯罪之路。正方:多看书不一定要看不良的书刊,何况我们已经十一岁了完全有自我识别的能力。反方:如果你看了书又不去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看了也没有益处。正方:看书就看对自己有益的书,用正确的方法多看书。如我们古代诗圣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杜甫所博览过的群书不可计数,虽然许多书都被翻烂了,翻破了,但书中的知识却深深地印在他的脑子里,在他写文章、作诗的时候,一连串的好词好句从笔尖顺流而下,一篇篇佳作、名诗便流传千古,被人们传诵……这次辩论可算是如火如荼,激烈无比。他们从课外补充资料中,汲取了营养,在观点的碰撞中实现了认识的提升,情感的升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合作精神。这次辩论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口才,还使学生对事物有了全面的认识。 
  有效的共同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它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指点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挖掘个体学习潜能,使他们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教师在新的课程理念下,重新审视共同学习的价值,把握共同学习的时机,讲究共同学习的策略,优化共同学习的小组,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共同学习的氛围,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教学就能不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