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古诗两首》教学的案例分析

2015-09-30 09: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教材简析: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两首》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赠刘景文》一诗中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头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说明秋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山行》一诗写的是诗人深秋时节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看到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这首诗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是名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这两首古诗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邃幽美,能启迪学生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线,以“图”为辅线,以“说”为支点,以“思”为动力,以“导”为原则,引领学生踏上秋之旅,欣赏秋之色,体味秋之美,咀嚼秋之韵,表达秋之情,升华秋之魂。
  教学过程:
  一、紧扣主题,踏上秋之旅
  1?郾谈话导入。
  (1)“同学们,第一组课文中,前面几篇写的都是哪个季节的美丽景色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美丽的秋天。
  (2)让学生联系前面几篇课文说说秋天美丽的景色。
  2?郾过渡语“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赞美秋天的古诗,和作者一起走进秋天的美景里。”
  二、初读课文,感知秋之色
  1?郾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同桌互相练读,互相纠正字音,把课文读流利。
  2?郾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拼读并扩词,教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以下生字读音。
  zènɡ qínɡ jìnɡ fēnɡ chénɡ jú jūn xū jú
  赠 擎 径 枫 橙 菊 君 须 橘
  (2)教师带读生字,巩固读音。
  (3)去掉拼音,指名认读生字,重点交流以下生字的识记方法。
  赠 擎 菊 残 犹 君 须
  3?郾学生自由练读古诗,画出描写秋天景色的词句。
  (1)同桌间互相交流。
  (2)指名说,相机突出以下关键词。
  荷尽 已无擎雨盖 菊残 橙黄橘绿 霜叶
  4?郾师归纳,突出秋之色。
  三、指导看图,体味秋之美
  1?郾出示课文插图,同桌一起观察,找找图中是如何突出诗人笔下的秋天美。
  2?郾组织学生交流。图上有哪些景物,最美的是什么?
  (1)《赠刘景文》图上主要是景物——荷、菊、橙、橘。
  (2)《山行》图上主要景物——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3?郾根据图意吟诵相应诗句,把诗句读得和图一样美。
  四、朗读感悟,咀嚼秋之韵
  1?郾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尝试理解诗意。
  2?郾小组间互相质疑、解疑。
  3?郾重点指导字词。
  (1)荷尽,荷花凋谢;擎雨盖,这里指荷叶;菊残,菊花凋谢;傲霜枝,不怕秋霜的菊花枝条;君须记,您一定要记住。
  (2)寒山,深秋时节的山;石径,石头小路;生,升腾;坐,因为。
  4?郾同桌互相说诗意,要求把句子说通顺。
  5?郾重点指导诗句。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让学生通过朗读,抓住“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傲霜枝”等,了解到荷花和菊花的不同特点,感悟菊花傲霜的品格。
  (2)通过朗读,突出“已无”和“犹有”的对比之意,加深对菊花傲霜斗寒的体会。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作者乘马车在山间穿行,为什么停了下来?
  (2)出示“香山红叶”精美图片,让学生体会“红于二月花”之美。
  5?郾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深层次指导朗读。
  (1)指导学生断句。
  (2)指导读出节奏,读出秋之美。
  课件播放音乐《秋韵》和秋景图片,指导学生读出对秋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6?郾指导背诵,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秋之韵,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课堂练笔,表达秋之情
  1?郾教师启发:“同学们,秋天这么美,你们喜欢秋天吗?”
  2?郾学生回答,并结合自己的感受说出赞美秋天的话。
  3?郾写话。“我喜欢秋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4?郾教师巡回指导,讲评,选择作业展示。
  六、拓展延伸,升华秋之魂。
  1?郾介绍一首写秋天的古诗,师生一起诵读古诗。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郾结束语。
  秋天在诗人的笔下真美!人们都喜欢秋天,因为只要春天辛勤播种,秋天就是收获的季节。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