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浅谈农村幼儿园资源巧利用

2015-07-30 10: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081-001
  如何开发和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创设丰富的物质操作材料,促进每个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中获得富有个性化的发展,迫使我们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不断反思,到实践中去寻求答案。
  一、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的教育价值,活用本土资源中的自然材料
  除了让幼儿在广阔的大自然中丰富知识经验之外,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对农村幼儿园各项活动的开展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教师充分利用每次散步、参观的时机,引导幼儿拾捡、采摘一些自然物,并通过指导幼儿亲自加工处理,便成了美观实用的游戏玩具,如指导幼儿将捡到的各种石头做成棋子、在石头上画画、用石头盖房子;将收集的松果、树叶和花瓣修剪、粘贴成各种动物图案;用“狗尾草”编小狗、小花鼠、草帽;用泥巴捏成的小动物、小泥人。这些本土资源材料的创造性使用,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成就感和无穷的乐趣,都成了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器材。
  农村有许多废旧物品,只要是安全、卫生的,我们就与幼儿一起收集,共同制作,以弥补游戏玩具的不足,如用包装袋编织“揪尾巴”的小辫子,用酸奶瓶粘上碎布当小飞镖,用碎布装沙制作沙包,用易拉罐做成梅花桩,用布和玉米粒缝制的沙包,用玉米叶编的跳绳,用玉米骨作为搭建材料。唾手可得的植物秸秆、玉米叶、毛线、果皮、果壳、贝壳、竹竿、盐粒等,在孩子们的手中就会顺理成章的变成鸟巢、花篮、跳绳、金字塔、高架桥……动手操作、用心思考,用智慧创造,体现在指尖上,孩子的想象力在这些廉价的操作材料下流光溢彩。
  幼儿在制作过程中不仅发展了动手能力,体验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且以物代物的能力也逐渐提高,如玩“过家家”游戏,幼儿用两块碎砖和一块瓦片搭炉灶,用沙粒当“米饭”,用松针当“面条”,用树枝当“筷子”,用树叶当“碗勺”,用泥巴捏娃娃当“宝宝”、“汽车”、包“饺子”。这些开放性的游戏材料极大的促进了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想象力更为丰富,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泥塑手工活动中,各班制定出总主题,然后围绕总主题制定出各个主题。教师教给幼儿制作的基本方法,把创造的余地留给孩子。孩子进行泥塑活动,需要掌握的技能包括:团、搓、捏、压、接合、截、扣、涂、刻等技能。如小班活动主题《巧巧手》中的《我喜欢吃的东西》,幼儿用泥捏出自己喜欢的水果(苹果、樱桃、犁、糖葫芦等)以及食品(饼干、麻花等),孩子从中逐渐了解了一个规范的团、搓、压、扣、涂的技能。《各种各样的图形》为幼儿提供了扣各种图形的材料,让幼儿扣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培养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在泥塑活动中,我们不但注意泥的选择,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启迪幼儿的智慧,还注重了辅助材料的选择,如火柴棒、树枝、豆类、麦杆、筷子等。幼儿灵活运用组合各类材料,不但利于泥土的塑造活动,同时也开拓了幼儿的思路,启迪了幼儿的想象力。中班活动主题《我真棒》,主要发展了幼儿团、搓、捏、印的技能和互相合作的精神。如《印画》让幼儿用泥做出的印章印出丰富多采的画面,让孩子感知用泥制作的印章印画的兴趣。大班活动主题《动物世界》,发展了幼儿团、捏、搓、刻、印、涂等技能,如《刻印章》组织幼儿观察事物,积累表象。首先是观察周围的事物。实物是幼儿接触最多的,无论是水果、动物、植物、昆虫以及交通工具等,一切存在的事物都可以成为幼儿观察的第一内容。其次是我们提供的范例。这种观察对象是经过教师刻画所表现出来的,对于幼儿自己刻画也就更具有示范性和启发性。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发展了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幼儿用泥巴刻出各种各样的印章。比如在组织一次活动中,提出帮动物找家,于是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想象着他们心中小动物的家园,就这样孩子们忙碌起来,有的用泥捏个花果山,然后涂上漂亮的颜色。有的捏座小别墅,这座小别墅座落在田野里,有山、有水、有草,让小动物们一起生活。对于幼儿的操作技能与想象力都有一定的要求,而每个幼儿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所以教师的指导也应根据幼儿的差异,有的放矢的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我们还开展了以大带小的活动,用大班的幼儿刻出的印章,小、中班的小朋友来印画、涂色,培养了幼儿团结合作意识。
  二、充分挖掘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妙用本土资源中的民间文化
  《世界全面教育宣言》指出:“教师要认识到农村具有的传统的知识和本土的文化遗产,具有固定的价值和效力,并能促进发展。”传统民间文化是我们的人民用双手和心灵创造的数千年来深厚积淀,并且与人们的生活情感、理想深深凝结着,在幼儿园进行传统民间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特有的民俗风情,是我们农村幼儿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通过带领幼儿走进各村、各家各户去参观,“看一看、学一学、做一做”,亲身感受本地民俗风情,例如中秋节组织幼儿到社区参加“博饼”活动;元宵节组织幼儿到街上看舞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参观花灯,做元宵;端午节组织幼儿到事先联系好的幼儿家里学包粽子等,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做了很好的铺垫。孩子们身处在这么一个色彩缤纷、有着纯朴的人文风情的生活环境,加深了幼儿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从小接受民间传统文化的熏陶,享受民间传统文化带来的快乐,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智用家长教育资源
  在开展民间游戏课题研究时,我们意识到大部分农村家长的童年是在玩民间游戏中渡过的,这为我们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如家长会、家访等,与家长一起查阅、整理民间游戏资料,让家长在家与自己的孩子一起玩民间游戏,然后让孩子们把游戏带进幼儿园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还请家长作为一分子走进课堂,和孩子们一起游戏,激发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形成互教互动,这样,家长、老师、家庭、幼儿园有了共同的话题,增进了家园联系。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