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单独科目的美术教育活动及其设计系统开发

2015-07-28 18:0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单独科目的美术教育活动的特点
  单独科目的美术教育活动是一种相对传统的美术课程组织形式。其活动目标的设定比较单一,主要关注幼儿在美术领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活动内容的选择较多考虑美术的内在逻辑和要求;活动组织的结构化程度通常较高。这类美术教育活动存在种种弊端,但因其目标和内容相对单一,实施过程相对固定,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比较容易掌握,因此在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实践中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美术教育活动类型。  
  1.活动目标制订和内容选择以幼儿美术领域的学习和发展为考量
  单独科目的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比较强调美术本身的内在逻辑和要求。活动内容通常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无论绘画、手工活动,还是欣赏活动,其目标制订和内容选择通常都体现出较强的美术学科特点,比较关注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美术要素,强调美术活动的系统性。
  如,“线条的认知和感受”系列活动体现的是在系列美术教育活动中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掌握“线条”这一美术要素的过程。其中,活动一《大雨和小雨》的活动目标是“用长短不同的线条表现雨天的情景”;活动二《掉下来了》的活动目标是“观察、探索、讨论物体落地的轨迹,尝试用相应的线条进行记录”;活动三《野蜂狂舞》的活动目标是“运用语言、动作、富有张力的螺旋线表达自己的感受”;活动四《去过理发店的狮子》的活动目标是“运用各种不同的线条为狮子设计发型”。通过以上四个活动,先引导幼儿认识和感受如何表现线条的长和短,然后扩展至感受和表现各种线条轨迹,再扩展至感受和表现有一定难度的螺旋线,最后引导幼儿综合运用各种线条进行创作。
  再如,“色彩的认识和感受”系列活动,活动一《小小波洛克》的活动目标是“感受波洛克的画,体验不同作画方式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尝试创造性地使用不同材料及不同方式作画”;活动二《越变越浅的颜色》的活动目标是“通过自由操作,探索彩色加不同量的白色后是如何变成深浅不同的颜色的”;活动三《会变颜色的花》的活动目标是“尝试表现颜色的变化”;活动四《红色黄色变变变》的活动目标是“初步了解色彩之间的关系,学习调色”。以上四个色彩活动目标的设置体现了幼儿从感受色彩到逐步学会调色、运用色彩进行创作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2.活动组织的结构化程度较高
  单独科目的美术教育活动目标往往比较具体和明确,活动内容多是已经设计和规定好了的,活动过程通常也是按照预设的步骤和程序来进行的。因此,单独科目的美术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比较高。从活动的组织结构上看,一个单独科目的美术教育活动一般包括感知与体验、探索与发现、创造与表现、欣赏与评议等环节。〔1〕
  如,小班美术活动“五彩喷画”,活动目标是让幼儿体验用饮料瓶作画的乐趣,并在玩乐中感受喷画作品的色彩冲击力。活动过程由四个环节组成。(1)感知与体验环节。教师带幼儿到户外场地,先介绍游戏材料(彩色塑料瓶)。“今天,我要向小朋友们介绍一种新奇的材料,大家看看是什么?”“大家再看看瓶盖,有什么发现没?”幼儿很快发现瓶盖上有许多小孔。“有小孔的瓶子可以怎么玩呢?每个小朋友选一个瓶子玩一玩,看又会有什么新发现。”幼儿拿着瓶子有的摇,有的晃,有的捏。有幼儿说,可以用这个瓶子装水,然后捏瓶身使它喷水,大家觉得很好玩,纷纷装水捏瓶子,看谁喷得远。(2)探索与发现环节:回到活动室后,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喷画的基本方法。“这个瓶子的本领可大了,不仅可以用来喷水玩,还可以用来画画。谁来试一试,看看它是怎么画画的。”教师请个别幼儿演示给大家看,然后引导幼儿讨论并总结操作方法:瓶口向下对着要喷的地方,用手捏瓶身,一边捏一边变换喷的位置以丰富画面,这种画画的方法叫“喷画”。之后组织展示了师幼共同创作的喷画作品,让幼儿初步感受了喷画作品的色彩美。(3)创作与表现环节:“你们想不想也来玩一玩,喷出五彩的画?”教师通过语言引导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然后交代操作要求。教师边转动瓶身边启发幼儿:“喷画的时候一边捏瓶身一边还要怎么样?”“可以用一种颜色喷,也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交换颜色喷。”幼儿自由分组进行创作。(4)欣赏与评议环节:教师组织幼儿欣赏集体创作的作品,先请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如用了什么颜色,是怎么做的等。操作过程中有幼儿只对着一个地方喷一种颜色,纸上“水漫金山”糊成一片。教师借机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设计单独科目的美术教育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活动设计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开展单独科目的美术教育活动,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避免过分强调技能的学习。要将美术领域的知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与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年龄特点结合起来。
  如,要小班幼儿重复机械地练习画长短、粗细不一的线条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有教师设计了“大雨和小雨”的活动,将线条比喻成雨丝和雨滴。幼儿都亲身感知过大雨和小雨的不同,因此能自然地将自己的已有经验迁移到活动中,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线条来表现雨。可以说,这样的活动设计兼顾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再如,在指导幼儿练习画螺旋线时,很多教师采用的是让幼儿观察电话线、毛线团来认识螺旋线的形状。有教师设计了“野蜂狂舞”活动,借助音乐的旋律和感染力,让幼儿感受了线条的走向和力度的变化,激发了幼儿运用语言、肢体动作表达感受的积极性。这样既调动了幼儿参与的兴趣,也使幼儿获得了更丰富的艺术感受和经验。
单独科目的美术教育活动设计可以采取一些“变式”,由原本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单个美术活动转为以幼儿感兴趣的主题为线索来串联和呈现活动内容的系列美术教育活动。如,有教师在“神秘的海洋”美术教育活动中设计了                 “奇妙的鱼”“舞动的海底生物”“大海轮”“海底探险”“海底总动员”等系列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可以用线描装饰、撕纸贴画、水粉画、蜡刻画等多种方式表现神秘的海洋。
  2.活动过程中应关注幼儿的感知与体验
  单独科目的美术教育活动大致可分为探究性操作活动和欣赏性创作活动两类,前者以自由探索操作为主,后者通常是先欣赏后创作,不论哪类活动,都应关注幼儿的感知与体验。在引导幼儿感知与体验时可注意以下几点。(1)提供给幼儿的美术作品既要具有典型性,以利于幼儿掌握事物的基本特点,又要具有多样性,以利于开阔幼儿的眼界。如,在用泥工表现动物形象的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动物身体的基本结构:头、身体、四肢、尾巴,以及它们各自的形态。幼儿只有了解了动物身体的基本结构,才能较好地把握动物的形体特征,为接下来的创作打下基础。(2)提供给幼儿的作品宜与活动主题相匹配。如,在“野蜂狂舞”美术活动中,教师提供了相应的音乐和录像,引导幼儿通过看录像、听“野蜂飞舞”的音乐来感受小蜜蜂飞舞的样子,再让幼儿用肢体动作模仿其动作,为之后的创作积累素材。(3)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如,欣赏雕塑作品《说唱陶俑》的活动,教师通过视觉观察、语言描述、动作模仿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感知与体验陶俑的神态,让幼儿对观察对象形成了立体的认识,之后的创作活动充满生命力。
  3.活动过程中多为幼儿提供自由探索和发现的机会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了解材料的特性,探索各种操作方法。教师不宜完全用“讲解”或“演示”的方法,而要创造机会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在创作活动过程中,不宜提供范画,更不宜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
  如,在小班“彩色的银柳”纸工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了各色银柳之后,没有直接教授幼儿制作银柳的方法,而是以要求幼儿帮助银柳“开花”为切入点,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将小小的皱纹纸变成银柳枝上的小花球”。幼儿经过自由探索,想出了“用手指捏出来”“用团的方法做出来”“先搓一搓,再捏一捏,做出小花球”等方法。这个探索的过程有效提高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在幼儿自主探究的时候,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在操作中表现出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以判断哪些幼儿需要个别提示,哪些问题需要集体解决,最后是否需要总结、提升。如,大班手工活动“沙画”,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了沙画师的神奇作画过程后,准备了相应的材料,让幼儿尝试创作沙画。结果幼儿不仅总结出了“单个手指画”“多个手指一起画”“漏沙”等多种画法,还发现“漏沙”法是作画的难点:手攥得太紧漏不出沙,攥得太松漏沙太多又成不了型。之后经过幼儿的经验分享和教师的总结、提升,难点得到了解决,幼儿的创作顺利多了。
  4.活动可作适当的延伸或拓展
  集体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目标设计一些合适的内容,使之延伸到区域活动中。这种延伸,一方面可以给幼儿提供继续练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体验到更多的成功感。如,泥工活动“棒棒糖”结束后,教师在幼儿的角色游戏“糖果屋”中设计了制作棒棒糖的情节。手工活动“小小美发师”结束后,教师让幼儿在“美美发屋”区域活动中采用了幼儿制作的各种发型,增加了这个区域活动游戏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边霞.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J〕.幼儿教育,2009,440(6):15-17.
  Art Education Activity in Art Discipline and Its Design
  Liu Liling1, Bian Xia2
  (1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Group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2Graduate School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Abstract】The goals and contents of art education activity in art discipline are established by emphasizing learning art, following the inherent sequence and requirements of art discipline. And there is the rounded and accurate framework during the activity process. When designing the goals and contents,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hildren’s interests and needs, and realize that there could be some variants. During the activity process, teachers should also consider children’s perception and experience. There should be some time and space for children to explore and discover. Children should be given the opportunity to expand after the activity.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