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打击乐的教学方法

2015-07-28 18: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打击乐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以及对音乐的敏感性,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控制能力及多方面的协调力。有效、系统地组织打击乐教学能够陶冶幼儿的情操,提高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能力,从面达到训练和开发右脑功能的目的,并通过打击乐活动,发展幼儿对音乐、曲式结构的敏感性,培养他们基本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意识、组织纪律和责任感。
  一、让小班幼儿学会通过演奏表现故事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通过动作表现出来,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直觉行动性,记忆及思维都是在直接与该事物接触或在活动中进行;幼儿爱模仿,模仿的大多是一些具体、简单的外部动作;注意及记忆是随意而短暂的;他们喜欢听教师重复讲一个故事,重复做某个动作,在往返重复中逐渐认识物体属性,发展语言与动作,并由此逐渐认识事物简单关联,产生简单想象;对鲜艳色彩、鲜明节奏感兴趣,色彩鲜艳、有声音的事物特别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喜爱,能激起幼儿兴趣,使他们主动投入活动。
  针对小班幼儿以上年龄特点,幼儿教师可以巧妙地将故事与打击乐结合起来,通过直观形象的故事图片及实物展示,让小班幼儿认识打击乐器;通过惟妙惟肖的故事情节讲述,让小班幼儿学习打击乐常规化;通过对故事主人公的动作及语言节奏的模仿,让小班幼儿进行简单节奏的训练;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画面,激发小班幼儿参与打击乐活动的兴趣,从而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中获得并掌握打击乐初步知识。
  二、让中班幼儿结合变通总谱演奏
  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相比,有其显著的年龄特征,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在逐步发展,呈现出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的趋势,但有意注意还十分有限。中班幼儿记忆特点是无意中进行的记忆较多,也能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记忆。他们的思维主要依靠具体事物的形象和对它们的联想。
  音乐本身是比较抽象的,要让中班幼儿用打击乐器准确地演绎音乐作品,首先需要让他们感知和理解音乐。鉴于他们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尝试将抽象打击乐乐曲用直观形象、易于理解的图谱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让他们更为快速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当然,图谱的使用并不是单一机械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音乐的特点,制作不同的图谱。例如,《快乐的小马车》中利用马跑节奏xx xx可用迪格迪格、哒哒哒哒、啪嗒啪嗒,再用语言结合音乐节奏讲述小马车的故事,将乐曲编制成语音图谱;《木瓜恰恰恰》中,可以将乐曲绘制成水果图谱,让不同的水果代表不同音值表现节奏。当抽象复杂的乐曲变成生动形象的图谱时,中班幼儿便能轻松愉快地尽情演奏了。
  三、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大班幼在相互交往中有了合作意识,规则意识逐步形成,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但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他们平衡能力明显增强,可以用比较复杂的运动技巧进行活动,并且还能伴随音乐进行律动与舞蹈。他们的表现欲望强烈,在音乐活动中会通过歌舞、乐器、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因此,大班幼儿的打击乐教学要着重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活动中,教师应积极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让幼儿体验合作的过程,共享合作成功的喜悦。在配器环节,必须改变以往教师预先想配器方案的“灌输式学习方式”,尝试建立一种开放的配器模式,教师积极从多维的角度来引导幼儿合作、探索、发现。教师作为合作者、引导者,应支持鼓励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提高合作能力,让幼儿自由主动地参与活动,这样幼儿的创作欲望、表现欲望都被充分激发,合作能力大大增强。
  能够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因此,对不同年龄层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打击乐教学,才能在幼儿教育中得到肯定,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效率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