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关注幼儿兴趣,实施生成课程

2015-07-16 09: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一次参观菜场活动中,教师发现了孩子们对土豆很感兴趣,于是,带着孩子一起探索土豆、了解土豆,并生成课程《春天里的土豆》。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根据孩子兴趣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幼儿更加有效地学习。
  关键词:幼儿兴趣 生成课程
  在一次参观菜场的活动中,孩子们看到裹着泥土的土豆时觉得很奇怪:“咦,土豆皮上怎么有泥土呢?”“土豆是长在泥土里的吗?”“应该和苹果一样长在树上吧。”“要是长在泥土里怎么知道它熟了呢?”一个孩子的提问引起了很多孩子的好奇心。对城市孩子来说,他们只吃过土豆食品,从地里拔出来的、带着泥土的土豆是他们陌生的。倾听了孩子的谈论后,发现了孩子对土豆的兴趣,我决定带着孩子一起探索土豆、了解土豆,课程《春天里的土豆》从这次参观菜场的活动中开始萌芽。
  孩子对土豆的好奇心是土豆课程形成的萌芽,而课程的形成更需要理论的支持。《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后现代主义课程专家多尔指出:“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应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纲要》为课程的形成指明了方向,教育名家的观点则为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土豆课程由此确立。
  土豆课程的形成,我采用“预设目标——收集素材——确定内容”的步骤来进行。我将目标大致确定为:丰富有关土豆的知识和经验,萌发探索自然事物的兴趣和愿望;体验土豆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运用土豆造型进行艺术想象和创作,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确定目标后,我收集了一系列素材:土豆、有关土豆的图片与文字介绍、家长助教团为孩子准备美味的土豆菜肴等。最终,我将课程内容初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活动一:《认识土豆》
  孩子们对土豆进行了进一步的观察,除了看到土豆表面包裹着泥土,他们还发现土豆是椭圆形的,表皮坑坑洼洼有很多小点,还发现土豆有芽眼,切开以后会有一些乳白色的汁液。孩子的观察细致入微,教师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才能科学地引领孩子探索发现。
  活动二:《美味土豆》
  土豆营养丰富,孩子们来到了厨房看厨师爷爷烹煮罗宋汤的过程,品尝了美味的罗宋汤。家长助教团也为孩子们制作了土豆泥、薯条、土豆粉等,孩子们享受着土豆带来的美味。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为孩子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
  活动三:《土豆沉浮实验》
  清洗土豆时孩子借助手的力量让土豆在水中滚动,“土豆会游泳吗?”我为孩子们准备了糖水、盐水和自来水,他们惊讶地发现盐水里的土豆飘起来了。有趣的实验结果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欲望,也让我发现生活中时时隐藏着教育因素,教师要有心地将教育因素变为有效的教育内容。
  活动四:《土豆游戏》
  “土豆土豆丝丝,土豆土豆皮皮……”孩子先和老师玩土豆的手指游戏,然后和同伴玩,速度越来越快,手脑的反应也越来越快。语言游戏丰富了孩子的认知和语言表达,教师要善于从众多的教学资源中寻找与课程相关的、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内容。
  活动:《种植土豆》
  春天,孩子们把有芽眼的土豆切成块,种在种植园里,每次餐后散步,孩子们都要去看望土豆,看土豆发芽、长叶、开花。土豆生长的过程是孩子不断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建构课程的过程。
  活动:《土豆丰收》(再生成)
  夏天到了,土豆的叶子开始变黄,孩子们拿着工具,小心翼翼地挖开泥土。当土豆露出来时,孩子们开心地尖叫,笑容洋溢在脸上。孩子们的精心照料换来了土豆的丰收,也让课程得到了更好的延续和完善。
  活动:《土豆创意》(再生成)
  挖出来的土豆经过孩子们的小手一改造,变成了小狗、房子、海绵宝宝等,落地窗边的矮柜上陈列了孩子们的土豆创意。孩子的创意让我意识到课程也应有创意,教师应根据孩子的需求调整已有课程。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预设的活动,孩子们又生成了《土豆丰收》《土豆创意》等活动,完善了课程,孩子们也全面了解了土豆,收获快乐的同时,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提高。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计划好的教学内容相比,生成课程具有不确定性和动态性,打破了固有的教学习惯,对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包括教师的目标意识、对幼儿的观察了解、动态过程的意识、师生间的互动等。这就要求我们以开放的态度对待课程与教学,适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地位。教师要成为观察者、倾听者,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并进行价值判断,以便生成有价值的课程;教师要成为支持者、参与者,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偶发事件来调整教学计划,促进课程的发生发展。
  《春天里的土豆》是我们对生成课程的一次初探,虽然还不成熟,但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我们领悟到:生成课程是在师幼互动过程中,通过教师对幼儿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幼儿更加有效地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是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深入观察幼儿,利用幼儿感兴趣的核心事件,研究幼儿的心灵、需要、梦想,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春天里的土豆”已经告一段落,但我们的探究还在继续……
  (江苏省海门市直机关幼儿园)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