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该不该提前教授知识,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很多人认为幼儿园教授知识,就是“小学化”,就是违背《指南》和《纲要》。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指南》在语言领域针对5-6岁儿童的阅读和书写提出了具体目标。要求5-6岁儿童:第一,经常专注地阅读图书。第二,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的有关内容。第三,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第四,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第五,會正确地写自己的名字。第六,写写画画时姿势正确。在科学领域针对5-6岁儿童的数学认知提出了具体目标。包括:第一,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第二,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第三,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它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第四,能用简单的图表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由此可见幼儿园并不是不能教授知识的,相反幼儿园教授的知识从生理到心理,从认知到探索发现,从语言描述到图画符号表达。都是为孩子将来进入小学打下夯实的基础。
幼儿园既要教授知识,又要避免“小学化”。我们该怎么做呢?首先,要避免幼儿园教学方式小学化。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用小学教育的方式取代幼儿园的教育方式的做法。是典型的“拔苗助长型教育”和“重复型教育”,它极大的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发展,其严重性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与反思。《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以游戏活动为主,而小学教育则是以讲授为主。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幼儿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情感的体验,幼儿自主性、随意性较强;而小学以学习为主,注重知识点的突破,需要比较严肃的课堂氛围。
其次,要避免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也就是说,幼儿园教学活动不能像小学那样简单的划分为语文、数学。比如幼儿园的《夹豆子》活动,它可以培养儿童的专注力,分工合作的协调能力;也可以发展儿童的颜色、大小、形状的认知能力和计数能力;还可以发展儿童的语言表述能力。你不能单一的把它划分为语言或是数学。
然后,要避免幼儿园环境小学化。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要求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环境创设的范围应包括幼儿园内幼儿所要到的各个地方由活动室扩展延伸到盥洗室和卧室,将创设内容同各室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发挥相应的作用。环境创设的内容如墙饰内容、区角位置、摆设、投放材料数量、种类等不应长期固定不变,同时也要避免盲目模仿,追求时髦,作摆设,做装饰用等。在环境创设中不能以包办代替制约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的过程。
最后,要转变家长观念,共育幼儿。现在的家长只关注儿童的知识准备,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只重视孩子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题,忽视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孩子独立能力、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以会认多少字、会做多少题、是否会拼音来作为择校标准。正应为家长这种观念和择校标准,无形之中将幼儿园逼近了小学化。因此,幼儿园教育要避免小学化,就要转变家长的观念,使家长和幼儿园在教育上一体,才能真正避免幼儿园小学化。
作者:曾文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