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特殊儿童家长选择学前教育机构的调查研究

2016-03-30 16: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目前,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我国1994年发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中提出,残疾幼儿的学前教育,通过下列机构实施:残疾幼儿教育机构、普通幼儿教育机构、残疾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普通小学的学前班和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班。那么是否所有的适龄特殊儿童都己经到相关的学前教育机构受教育?特殊儿童家长为他们的孩子选择了什么样的学前教育机构,这个机构是否适合他们的孩子?作为特殊儿童的家长,他们希望选择的学前教育机构是什么?哪些因素影响了他们的选择?家长的希望是什么?本研究希望通过对特殊儿童家长的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部分情况,为今后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2研究方法及过程

 

  2.1研究对象随机选择了南京、南通和连云港等地区家中有2~7岁的特殊儿童的家长,请他们填写问卷调查表。为保证资料的可靠性,实行匿名填写,共发出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6份。

 

  2.2研究工具

 

  采用的工具是自编的调查问卷,包括家长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特殊儿童的年龄、残障的类型、所上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及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希望选择的学前教育机构及理由、希望孩子学习的内容及最终的教育目标、希望社会给予的帮助等。

 

  2.3数据统计与处理所有数据输入电脑,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入学现状

 

  但仍有半数的特殊儿童未能进入学前教育机构接受教育。这其中,去除2~3岁这些未到入园年龄的儿童,在4~7岁年龄段的特殊儿童中,仍有10名儿童未到任何学前教育机构接受教育,占所调查的该年龄段特殊儿童的35.7%,即47岁年龄段特殊儿童的入园率只达到64.3%

 

  3.2所入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分析己经入园的特殊儿童中,有一半的儿童在普通幼儿园受教育,另有约一半在特殊学校学前班和残联的康复中心上学,一名儿童偶尔去亲子园。在普通幼儿园上学的9名儿童中,有4名儿童的家长明确表示:普通幼儿园不适合他们的孩子,孩子在普通幼儿园里受欺负,因此他们希望能让孩子上特殊儿童幼儿园或特殊学校的学前班,那样孩子容易合群、不感到自卑”“感到平等、有自信”;有的家长表示:这里有懂得特殊教育的专业教师;其他在普通幼儿园上学的孩子家长则认为:在普通幼儿园里孩子能和其他儿童一样学到知识,将来好找工作。而让孩子在特殊学校学前班和残联的康复中心上学的家长都表示:该机构适合他们的孩子,理由是这里的老师比普通幼儿园的教师更有爱心,能有针对性的地教育他们的孩子。

 

  3.3家长希望选择的学前教育机构分析能到特殊儿童幼儿园、特殊学校学前班、残联的康复中心及其他机构接受教育,选择的理由是教师能根据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教能针对小孩的特殊情况进行专业性的教育,方式、方法会有助于孩子的发展适合孩子成长容易合群。但也有25%的家长选择让他们的孩子上普通幼儿园,选择的理由是能让自己的孩子与正常的孩子一样的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将来好找工作能跟其他孩子一样学习知识

 

  3.4家长希望孩子学习的内容

 

  这是一个多项选择题,除了两位年龄只有2岁的儿童的家长以外,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生活自理。这种希望符合该年龄段儿童共同的发展目标,也体现出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对残疾儿童来讲,学会生活自理应该是特殊教育的首要目标。其次,大多数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学到文化知识,因为这是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上立足的基础。对于调查中所列出的其他内容,家长们都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作了回答:聋童和部分多重障碍的孩子家长希望能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语言训练,而视觉障碍孩子的家长则希望对孩子进行定向行走的训练。

 

  3.5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写、做简单家务就行了,说明相当一部分家长还是能接受现实,较为理性地看待孩子的将来。

 

  3.6家长希望得到的帮助这是一道开放式的问题,很多家长认真作了回答:有三分之一的家长把不歧视放在了首要的位置,期望社会不要歧视他们的孩子、不要歧视他们的家庭,期望社会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善意希望社会对残障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对待,也能尊重残疾儿童;10位视觉障碍孩子的家长希望能治好孩子的眼睛,改变现状,说明他们对孩子的关注主要还是集中在求医的问题上,认为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能改变孩子生活状态。也有部分家长希望社会能帮助解决孩子的上学、就业等问题,能提供经济或生活上的帮助;有两位家长明确提出,希望能提供特殊教育方面的信息、能有专业人士给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

 

  4.1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

 

  婴幼儿时期是儿童身心发展最为迅速、也是一个人大脑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如果残疾儿童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较好的教育,那么就可能事半功倍,使他们的缺陷补偿达到最佳的效果。而如果错过了这个儿童发展的关键期,许多的教育训练就可能是事倍功半,很难达到理想的水平。但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现实是:全国约数十万有特殊需要的婴幼儿大都被拒于托幼机构之外”111。本调查也显示,有一半的特殊儿童未能进入任何的学前教育机构,同龄的特殊儿童的入园率只达到64.3%,远远低于普通儿童80%以上的入园率。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一是普通幼儿园不愿意接受特殊儿童。理由是教师不懂得如何教育这些孩子,家长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和特殊儿童在一起,担心这样做会影响自己的孩子,因而许多普通幼儿园,尤其是各级示范幼儿园,明确拒绝特殊儿童进他们的幼儿园;二是特殊儿童幼儿园、特殊学校学前班等机构还比较苏这样特殊教育发展相对先进的地区,也并不是每一个区县都有特殊儿童幼儿园,或每一所特殊学校都设立学前班,许多家长不知道到哪里能找到适合他们孩子的学前教育机构,就是知道了,也因为离家较远,不放心孩子离开家人,而只能放弃让孩子接受教育的念头;三是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因为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再加上特殊儿童的教育训练成本较高,因而一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机构的收费比较高,部分家庭的经济条件难以承受,有一名市区的视障儿童的家长就明确表示:特殊儿童幼儿园收费太高,负担不起。

 

QQ截图20160317142739.png


  种种原因限制了特殊儿童进入专门教育机构受教育的机会,而大多数特殊儿童的家长并不懂得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我国目前也缺少专家上门指导父母教育特殊儿童的机制,虽然爱德基金会开始了培养专门的盲教育专家、对视觉障碍儿童的家长进行教育方法指导的试点工作,但真正能享受到这项服务的毕竟是极少数的特殊儿童及家长,相当多的特殊儿童只能得到基本的生活照料,他们在漫长的等待中错过了教育训练的最佳时机。

 

  4.2家长的选择对特殊儿童幼儿园、特校学前班的教师提出了特殊教育专业水准方面的特殊要求大部分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到特殊儿童幼儿园、特殊学校学前班、残联的康复中心等机构接受教育,选择的理由是教师能根据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教能针对小孩的特殊情况进行专业性的教育,方式、方法会有助于孩子的发展。这样的选择实际上对这些机构的教师提出了特殊教育专业水准方面的特殊要求。

 

  但我国这些机构的教师素质能实现特殊儿童家长的良好愿望吗?目前在这些机构里从事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接受过普通幼儿教育或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专业训练,在从事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以后,部分也教师接受了一些特殊教育的专业训练,但离真正的专业化要求还相差甚远,迫切需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培训,或将受过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专业训练的教师补充进这个领域,以满足家长的实际需求,促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3学前全纳教育的实施需要给予教师特殊教育专业支持以及普通儿童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学前全纳教育,是指将特殊幼儿安置在全纳幼儿园,让他们和其他正常发展的同伴共同接受学前是把他们纳入传统的隔离式特殊机构中学习,己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潮流”“绝大多数研究说明全纳教育有利于特殊幼儿的发展”12。在本次的调查中,有四分之一的家长选择让他们的孩子上普通幼儿园,就对普通的幼教机构提出了接纳特殊儿童的要求。

 

  要真正使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普通幼儿园教师能得到特殊教育的专业支持,二是普通儿童的家长对幼儿园接纳特殊儿童不持异议。对于第一个问题,我国目前许多地方己经开始了尝试,如在普通幼儿教师的专业教育课程中加入特殊儿童教育训练的课程,同时由特殊学校的教师承担特殊教育的巡回辅导工作,给普通幼儿园的教师提供特殊教育的专业指导等。对于第二个问题,除了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以外,更需要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传达这样的观点:在全纳教育环境中普通幼儿的语言、认知、逻辑思维等能力的发展,不仅未受到特殊幼儿表现出来的不良模式的影响,而且比起传统普通教育机构中的幼儿,也未见其呈现出发展缓慢的现象,甚至在有些标准化测验中,这些全纳教育机构中普通幼儿所获得的分数还高于那些在传统普通教育环境中就学的儿童……另外,在全纳教育环境中的普通幼儿,能快速地解读特殊儿童的需要信号并做出恰当的反应,其社会帮助技能水平远高于在传统教育环境中学习的儿童|3|“有机会与障碍儿童互动、一起成长的无障碍儿童,长大以后会变得更宽容。他们成年后会对社会中的弱势人群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14。当家长了解到了自己的孩子与特殊儿童在一起,不仅不会受影响,反而有助于自己孩子的发展,将有利于学前全纳教育的实施。

 

  4.4当前的社会中还存在歧视特殊儿童的现象

 

  当前社会上还有很多的特殊儿童处在受歧视和受欺负的状态中,如在一所大学校园的家属区,一名弱智儿童正在独自玩耍,突然另一名普通儿童走过来狠狠踢了他一脚,原因是他傻无怪乎在本次的调查中,许多家长对社会的唯一要求就是不歧视

 

  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连起码的同情心都不具备,怎么可能有高尚的道德呢。为此,一些学者提出:有必要把生命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孩子开始,培育生命尊严的意识,善待自己的生命,也善待一切生命。

 

  5对策与建议

 

  5.1全社会通过各种途径解决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各级政府也应从办学政策、人员编制、财政扶持等方面,给予接纳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机构和特殊儿童的家庭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5.2培养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专业教师,或通过培训等途径加快现有教师专业化进程,促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5.3加大宣传力度,使普通儿童家长理解全纳教育的意义,真正实施学前全纳教育,让特殊儿童从小就能在正常的社会环境里成长、发展。

 

  5.4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理解、接纳残疾人群尽自己的可能帮助残疾人群的社会氛围,必将有助于建立起真正和谐的社会。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