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别让“分享”变了味的教学方法

2015-12-13 11: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场景一:贴红星,记录分享物品
  思考:家园合作,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无可厚非,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也值得鼓励,但是为“分享活动”安排统一的任务便有待商榷了。因为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其生活环境、家庭文化及经济背景都不同,尽其之力,自由选择分享物也是尊重家长和孩子的表现。在此活动中,一个孩子小东的父母分别是幼儿园的保育员和食堂员工,孩子身体不大好,还插着导尿管,其经济情况可想而知,看到大部分的家长差不多完成任务,而小东的一栏还是一片空白,不知小东父母接送孩子时看到会怎么想。也许教师本意是想要保证共创一个好分享环境,共享更多资源,可反而使“分享”逐渐变成任务,使“分享”活动悄然变了味。
  中班的牛牛过五岁生日了,牛牛妈妈下午送来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中班的孩子更加活泼爱动,教师忙着维持秩序的过程中出现了以下话语“谁再不听话一会儿牛牛的蛋糕就不请他吃”“牛牛,你看哪个小朋友坐得好再发给他蛋糕吃”“哪个小朋友祝福牛牛的话说得好,就给他一块大蛋糕”“奇奇、乐乐、芳芳,你还没给牛牛说祝福话啊,蛋糕你就别吃了啊”……整个过程孩子逐渐被好吃的蛋糕所引诱,纷纷坐好,争着举手说祝福的话。作为寿星的牛牛,则在中间像教师一样走来走去,看谁坐得最好才发给谁蛋糕吃。
  场景三:分享日,体验“权利”快乐
  思考:4~5岁的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增长时期,对外在评价很是在意,并喜欢得到肯定与支持。另外,此时的幼儿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也大大增强。晨晨由于平时过于调皮而收到的提醒、批评多过表扬,所以在分享食物上能成为教师的“协助者”也算是一种变相的肯定。并且他在模仿教师“管理”小朋友时候体验到了成为“主导者”的滋味,这种“权力”的体验在无形中削弱了分享的目的,改变了分享的滋味,破坏了分享本应该有的宽松、自在及轻松的氛围,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伪分享”。
  图书区域和阳台的架子上摆满了中班小朋友们带过来的各种各样的图书,供小朋友吃完午餐或区角活动时阅读。但是,仔细观察图书,有一部分已经损坏得比较严重:有的只剩两张封皮,有的拿在手里已经快七零八落了。但是小朋友们仿佛不介意,没有因为是自己的图书破了而去告诉教师,或者指责其他小朋友不爱惜图书。而在自由活动时,问及是不是带自己最喜欢的物品来和小朋友们分享:有的小朋友说妈妈怕弄坏,不让带来;有的说如果带来自己最喜欢的图书自己就不能在家里看了;有的说自己家里有好多很好吃的饼干,如果让她当小教师的话,会给每个小朋友们发一个。
  以上的四个场景提示了我们在开展活动时,虽然初衷是好的,但是由于一些细节上的不注意,可能就偏离开始想要达到的效果,使活动逐渐变了味道。因此,想要达到好的分享效果,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家园共享可以提升家长的参与度,为孩子树立分享榜样,增强孩子的自豪感和分享意识。虽然统一性的要求可以保证家长参与度,并以直接、迅速的达到所需要的目的,但是这种家长“被”参与的方式并不能充分地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发挥家长的潜力。要充分考虑家长实际情况,把选择权交给家长。可以出示分享主题,交由家长们一起讨论与分工合作,发挥家长各自的优势。也可以在QQ群上集思广益,丰富分享形式和内容。对不同参与度的家长致以同样真诚的谢意,保证家园紧密配合,促进分享活动顺利开展。
  分享行为首先应该在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这样能给分享者和接受者带来身心愉悦的感觉并自发地享受整个分享过程,也促进接受者产生对分享者真诚的谢意并调动主动分享的积极性。因此,在分 享过程中应摒弃课堂秩序维持的模式,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来营造轻松氛围。而分享活动氛围的创建也离不开多样化的分享形式和内容,可以每周一个分享主题,像美食分享会、手工分享会、才艺分享会、进步分享会等等,地点根据内容可以选择教室,草坪或者诸如春游、秋游等外出游玩场所,可以适时邀请家长加入。以丰富的形式和内容调动幼儿参与分享的积极性,给幼儿带来愉悦感受。
  由于孩子受成人的影响比较大,并会根据成人的态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行为。教师切忌拿分享物作为对不听话幼儿的“负惩罚”,致使幼儿对“分享概念”和意义产生理解偏差。在引导分享活动时除了交代一定的分享规则,如大家都可以玩分享物,分享后要及时保管好自己的物品,爱护好他人的分享物品,学会表达谢意等等,还要及时地向幼儿传达分享的价值感或意义,如分享可以让小朋友看到更多不同的图画书,听到没听过的故事,玩不同新奇的玩具,发现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优点等等。在分享之前做好示范,对分享者给予客观、具体的肯定,表达自己真诚的谢意。鼓励幼儿在分享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给予客观的评价。
  当一些幼儿为了得到某种奖励或者同伴的服从而进行分享时,分享便被“条件化”,可能演变为一种“伪分享”,就像文中一个小女孩冒出的一句:如果让我当小教师,我就给每人发一块好吃的饼干。而作为分享活动的发起者,教师自身的行为反应直接关系着分享活动的效果。就像中班的教师一样,为了让牛牛的生日热闹一些,以发一块大大的蛋糕作为引诱使孩子们纷纷举手说祝福,即使要到祝福,但自身是否意识到想要达到的目的已经悄然偏离?当孩子们听话的去发给坐姿规矩的孩子蛋糕或饼干并略过说话的同伴时,孩子是否对分享的理解发生了变化? 只有教师在分享活动中或活动后对活动的细节进行及时的反思,才能察觉问题,并通过对幼儿行为再观察进行确认,进而及时应对和进行引导。
  总之,分享作为幼儿获取快乐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行为,教师应该注重方法,照顾到细节,组织好幼儿园的分享活动,回归分享本质,达到分享目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