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里,教师与幼儿沟通主要有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新学期开学时是对老师的挑战 .特别是小班的小朋友刚刚离开父母,容易产生依赖性,缺乏安全感.又换了新的环境,周围都是一张张新面孔,那种孤独和害怕可想而之.那么,幼儿园教师的肢体语言在孩子初入园时,是十分重要的。那什么叫肢体语言呢?肢体语言是通过身体的动作与接触而进行的感情交流.如: 孩子想妈妈了,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了.......你可以把孩子搂在坏里,贴着他的脸,缓缓的拍着他的背部,说些安慰他的话,孩子那颗惊恐失措的心会渐渐平静.孩子谈话最好蹲着,和他平视.哪怕他说话不着边际,你都微笑的听他说完再发表见解,可以伴一些手势和面部表情,让他觉得自己像大人一样被人尊重.
小班新生都只有三、四岁,刚刚离开父母,又换了新的环境,周围都是陌生的人,那种孤独可想而知。孩子是否能早日适应环境除了父母的配合还要看看老师的诱导水平。老师可以教孩子唱歌游戏,可以讲些孩子爱听的小故事,而对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就要用肢体语言来培养师生感情,让他由衷对你产生一种亲近与依恋。
通过十几年的积累,我渐渐发现,当组织活动时,弯下腰,抚摸孩子的头,平和地对孩子说:“你一定行”,你就会发现,这时,孩子很自信很愉悦,思维很活跃。当孩子挑食时,抱起她亲亲她的小脸说“不挑食的小朋友会变得更聪明更漂亮”,他以后一定不会挑食了。当孩子犯了错误时,蹲下来,拉起她的小手,平视她的眼睛,轻轻的告诉他,犯了错不要紧,敢于承认错误才是好孩子……
在教学过程中,几乎一切非语言的声音和动作都可以用作沟通手段,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人际沟通就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两种方式进行的。在非语言交流中,有一种交流方式是动态无声的通常是指体态语,包括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身体的方向等各部分的无声动作。这些体态语言均可以作为信息沟通的方式与手段,传递着某些重要的信息,以实现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有效沟通。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用电子白板引导孩子画《我的一家》,(在音乐声中教师面带微笑地用手指跳圈圈舞,幼儿一起跟着老师做动作,跳完一圈后,教师停止了音乐。)教师问:“听了好听的音乐,老师的小手想跳圈圈舞,你们想跳吗?”一边说一边做画圈圈的动作。幼儿都说:“想。”教师接着说“跳的慢一点好吗?”教师放音乐,站在原地用手指跳了更大的圈圈舞,幼儿坐在位置上第二次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个小小的线条看到我们跳圈圈舞,它也想来跳,你瞧。”(屏幕上自动画出圈圈,教师眼睛看着屏幕,有的孩子笑,有的孩子用手指跟着画,教师不语。) “刚才你看见小线条是怎么跳舞的?”大部分幼儿用手指在画。教师用手示意孩子回座位说“老师告诉你们,小线条就是从这里跳舞、跳舞,音乐结束以后,它又回到了起点。它是走走走,绕绕绕,沿着这张纸的四周来跳舞的,”教师的眼神大多数时间关注屏幕上的小线条,偶尔看一下孩子。孩子安静地坐着。这里我运用了许多肢体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几乎一切非语言的声音和动作都可以用作沟通手段。这些体态语言均可以作为信息沟通的方式与手段,传递着某些重要的信息,以实现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有效沟通。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当时因为是实习教师,班上的孩子还叫不出名字,所以在组织活动的时候都是老师说的多,孩子照样在下面忙自己的事。后来,在一次晨间谈话时,我将自己的规则要求以自己的肢体动作明确给幼儿,如:老师拍手,就是告诉幼儿跟着老师一起有节奏的拍手,不说话开始准备上课或组织活动;我在唇上竖起一根手指,做一个“嘘”的动作,表示应该安静;我指指自己的眼睛,伸直手臂画出一个平行的半圆,表示我在找孩子的眼睛,要集中注意力看着老师;外出活动排队时,我面朝幼儿伸直一直胳膊,表示注意要整齐排队,站成一条线。
规则一旦制定,幼儿在反复操作过程中,熟悉了动作内在要求,也很快的接受了我的存在,将这些属于我们的特定动作带到了班级日常活动中,对活动有序的组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幼儿的模仿性很强,对于幼儿来说,生活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小班刚来幼儿园,什么都不知道,都是从零开始,如:洗手,如何开关水龙头,如何正确洗手,人多时不能拥挤,拥挤时将会有什么样带来的危险;穿衣时:教师是脱下自己的外衣,一步一步的演示给孩子们看;进餐时:左手扶碗,右手拿勺子。在培养幼儿生活习惯过程中教师和孩子之间幼儿身体接触,孩子们对老师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亲切,这中间教师正确,持久
的肢体语言示范就显得举足轻重。
1.教师形象
2.家园共育
肢体语言就像人的另一张嘴,可以真实的表达人的心理活动,作为幼儿园教师,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应当善加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并且更多的运用正面教育意向的肢体语言,以便为幼儿的发展起到一个积极的推进作用。
[1]梁志淼. 学前教育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